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表明了中華道德發展的歷程。歷史告訴我們道德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並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而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基本道德規範數量的增減,也有每個道德規範在不同歷史時期自身內涵的豐富與發展。首先是:

【五倫】

父子有親 :父與子之間有骨肉之親,父慈子孝。

君臣有義: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君為臣想,臣對君忠。

夫婦有別 :夫妻之間摯愛,又內外有別。

長幼有序: 老少之間有尊卑,兄友弟恭之序。

朋友有信 ;朋友間有誠信之德,不論貧富一視同仁,以德來往。

五種人倫關係,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五常】

仁:仁,人也。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彼此尊重、融洽和諧,即為仁。凡事不能執著的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自私刻薄,應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心懷慈悲,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懂得愛人即為仁。

義:義,人字出頭,加一點。在他人有難時不落井下石,盡所能出手幫人一把,即為義。追求正義,見義勇為,重義輕利,扶危濟困,不佔便宜,不偏不倚,俯仰無愧。

禮:就是禮節。遵守禮儀,以禮待人。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智:智,知道日常的東西。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瞭解宇宙運行的規律,瞭解人與人之間關係,不為凡事所惱;就叫智。

信:信,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智慧。

【四維】

禮:上下、長幼、地位的等級秩序。

義:對國家社會的道德義務。

廉:坦蕩無私,清正廉潔。

恥:對壞事的羞恥心。

【八德】

孝字半老半子,言親已老半入土,為子就是手足以奉養扶持。所謂“百善孝為先”。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

為人子者須當知恩報本;孝者百行之首,萬善之源;是人在世上第一重大義務。為人不可無孝,無孝如樹無根,如水無源,想飛黃騰達難上加難,老了自己的子女同樣不會孝順自己,言教不如行教,千萬別陷入這種惡循環。

悌,悌字先點為兄,後點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親的同胞兄弟,兄弟原來同氣連枝,姊妹相親兄弟和氣,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弟敬兄長,這是作弟弟的本份,兄寬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興族盛是不虧悌道。

所謂忠者,指真心誠意做事,於法於理相合,竭盡心力至公無私,弟子規中說: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所報無謊,所言無虛,做事不怕人見,不做虧心事光明正大,一生正氣,可以對天地對神祗、對國家對社會、對父母兄弟妻子、孩子、對自己良心無虧者就是忠。

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誠實也,言必行,行必果。信乃人道上之準繩至寶,人之事業成功失敗皆以信字為基礎,君子成就一言為定。若與人相約之事,買賣或工作只顧自己利益而失約,或講話虛假不實者,皆失信。所以言顧行,行顧言,心口和一,以信篤行。

禮者天理之節序,人事之儀則也,人在萬物之上不可無禮。對他人無禮者,也得不到別人的尊敬。有禮之人不以貧富取人,態度皆謙虛儀容端莊,行為有規律,對尊長有禮貌,待下輩慈悲博愛。所以修道必注重禮節,自重、自愛、自己﹑敬重別人,如此品格高尚是禮之道。

義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君子取材有道,正義而取,若用不義橫財逆取,損人利己,最後必定會照禍滅亡。老祖宗教導我們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所以正義君子,不但不貪不義之財,以疏財仗義,救濟諸善等,神欽人仰,光前裕後,留美名萬古矣。

廉就是為官者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無私慾無邪念,不做虧心等惡事也。待人接物誠實公正,為人公僕辦公做事有始有終,遇財遇色不沉迷,心清而寡慾,貴在身清,內心清廉,家雖貧亦不願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

就是羞恥,對壞事的羞恥心;凡是不合道理的事情,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