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是固定的4月5号吗?为何今年的是4号呢?

用户1814941780765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大约都是在每年四月的4号或5号,也许还会是6号去,这比较少见。这个日子是不固定的,有一年可能是4号,有一年可能是5号,主要是按每15天一个节气排下来的。

"清明节"是一个节日,是一个扫墓祭祀亡故之人的节日。这个清明节日一般就以这个清明节气为准,“清明”节气是哪一天,“清明节"就是那一天。


秦陇寒烟


要想搞清楚这一两天的误差来源,还得从历法的计算方式说起。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有两种历法,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依据太阳公转周期,一周是368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平时说的公历,公历定义一年是365天,而差出来的5个多小时,就每4年在2月份补一天,就是所谓的闰年。太阴历是依据月亮圆缺变化,绕一圈是一个月,共29天半,所以阴历里一个月有时候30天,有时候29天。

而题主所问的二十四节气,实际是一种太阳历法,通过观察每天正午太阳的高度,古人发现这个高度有周期变化,就取了24个节点,定义为二十四节气,表征气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耕,这个周期正好也是一年,和公历不谋而合。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公转的周期24等分,所以你经常能看到某个节气可以精确到某天的几点几分,但是由于公历5个多小时的误差存在,二十四节气对应公历时会有波动,通常上半年是6日,21日前后,下半年是8日,23日前后。


最美是有且仅有


本着来者必答的精神,说一下。

一、今年清明节是农历3月12日。农历十五天一个节气,春分后十五天就是清明。不是阳历的某个日期。

二、4月5日有可能,其他日期也有可能。但相差不会远。

三、清明是我国24节气之一。中国节气准到让你怀疑人生。

四、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希望能够帮助您。


辅导员范儿


看着这个问题,我给你说一下,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24节气是阴历算的,那是不懂,其实我们过去的日历是阳历和阴历,阳历是根据太阳来计算的历法,阴历是根据月亮来计算的,所以叫阴历,后来全球统一,我们的阳历结合一下形成了现在的公历,而阴历就改成了农历,实际上不是农历就是种庄稼的看节气的,而种庄稼看的是阳历,因为庄稼需要的是太阳和温度,太阳月份到了照射时间久自然温度就高。每年的24节气都不会相差两天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称为冬至。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分别为夏至和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越我国境内。北回归线代表了很多事物的分界线,是温度带(热带和北温带)的一条划分界线,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纬度线,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的时候,也意味着北半球到了夏至日(此时斗柄指向午位,太阳黄经达90°)。北斗、太阳等天体运行所标示的节气与这条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季节交替时很多物候现象、气候类型在这条北回归线附近渐变。


虎子今天很ok


地球自转一周是23.9344小时。一个太阳回归年是365.2422。可见这些周期都不是整数时间。而我们为了应用方便都采用整数时间。即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虽然这样造成的误差极小,但日积月累,就难免出现某一时间固定的节气,出现一天的误差,今年清明节提早一天就属这种情况。


浪淘沙1499


看来提问者没有背诵过二十四节气口诀,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之一,具体与太阳公转有关,因为太阳公转一周与公历的一年有差别,所以节气的时间也不固定,前后可能差一两天,即使每年是同一天,具体时刻也不同,看看日历今日××,某时某刻。给大家口诀看一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一句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理解一下,就不会提出这问题了。


爱屋及乌708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个节气的日子都不是固定的


梦中的薰衣草xmy


清明节不是固定在4月5号,是与农历有关,与公历无关,但也有规律性的。24节气歌说得很清楚。

请看: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一年中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

最多相差一两天。(每个节气所在的时间和预测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上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6号和21号)

下半年是八、廿三(下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8号和23号)


用户98039050772


我们不得不叹服中国古人的智慧,他们通过长期观察,把一年分成24等分,即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划分,即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明节是一年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它的日期不是按照时间,而是按照太阳黄经来进行计算的。

清明节气时,地球公转到达太阳黄经15度位置。但是由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不一定是严格的365天,所以在节气的划分上也可能出现日期不固定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为清明,具体日期前后变动不超过三天。

一、由于一年的长度是根据太阳的运行定出,24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然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了修正误差,所以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如果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到了后一天,或因闰年之故提前到前一日,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三天内。

天文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清明”的日期一直是在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的。统计结果显示,公元1901年至1943年清明日期为4月5日或6日;1944年至1975年均为4月5日;1976年至2000年中,当2月有29日的闰年清明就在4月4日,其他年份则在5日;而从2008年开始后的20年中,凡逢闰年以及下一年的清明均为4月4日。例如,2008年和2009年、2012年和2013年、2020年和2021年、2024年和2025年等年份清明的日期都是在4月4日。

二、清明节日期计算公式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C=5.59。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88×0.2422+4.81)-(88/4)=26-22=4,故2088年的4月4日是清明。

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气象物侯的特点有关,据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色烟圈998


那些说闰年的清明节就是4月4日的,可以看一下1944年到1975年之间的闰年的清明节是几号,还有从1901到1943年,最多隔个四年,就会有一个清明节是在4月6日,不过最近一百年的清明节好像都是4日或者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