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一秒读懂中国常平仓机制


粮食危机?一秒读懂中国常平仓机制

随着哈萨克斯坦、越南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宣布停止出口后,“粮食危机”一时成为了热门话题。


虽然以上国家的粮食出口在国际上的排名靠前,而且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但是中国大米小麦的进口只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2%,更不要说中国异常恐怖的粮食储备,已经够哈萨克和越南卖个几百年的。


其实我们并不缺粮食,我国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能够完全实现自给。因此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事很难对我国形成直接冲击。国际粮价上升反而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伴随美股持续冲击,A股也是反复走箱体震荡,然而本周开盘农业股就逆市走强,危机貌似变成了良机。


粮食危机?一秒读懂中国常平仓机制


所谓的“没有余粮”其实都是在贩卖焦虑。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有一个疑问,中国粮食明明能够自给,为什么却把自己搞成了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呢?明明已经实现国内粮食的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一边出口一边进口?又费钱又费力的捣鼓是为了什么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古代中国的朝贡机制。我们拿之前闹过事的菲律宾来举个例子。


全球的水果产量按照排名来分,菲律宾绝对是榜上有名的。而我们中国的几个沿海省份,前十里面也有好几个能排上。但是我们依然要问菲律宾进口大量的水果。


粮食危机?一秒读懂中国常平仓机制

其实这些进口水果的威力不亚于核武航母


农产品利润薄,保质期短,但是农业却是养活了大量的底层从业人员。当年菲律宾政府在南海挑事,于是菲律宾出口的水果就全烂在地里了。


我们不用去干涉他国的内政,老百姓就能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内患平不了还能在国际上搞什么事。而现在的川普那么费劲扮演,也还不是为了今年的大选。


所以,虽然主粮我们能够完全的自给自足,但是我们周边农业国富余的产能,我们基本都会吃掉,慢慢的从产业上把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毕竟,他们农产品赚了钱之后,还得买中国制造的工业品。


在粮食领域,我们不仅继承了古代中国智慧的朝贡机制,也把“常平仓”机制搞了起来。


种粮本就是看天吃饭,降水虫灾等都是影响粮食年产的关键因素,因此古代政府就搞起了常平仓,来负责各省的粮食调配。


常平仓

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


我们周边的越南和哈萨克都属于产多少就卖多少,出现富余就都卖给中国,基本不做储存,所以才出现了疫情一爆发就先慌的禁止粮食出口。而一些主要从越南进口的中亚国家由于没有库存也只能指望从中国买粮来避免恐慌。


因为正是在朝贡机制和常平仓机制之下,中原的文化得以不断向外传播,经济上的逐步一体化,让许多边缘地区逐步融入到中原,慢慢的形成了华夏命运共同体。


所以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常平仓”的援助第一时间就会送到哪里。帮助G7最早建交的法国订购10亿口罩,帮助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意大利提供医疗物资。


而且无论是粮食还是医疗物资我们都得贴着钱去做,因为这些赔本买卖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我们国家正在履行一个“中央政府”的职责所在。


粮食危机?一秒读懂中国常平仓机制

全球加油,战胜疫情!

END


粮食危机?一秒读懂中国常平仓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