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是否可以說,等同於聖人?為什麼?



聖人吧,已經是降了幾級的了。君子嘛,那又降了一整層,而不是幾級的問題了。

君子是否可以說,等同於聖人?為什麼?

黃帝內經素問中,把修行牛人分為下面幾種:

1.真人

長生不老,再造世界。——三清、佛之類比。

2.至人

隨境而怡,神通自在。——降龍羅漢、呂洞賓之類比。

3.聖人

形神互守,怡然自得。——莊子、王陽明之類比。

4.賢人

追日逐月,養精護元。——全真七子類、這個多。

君子是否可以說,等同於聖人?為什麼?

孔子嘛,就是個老師,老先生。與修行人,不一路。不是上邊的“聖人”。而是人們尊的“聖人”,聖在哪,我也弄不清。反正按上邊的標準,他不夠。

君子嘛,那就個稱乎。

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典型”這個詞。

仁義禮智信就是君子,但實際上它只講到,不講心法。你怎麼想的,不管,做到了就是君子。

那麼,心、言、行,自然如一的就是真君子。

言行不一的,就是偽君子。

心、言、行全逆的就是真小人。

相當現在的“人設”。

做個“好人設”,那就是“君子”,以後按這個人設走,就一直是君子是典型是榜樣是偶像。哪天崩了,就是偽君子是壞典型是壞榜樣是劣質偶像。

君子是否可以說,等同於聖人?為什麼?

道德經雲:不尚賢,使民不爭。

道就是這樣,原本就是這樣。你不能人為的樹立和標榜“賢人”、君子、典型、好人設!那就一定會使人們爭名逐利而不務實際,坐享其成而不做貢獻。賢名為形式障蔽,為投機者所用,必失其真,流於虛名,貽誤國家,危害社會。

所以,老子瞧不上孔子那一套。

但孔子那一套更迎合中國人。

所以,直到今天,我們雖然沒有再大談君子。

但是,我們有“正面典型”——後來有的被法辦。

我們有“道德模範”——後來有的被廣泛質疑。

等等吧

現在又興起了“優質偶像”、“網紅某某”“帶貨男女王”等等吧。一—那也是崩了不少人設,出不不少黑幕呀。

都是一個路子,領域、層次有差別罷了。

比較起來,真正修心之人,累德之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普普通通的養家餬口的我們,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適應了時代,卻違逆了道。適應了人,卻避除了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