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當大多數人

只想著

往孩子大腦裡

播種時,

只有少數人

在考慮

如何培育改良孩子的大腦。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假如將孩子的大腦比作一片土地,大多數“教育”都會高調關注在那裡種什麼,比如種“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美術”、“音樂”、“體育”、“……”等等,不僅如此,大多數時候人們只會關注這些“作物”的長勢和收成。

但只有少數的“教育”會默默地關注“怎樣培育和改良孩子大腦裡的這片土地”、關注“這片土地還缺什麼‘養分’”、以能讓這片“土地”自我孕育出豐茂的水草。

這個問題既事關教育的真相,也事關教育的結果

這是因為——與大腦相融的學習是我們最需關注的“教育”經驗——沒有肥沃的土地,種進再好的“知識”,也難以開花結果。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毫無疑問,不同的人之所以對“孩子究竟是怎樣學習和該怎樣學習”的種種行為產生不同的認識和解讀,都是因為我們對孩子和對教育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就像復課之後,有一位媽媽向我們抱怨,自己一下班就回家盯著九歲的女兒寫作業,只要稍微“放鬆”一點兒,女兒就開始磨嘰,一會幹這兒,一會幹那兒,就是不想寫作業,開學沒幾天,作業己經寫到晚上十點。

於是,這位媽媽認為孩子的種種表現正在“印證”自己腦海中先前已有的那個觀念——

好話歹話都不聽,正是源自孩子“叛逆”的開始。

於是,媽媽如臨大敵。

再加上媒體中宣揚的那些諸如“今天不逼孩子,明天后悔終生”等觀點鮮明、概念模糊、充斥情緒的“煽情雞湯”,焦慮的媽媽只能選擇步步緊“逼”。

……。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毫無疑問,一旦爹媽的理智被不明就裡的觀念和情緒“操控”,開始“無視”真相,父母離教育的真相也就越來越遠,離孩子真實的境況也就越來越遠

在與這位媽媽的溝通中,她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滲透在她的每一句話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在她看來,如果還不及時制止孩子不愛學習、貪玩、浪費時間、……等等無法自控的“錯誤”,孩子的人生就註定“失控”。

儘管無數事實可以輕而易舉地推翻這些“觀念”,可是她依然選擇“堅信”。

換句話說,這樣的父母寧願相信那些空穴來風,也不願認真審視和相信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毫無疑問,對孩子的一生來說,那些無法調動大腦有效思考的父母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隱患

早在上個世紀,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瑪利婭·蒙臺梭利就已經用事實澄清了不符合兒童成長與發展規律的教養環境是導致孩子“失控”的元兇。

與大多數人的認識相反,蒙臺梭利發現孩子本來都是好學善學和有著自我管理能力的。

當一切教育都以強制性為手段時,孩子就失去了自我決定、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樂趣,就會對這個世界和自己失望,價值感自然就蕩然無存

長此以往,孩子大腦中那片“土地”就會因為缺少陽光雨露的滋潤,漸漸失去生機。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毫無疑問,孩子成長與發展的環境正在雕琢著孩子內在的精神世界,這一事實誰都無法否認

這恰恰在告誡我們,孩子未來的成熟並非是單純的、封閉的內部成熟,而是教養環境的成熟,是養育他們的養育者的成熟

舉個例子,當我們只是把那些企圖將瑣碎的知識強塞進孩子腦袋裡的方式稱之為“教育”,而忽視了對孩子大腦中那片神聖“土地”的滋養,結果可想而知。

按照蒙臺梭利所言,當孩子像是蝴蝶標本一般被“固定”在小課桌前幾個小時,回到家又要遭受父母的填鴨和監控,這種違背那片“土地”靈性和負載的“播種”,就是對孩子的摧殘。

教育,不是單向的、一味的知識灌輸,而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互動和互喚。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毫無疑問,家庭教育必須具備彌補“標準化教育”短板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呵護那片“土地”的能力

這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父母的使命所在。

黑幼龍在《慢養》中曾向我們講述過身為父母的他們在養育次子黑立國時遇到的事情。

30歲就成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的黑立國小時候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他曾因想用火柴點著鄰居家汽車的油箱、放鞭炮引燃乾草垛、超市“偷”東西被抓等等“十惡不赦”的各種奇葩之舉,惹惱了黑家的左鄰右舍,導致鄰居“聯名”上門告狀。

這些事情當時把黑幼龍氣得肺都快炸了,但是思來想去,他還是認為應該相信孩子會變“好”,於是黑幼龍堅定了“慢養”的信念,給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信任——既尊重信任孩子好的方面,也尊重信任孩子具備承擔責任義務的能力。

後來,進入學校摔跤隊的黑立國因學習成績比其他隊員要好一些獲得教練賞識,強大的自尊被喚醒後,高中最後的衝刺奮起直追,最終考入大學,並學業有成,走上一條自己喜歡的道路。

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黑立國曾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大意是說,曾經自己做了不少“壞”事,但父母卻依然愛他,還對他信心滿懷,始終鼓勵他相信自己的善良和才能,……,正是這些“無條件”的愛與耐心讓自己沒有放棄自己,沒有辜負那份愛。

正是這種關於“慢養”的勇氣,黑立國的那片“土地”才會解凍,春暖花開,孕育生機。

“慢養”,是教養者真正認識孩子之後,發自內心的選擇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毫無疑問,一切好的教育都是以父母的自我覺醒為中心,以孩子內在成長和發展為方向的攜手前行,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情緒的宣洩和立竿見影的起跑線之爭

致力於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洪蘭博士也基於對大腦及認知工作原理的科學研究,揭示了孩子大腦中的這片“土地”的秘密。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的認知學習正發生在大腦中無數神經元的連接建構中,而且隨著環境的改變,這些內在的連接方式也在不斷調整、改變,可塑性極強

倘若我們只是用一成不變的方式挑起孩子不良情緒的反應,孩子的這種應激情緒反應和隨之而來的思維方式就會變得習以為常和根深蒂固,這片“土地”也就像泛起了鹽鹼的不毛之地,無論我們想“播種”什麼,都會遭遇“生態抵抗”。

相反,當我們總是跟隨孩子成長的節奏,及時修正和調整教養的策略和方式方法,才能潤澤這片“土地”,滋潤孩子的精神世界,使之充滿“自覺”的生機。

大腦具備隨時根據外部環境重塑內部神經網路連接的可塑性,就是一切教育之所以可能的生物學基礎。

說到這裡,我們或許才能明白,既然“孩子是在環境中自我決定、自我成長的”,那教育孩子就是培育他們精神世界中的那片沃土,至於剩下的一切,就交給這片“土地”吧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真相:大多數家庭“教育”正在以傷害孩子大腦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