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说话水平和口才?

衡阳奇人周才伟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就有点乐了,因为简直量身定制啊,关于“说话表达”这件事,我太有发言权了。相信我的经历和体会会给予你一些启发。

接下来的内容,可能有些琐碎,希望你耐心看完。

你们能看到我,尤其近几个月,几乎保持着日更频率,而且文章越写越长,几乎没有2000字以下的,现在稍微一写都奔着3000字去了。

于是很多人会有个错觉,会认为能写文章的作者,应该口才也不差。

实际不然,比如前两天刚写到的韩寒,文字异常犀利,但你去看韩寒采访,就不如文字般敞快了;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用文字表达,多少都有些言语表达的不满足感。

当然,王朔是个例外,无论是写作还是说话,丫简直不给人活路。

具体到我自己,在“口才”和“文笔”之间做选择的话,目前我也还是更偏向于文笔,因为有些文绉绉的话说出来就感觉怪怪的,但也不尽然,比如谐音梗就更适合说出来而不是写出来。

我的口才也不怎么滴,但回顾往生啊,也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呈现的是一条进步上升曲线。

那我就聊聊这个“上升曲线”是怎么来的吧。

16岁以前,也就是高中以前,我在黄土高原上的故乡长大,受家庭影响很深,是那种比较安静懂事的乖乖仔吧,说实话,性格有点内向,很害羞,脸皮薄,不敢上台表演……哎呦,好像跟你很像了,是吧,@学而优则仕 同学。

但是呢,16岁是个转折点,前两天那篇写高中的文章里写过了,我离开我们那个小县,去了省会西安读书,当然,也顺便离开家了。

这个很重要,16岁是性格形成期,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一下子离开了原生家庭的轨道,天高任我飞,海阔凭鱼跃。

所以这个阶段,受益于我们高中开放进步的氛围,受益于大城市的生活熏陶,我的个性一下子就打开了,表现就是从一个“内向”的乖孩子,变成了“可以外向”的很有自我意识的骚年了。

那个时候,每逢寒暑假回去,亲戚长辈们都感叹,我跟小时候,跟以前,性格完全不一样了。

我开始变得话多,跟任何人都能聊天,包括各种长辈,我爸妈都是比较内敛一点的农村人,要不是我话多,愣是能沟通,估计我们这亲子关系早就崩了。

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第一点——首先,你一定要先愿意去表达,去和别人沟通,最简单的训练,就是找人聊天呗,不带偏见地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

这一点没什么难度,唯一的难度就是你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无聊、最肤浅的东西,就是面子,尤其是男人的面子,更尤其是中年男人的面子。

多少本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是由爱面子引起的,害人不浅。

如果你可以不在乎自己面子,那就等于扫清障碍了,因为你担心自己表达的不好,说不清楚话,或是有口音什么的,会被别人嘲笑,然后你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伤面子”。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你想多了,别人没有那么多恶意,也不会那么在乎你,咱不必那么自恋。”

以前我也脸皮薄,在我脸皮最薄的巅峰岁月,也就是三四岁,据我妈和诸位长辈数次回忆,有时候我发现别人只是瞅我一眼,有可能就会被我觉察到,然后就嚎啕大哭……

这不是开玩笑。虽然我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但村里的长辈都这么说,当年的老照片上我也总是哭,我也只好认了。

这说明了我的先天敏感,毕竟,后来我还写诗呢,不敏感就不可能写出诗来。

那么问题来了,你可能好奇,以前那么内向、脸皮那么薄的我,怎么就变成现在这副“不要面子”的样子呢?

首先思想上,我很早就认为“面子”是极其虚伪的东西,娱乐娱乐可以,与人交往人情照顾一下也行,毕竟虽然我不在乎但别人在乎啊。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于丢失面子,我也没什么心理包袱。

16岁是花季,17岁是雨季,青春萌动,情窦初开,按理说心思应该很敏感,应该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嘛。

但我的花季雨季,全是轰轰烈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长痘痘。

是的,作为直男,我压根没讲究过什么护肤常识,并且当年因为错误地跟着室友用香皂洗脸,导致我高中青春痘大爆发,好家伙,两只脸蛋、额头……此消彼长。

你也就知道,我还要啥面子,我根本无脸可要嘛,尤其是我的几位高中同桌,还都是一顶一的美女。

你说心里自卑不?

