《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對於《共情溝通》一書,很多人“望文生義”,先入為主地把這當成市面上一本爛大街的書,“讓你對別人的經歷感同身受,讓別人對你敞開心扉”,瞧瞧,這不就是雞湯文和成功學的套路嗎?

然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是提升溝通技能,更是飽含經久不衰的人生智慧!更難得的是,書中針對“高敏感人士溝通”,以及“高敏感人士如何自我保護”,對於高敏感人士和心理治癒師,都有很好的指導價值。@一木深度說

前言:

《共情溝通》一書,是由丹麥著名心理治療師、丹麥心理治療學會會員——伊爾斯·桑德(Ilse Sand)所著。伊爾斯·桑德接受過各類心理療法的專業訓練,現為心理諮詢督導、培訓講師。她的代表作品《高敏感是種天賦》風靡全球,成為高敏感者的福音。英國《衛報》稱她的新作《共情溝通》“俘虜了英格蘭夜晚的燈火”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共情溝通》這本書,根據內容大綱,可以拆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第一章到第八章),作者主要是在用她諮詢師和高敏感人士的雙重身份,給同行諮詢師提供更好溝通的工具。這一點從本書的原作名:Tools For Helpful Souls(直譯為:給助人者的工具)中也可以看出來。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強調,共情溝通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傾聽者藉助傾訴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傾聽者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傾訴者的人格和他的經歷之間的聯繫,找到問題的本質;傾聽者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獲得反饋。

書中分享了作者作為一個高度敏感者兼心理諮詢從業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所總結的溝通要點,強調了傾聽的方法和重要性。整體上,是偏向工作中的心理諮詢性質,如果直接用到日常溝通、尤其是商務溝通中,其實還挺牽強的。

舉例來說,“空椅子技術”。“空椅子技術”,是格式塔流派中一個著名的技術。其主要目的是向一個無法輕易開口的對象訴說心事,這就是很典型的心理諮詢輔導工具,很難生搬硬套到商務溝通和日常溝通中去。畢竟,如果哪個公司或者家庭整天搬把空椅子對著空氣說話,會嚇死人的。

很多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未必用得著,但是一些深度溝通的技巧是共通的,比如傾聽、複述和同情。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第二部分(從第九章到第十章),則是專門寫給高敏感人士的。在這兩章中,作者延續了《高敏感是種天賦》中對高敏感人士的精確描繪,繼續看見他們、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增進自我瞭解的同時,也給他們如何降低焦慮的具體方法。恰好,這一塊內容,才是本書的核心所在。

今天,我針對《共情溝通》一書中“與高敏感人士溝通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何自我保護”’這兩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就高敏感人士對社會的貢獻,談談自己的思考。


01、與高敏感人士溝通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專業人士不要試圖去說服一個高敏感人士變得外向起來;要給予高敏感人士認可、同情和接納;幫助高敏感人士減輕負罪感、寬宥自我。

(1)非專業人士,不要去治療高敏感人士

很多不專業的心理治療師,看不慣高敏感人士的猶豫、焦慮、患得患失,通常會簡單粗暴地去勸說他們說話坦率直接,多參加社交活動,性格變得外向起來。

然而,這種不尊重客觀事實、不顧及對方感受的粗糙建議,對高敏感人士不僅毫無幫助,無任何具體指導意義,而且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因為,高敏感人士,通常會遵從心理治療師的意見,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治療之路,如果治療結果不理想,他們通常會在內心裡責備自己,沒有正確遵從治療師的指導意見。他們遵照治療師所期許的方向一路走下去,最終結果通常是自尊心的摧毀。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2)給予高敏感人士認可、同情和接納

高敏感人士,在應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時,會努力去做好情感和精神的雙重準備,因為只有這樣,當挑戰來臨時,他們才能避免受到過度刺激的困擾。

然而,這種策略,常常不被周圍人接受,旁觀者會認為,這是“庸人自擾”,只會徒增太多的擔憂和焦慮。正是周圍人的這種不理解,讓高敏感人士難以敞開心扉,去坦白自己不安的靈魂。

如果你想讓你面前的高敏感人士變得強大起來,應該給予他們同情、認可和接納,同時能夠複述他們的話語,這樣,他們才會重拾自信心,變得強大起來。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3)幫助高敏感人士原諒自己

高敏感人士,在內心裡容易把一切問題歸咎於自己,然後,獨自揹負這種沉重的心理負擔,換句話說,這是在為他人承擔責任。

出現問題,主動承擔,“這是我的錯”,這在職場上似乎是一種美德,然而,對於高敏感人士,這並非好事!這種心態,會讓他們在做決定時,更加退縮,他們擔心這個決定會對他人造成負擔或者不幸,害怕因此傷害到別人。

所以,在面對高敏感人士的時候,我們作為專業的心理治療師,需要明確地告訴他們,“這不是你的錯”,任何一個決定,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

都知道損害別人利益是不好的,但是,要知道,對自己來說,同樣如此。

“你能關心他人,為什麼不能關心一下自己呢?”

對於高敏感人士,道德責任感越強,無形中就容易將事情複雜化。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在困境中做出選擇。要知道,無論怎麼做,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此時,我們要告訴高敏感人士: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即便你違反了某些規則,也要感激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02、如何自我保護:保護自己不被對方負面情緒吞沒;儘可能多休息;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承擔過多責任;找到堅持自己立場的勇氣。

高敏感人士更容易共情,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容易被傾訴者的情緒所感染,從而陷入負面情緒的籠罩中。

如果共情的程度把握不準,不但無法將對方拉離苦海,自己還深陷其中。那麼,該怎麼樣進行自我保護呢?