其实还是有点,但也就那么一丁点。因为我发现,我的女同桌们,班里的女同学们都挺好,没有嘲笑我,也没有看不起我,更不会嫌弃我,反而我最早的护肤常识还来源于高中女同桌的科普。

所以即便满脸挂着青春痘,我也不带自卑的,爱咋咋地,走路仍带风。

近期,我不是也抽空在B站做视频嘛,就是真人出镜,苹果原装摄像头,没滤镜没后期,你们也应该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今我的脸上依然有许多痘坑痘印,而且工作后这两年还发福了——可以说,没有任何颜值可言。

之所以还敢真人出镜,完全就是因为不要脸,因为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对于面子,我已经没有什么心理包袱,I don't care,反正我又不是靠颜值吃饭的嘛。

如果你能尝试跟更多人聊天,并且试着不去那么在意自己的自尊,那么我想,起码私底下,你和人交流会逐渐打开。这也是第一步的目标。

接下来说第二步,就是你提到的,面向公众表达,也就是登上舞台。

首先这一点,根据我的经验,仅仅做好心理准备是不够的,这一关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练成。

在大二的时候,当时我参加了一个科研小组,跟着导师做了一年,最后也出了结果,有了篇差不多像回事的论文。当时有个流程,类似于毕业论文答辩,我们一年来的科研项目,也需要给领导汇报答辩。

当时我们组有4位成员,后来导师和大家就选了我,因为我可能底子比较扎实,私底下也是最能说的。

而且,我自己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信心满满,项目汇报前还跟队友吹牛,放心吧,到时看哥的表演吧,我已经想好108种开场方式了!

等到了那一天,到了会场,前排坐了两排院里的教授老师,后面乌压压坐了一大片同学,毕竟很多组呢,大家都等着汇报。

轮到我们组上场了。

我就登台了,站在讲台上一抬头,妈呀,这么多射线从上百双眼睛里放出,把我弄得心神不宁,直接语塞了。

我开场前几分钟,说话都哆嗦,眼神不知道往哪里躲,云里雾里的,真的是话都说不清楚,而且我清楚地看到前排一位很有威严的女老师,几乎带着轻蔑地笑了。

而且我还想到,可能也看到,我当时暗恋的女生就坐在台下的人群里。

于是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完犊子了。

随后,开始讲课题论文,把注意力放在PPT上之后,就进入状态了,终于能说清楚话了。

那场科研项目汇报之后,我给导师和队友们发短信道了歉,虽然他们都没有怪我的意思,然后去操场,一口气跑了十几圈泄愤。

这次事件,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

那就是当我认为我已经可以“口若悬河”,也的确私底下跟朋友聊天时能把黄牛水牛犀牛都吹上天,但其实,并不代表,我也同样具备了登上舞台面对无数双眼睛表达的能力。

毕竟,在那场科研汇报之前,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过独自登台的经历。

所以,当时大二的我,又凭什么就会有那种舞台上的自信呢?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在之后的岁月里,我开始有意识找补所欠缺的经验。

大四毕业前实习,我去了太原新东方,应聘高中地理老师,经过了多层面试,还要度过最痛苦的一个月“磨课期”,就是锻炼你的讲课能力,看能不能达到新东方老师的标准。

其实我当时早就决定,毕业是要离开太原的,但我还是要体验那一个月痛苦的磨课期,所谓磨课,就是要给当时的新东方老师讲课,让他们来打磨你的教学技能。

我坚持了一个月,到后来,其实我的同组里已经没有其他竞争者了,但我做了一下评估,还是主动退出了。

虽然那一个月痛苦的磨课,的确让我的表达能力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我看到自己跟新东方老师的差距,依然非常大——这种面向公众的舞台能力,不是短期内就能突破获得的。

与我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当时和我一起去新东方面试的另一位同学,他是另外的课程方向,他的专业基础并不如我在地理上这么扎实,但是他是我们大学的校园十佳歌手之一,从小到大,舞台经验非我能比,他面对镜头的那种自信和淡定,那种控场能力,是绝对的优势,而且,他还是一名东北人,没错,跟李笑来、罗永浩等前新东方老师,可以算是老乡。至于专业能力,毕竟都是当年学过的课程,短期内还是可以突击的,后期再深入肯下功夫的话也不是难事。

舞台经验,面向公众的表达能力,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捷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欠缺功课太多,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不再会放过。

毕业工作第一年,在公司内的一次即兴演讲比赛里,我看到不少刚毕业的和我一样的新人,私底下都能侃侃而谈,而走到讲桌面前就磕磕绊绊了,轮到我举手上场,还是稍微有点短暂的紧张,但很快就镇定下来,甚至还扔了几个包袱……那天,在大家的互相投票里,我居然也能成为演讲冠军,虽然只是个临时起意的十几人的小互动……此时,距离我大二那年登台失手,又过去了三年。

工作的确能锻炼人很多,一个人出差,一个人协调项目,一个人跟另一家公司签合同,甚至,工作还把我逼成了大半个淘宝主播。

至于在B站出镜做视频,你也可以理解为,算是我锻炼自己面对镜头表达的日常训练。

毕竟,有些事得长远准备,可能没几年我的新书发布就得忙着全国巡签,到时候万一现场读者很多呢,不得说几句,说的高兴了不得唱几句……

你看,哪有什么天生的口若悬河,反正我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有台下十年功。

乔布斯的发布会仿佛有着魔法般的力量,但你知道为了一场发布会,乔布斯会提前准备多少遍,对现场细节的严苛程度你无法想象;

就连罗永浩老师,不也是嘛,其实坦然,罗老师并非那种口若悬河式的口才,他靠的是独特的节奏和金句,而这是不可复制的硬功夫,这一点,你可以从罗老师马上就会呈现的淘宝直播里看得更清楚;

如果你是南方同学,有可能会被自己的普通话口音所烦恼,这点在我看来,其实也没什么,差不多能听清楚就OK,你看@三表龙门阵 的表哥,苏北口音,混杂着东北话,甚至还有些许口吃,但影响三表的帅了吗?并没有。

当然,以上都是技术层面的分析。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出色的表达能力,无论是书面写作表达,还是口头言语。

只是我自己对表达的理解在于,“真诚地表达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这里的表达,是更为广义的哲学表达,不只是说话,也不只是写作,而是创作,珍惜自己的天赋,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

表达可以是一首诗,一句情话,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幅画,一张摄影,一首歌,一部电影,还可以是一个数学方程式,一个物理公式,一个猜想,一张设计图纸……总之,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造。

这是我所理解的表达,也是我愿意以各种方式完善和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阿鱼探长


先说句老话,水喝多了自然有尿[呲牙]。有个大量的输入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说话水平和口才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光靠些小技巧帮助不大。多说几句,真实水平就暴露了。

但若有心想要进步,还是要靠日常积累。平时跟朋友家人聊天时,多多把身边发生的故事讲出来。要想逻辑清楚讲清一件事情其实也不容易。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机会多练习,不要因为怕说不好就不说。重要的是自己一直在进步,不用在意别人嘲笑。一个月两个月没变化,一年两年就不一样了。


一贴一世界


如果你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那你如何成为一个会聊天,在日常生活中如鱼得水的人。

我个人建议你,首先可以多看书籍,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你的知识层面,这是基础,这样在跟任何人聊到任何一个领域的时候,你可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能保证你至少在跟别人时交流无障碍。不至于别人在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你说它死过很多人.

其次要多微笑,真诚的对别人微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别人能看到你真诚的双眼,这个很重要,至今也没发现哪个高情商的人不笑的,对吧。

最后,你要学会做一个圆滑的人,你要学会察言观色。这比较难了,高情商的人给人的标签往往都是聪明,有智慧。大方得体的。这个我到现在都学不会,但是你可以积累经验呀,比如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去处理的,然后想清楚下次遇到该怎么处理。积累学习下来,相信你离高情商不远了。


清酒可温


多收看时事新闻节目,多看财经类杂志,花多点时间学习读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20191106淡红衫子


说真的,为什么要提高说话水平?

这种东西跟天生的有关,有些人就是不爱说话。

就算通过训练提高了,不累吗?

现在的人,不是不会说话,反而是话太多。

保持本色,诚恳待人,就挺好。


脂肪故事


儿时的我其实胆子也很小,不敢大声说话,人一多就更加紧张,与今天在台上的侃侃而谈判若两人。

那么,我是怎么克服恐惧、紧张,变得自信的呢?

(1)知识积累

一个人要想在台上或者与人交谈的时候,充满自信,慷慨激昂,就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讲话的时候,有所谈、有所讲。也就是说,只有肚子里有“货”,才能在场上自由滴发挥,自信地发挥。如果自身的知识匮乏,每次发言的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更没有什么可说的,站在观众面前,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难么,又怎么会自信呢?只能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敢讲话。

(2)精心准备

在正式演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首先,演讲要有真挚的感情,用真情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在表达上要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要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喜怒哀乐,运用自如;爱憎分明,挥洒适度。所以,这就要全面搜集资料,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供保障。

其次,构成整个演讲波澜起伏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理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内容要张弛有度,结构要跌但起伏,构思巧妙,这样才能产生一波三折。参差错落的冲击力,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3)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亘古已久的真理。根据任务的身份特点,提前准备好感性趣的话题。