(1)不讓自己被對方負面情緒吞沒

負面情緒就像流感,傳播性很強,很容易被傳染。如果你抵抗力很弱,就請遠離。

遺憾的是,高敏感人士,不得不面對這種負面情緒。

作為一個高敏感人士,在共情溝通中,進行自我保護的關鍵,在於始終要確保自己頭腦冷靜。在傾聽的過程中,要訓練不斷轉移注意力,你可以盯著對方、聽他講話、體會對方感受,在目光轉移和感受自己情緒之間自由切換。

切記,不要因為過於專注正在傾聽的東西,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此外,我們還可以主動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讓自己受壓過重。如果對方的表現讓你無所適從,你可以把你的身體姿勢只保持部分開放,這將能使你把一些注意力集中在感知自己的感覺上。或許選擇坐在傾訴者對方並不適合,你可以試著坐在他們旁邊,或者稍微偏側面一點,這樣你可以自由地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觀察。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2)儘可能多休息

高敏感人士,與人高質量溝通的秘訣,在於運用“移情共鳴”來確認對方感受,並對其進行幫助。

移情共鳴,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人把自己的情感與其他事物形成共鳴,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簡單地說,自己歡喜時,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傷時,景物也像在嘆氣。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唐代詩人杜甫作品《春望》裡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然而,“移情共鳴”是一件很消耗精力的事情,所以每次對話都不能堅持很長時間,很容易睏倦,這就要求我們儘可能多地進行休息,使緊張的身體和情緒得到放鬆。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3)保持樂觀的心態

“我相信過,如果懷著愉快的心情談起悲傷的事情,悲傷就會煙消雲散。”——高爾基

高敏感人士,基本上每天都會面對著負面情緒的人,試想一下,一個積極樂觀、生活一片光明的人,也不需要來找心理治癒師,對不對?

那麼,作為一個傾聽者,你如果跟傾訴者一樣悲觀消極,請問,你還能拿什麼拯救對方?

為別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須放出光茫”,保持樂觀的心態,我們才能從心裡接納對方,同時,不會讓我們高度敏感的神經被傾訴者的悲傷影響。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4)避免承擔過多責任

高敏感人士,似乎天生就是有著“聖母”心態,看到別人經受痛苦煎熬時,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像救護車一樣及時趕來救援,以緩解別人的問題。然而,一旦自己無能為力,他們往往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負罪感上。

這樣做的話,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如果你想要幫助別人,首先要確保自己不會因為無法控制事態發展而承擔太多責任。

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不能對你無法控制的事情負責。如果你為那些你無法控制其行為的人錯誤負責,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徒勞無功。

對於此事,可以試著換種思路,這麼做:

“為了讓你感覺更好,你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你有什麼想做的事,可以讓自己感覺好點嗎?”

如果你沒能保護好你所愛的人,你可以用他們有機會經歷個人成長來安慰自己。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5)找到堅持自己立場的勇氣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竹石》

這首詩,描述了竹子頑強而執著的品質,只要立場堅定,就不懼任何惡劣環境。

竹子,也可以給高敏感人士以啟發。

我相信,每一個人的任務都是忠於自我,忠於體驗的。你越是獨立,對世界的貢獻就越明顯,從而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幫助者。

怎麼做才能避免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呢?你可以做的,就是熟悉自己的感受和直覺,擁有強烈的獨立意識,把握自己,並把握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你與自身核心的聯繫越緊密,被他人的表述和傾訴壓垮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個人,只有越忠於自己,越敢於做自己,他才更有可能成為他自己,不輕易被外界動搖。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03、總結與思考:高敏感人士,世界需要你!

(1)高敏感人士的相處之道和自我保護

有些高敏感人士已經被確診為患有嚴重的疾病,比如:邊緣性人格障礙或精神分裂症。

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支持性的對話來幫助他們,比如傾聽他們的想法,複述他們的話語,給他們所渴望的認同感。

除此之外,不給他們不切實際的建議,而是要勇於接納他們,引導他們自我原諒。

另外,作為一個“高危職業”,高敏感人士在與傾訴者對話過程中,要學會自我保護,不要被對方的負面情緒籠罩,不能淪為對方的“垃圾桶”。多休息,保持樂觀的心態,不承擔個人職責外的責任,勇於堅持立場,是高敏感人士自我保護的方法。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2)這個世界,需要高敏感人士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雷鋒日記》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雖然高敏感人士常常被認為是具有心理疾病,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也是這個社會急需的一類人。

如果你身上也具有某種敏感特質,那麼你很可能會以特定方式行事,當然,這會顯得與眾不同。

對於一部分高敏感人士來說,可以通過特有的創造力來表達自己,從而賦予這個世界快樂和深度,比如音樂家、作家、評論家等。

對於另一部分高敏感人士而言,他們可以結合自身容易共情的優勢,成為一名心理治癒師,來幫助身邊人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你是一名高敏感人士,善良的你,會產生一些想法和勇氣來實踐並提高自己的助人能力,只有這樣,你才能把你所擁有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最重要的是,你不應浪費自己寶貴的能力。

當然,你想幫助遇到的每一個人,但是更好的方式是,通過共情溝通,來讓他們先學會自我幫助

願更多的高敏感人士,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幫助到更多的人。

共情溝通,就是高敏感人士最好的工具。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無論他多麼的平凡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

——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共情溝通》:深度解讀高敏感人士溝通和自我保護,及其社會貢獻


(全文完)



作者簡介:當年一木,一個喜歡深度解讀的小文青,帶你看清不一樣的世界。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