(4)反复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站到台上,自然会信心大增。


驴友行天下


说话的水平提高其实很简单。我不需要去哪里复制一连串的学术性的说法。我就说说我自己怎么练的吧。

1、在提高水平之前,先打基础。很多人在脑子里面想的到了嘴里的,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先天的一个不足。口脑同步没有练好。就像一个学会弹钢琴的人,要弹唱,还得要练。怎么练呢?就是读文章。开口发声的读。看见一张报纸,你就读出来,并不是在脑子里默读,要读出声来。长期练习,你会发现慢慢的做到口里如一了。

2、在基础打好了,就是提高水平。提高水平的原理其实就是大脑在思考怎么说话的时候比说出嘴的速度要快。在大脑思考了几个方法后,然后选择最佳的说话选择。当然,这个也是需要阅读量,情商作为支撑。

3、别以为很难,只要你不断练习,就不会难了。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一只小啊潘


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别人喜不喜欢和你交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直接反映你的个人情商有多高,知识面和阅历是否足够丰富。知识和阅历靠慢慢累积,急不得,但情商的话还是有迹可循的,注意几个细节,相信你也能做到!

1.观言察言观色,在发表你的见解之前观察对方表面的情感状态,是开心,兴奋,激动,颓废,讥讽,然后决定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和对方交谈。如果对方很兴奋的和你说某件事情,那么他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鸣,如果你表情平淡或是不耐烦,那对方就能感觉到,对话终结,最后是不欢而散!但如果你能把你的情感状态调到跟对方一个频率的话,对方会觉得和你说这个事能让他开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无形之中他当时的感情能得到宜泻,在他心里就会理下一颗种子:下次有这样的事还会和你说,无形之中就会增加你的个人魅力值,所谓的人格魅力都是这样潜移默化慢慢形成的!

2.说话的语气和语速,你可以普通话不标准,但一定要让对方听明白,你表达的内容不一定得多有代表性,但一定得让对方耳朵舒服。这不是唱歌,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让对方觉得哪怕你说的是废话,但听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3.适当的肢体语言,交谈的时候配上手势等肢体语言来配合你的表达,会让你的情感更丰满!

总结起来的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适当的面部表情+适当的语气和语速+适当的肢体语言=个人魅力四射

建议大家试试,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幸运大神


方法不一定对任何人适用,但是它让我从内向腼腆不善言辞,变成以语言表达为职业的主持人,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另外,如果已经有相当的社会阅历和演讲经验,那么下面的方法就太基础了,你可以直接参考总理答记者问或者帝国主义首脑的竞选演讲,但是口齿清楚可以让你锦上添花。

如果你志向是主持人相声演员脱口秀演员,建议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训练,下面的方法同样适合给你,打基础。

1、训练口齿。多念文章,任何文章,每天定时定量当然是好的,甚至可以录下来,自己听,找不足,这是提高你吐字能力、让你口齿清楚的办法。其实,任何时候你都有时间锻炼这个能力。当你毫无头绪,不知道如何入门]的时候,你拿起一-本书读起来,便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把报纸上大段的新闻缩减成一个概要,提取内容的主干,记得说给别人听。(训练逻 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可以轻松搜索到)

3、和羞涩和腼腆说“不”。这一步你必须跨出去,多与人沟通,尤其是辩论,有意识的通过实践提高自己,一方面是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效果。

4、有恒心。下决心很容易,坚持下去很难。这和培养外语会话能力、和健身减肥等一样,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如果能坚持,相信一个长时间未见你的朋友会对你的感觉大为改观,这是由内而外的。所以,勇敢的跨出你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以上的四点只是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甚至只是口齿能力)的锻炼,是比较外在的,真正的口才是由内而外的展示。


韩迷


想提升说话水平是好的,但是应该也没有必要所有人都变成话唠,变成聚餐暖场的那一个。

和同事一问一答之后,没有下文。也可能是问的水平不好。问题太枯燥,问题触及答者隐私不想回答。也可能是交浅言深,略显尴尬。

这些都是小事,不用在意。不全怪你。

口才,还真不是废话一堆的人都叫有口才。但是应该也是从废话里练出来的。平时可以看看自己比较佩服的人在各个场合是怎样应对怎样发言,甚至怎样演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己试着在各种场合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声音。说话说话,多说才知道这个话术。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自己确实是个内秀,不喜表达的人。压抑自己变成脱口秀人才,也是挺累的。做自己就好了。

别人都说,你可能有60个朋友,但每一个都只关心你一点点而已。你也可能只有2个朋友,但每一个都是忘年知己。说话水平这事儿,尽人事听天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