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儿园大班,如果疫情没结束,开学不送学校对上小学有影响吗?

麦垦


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学龄前的孩子更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给孩子,而是不要破坏孩子学习兴趣,保护好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才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怎么做呢?陪伴孩子阅读,互动,聊天。自己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程融入一些简单的学习内容进去,比如加减法,可以通过在家玩买卖东西的游戏来植入,也可以在帮助做家务是数数菜有几颗之类的,语文英语更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成,所以送去学校还不如在家进行一对一的学前班。


手工墨鱼丸


亲,理解您的担忧,不过,您不必太焦虑,大可以安心让孩子在家里,等疫情结束再上学。在某种意义说,孩子的学习真不能落下,但孩子健康、安全远比学习来得重要。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据我所知,在幼儿园大班的第二学期,幼儿园老师们的确会对孩子上小学做些衔接教育,但绝非是提前学小学的内容哦。

幼小衔接更多的是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去衔接。您现在在家也可以试着这样去做:

1.每天安排几项孩子的活动,如看书、画画、手工等,每次活动时间保持在25到35分钟,活动前上好厕所,喝水,中途就不要去了。每次活动完收拾整理好自己的学习材料。这点比较重要,要不,一年级时一堂课40分钟,孩子一会儿口渴,一会儿上厕所,那就没法静心学。收拾自己的物品也很关键,这个习惯没养好,一年级时,你给的笔三两天没了,等下又橡皮擦丢了,甚至连书本都会不在掉。所以我们家长,这段时间可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尽量和小学课堂学习时间和规则靠拢。

2.适当调整孩子每日正常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不能因为没开学,就任由孩子晚睡晚起。若晚上十一二点才睡,早上睡到八、九点,这如果形成习惯,改起来比较辛苦,到时上小学也就比较麻烦,还有迟睡迟起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

3.可以尝试做好下一次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或者父母给他安排第二天的任务,看他记不记得,培养他的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好多孩子没有任务意识,会时常忘记记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虽然老师们会努力把一些学习任务发班群,但从小培养任务等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4.当然,倘若您白天要上班,没空陪他进行各项活动,也没有关系,您可以交代陪伴孩子的家人,在活动中要注意什么,也多跟孩子做交流。如果陪伴孩子的家人也没法陪伴孩子进行活动,那可以交代家人放些儿歌,特别是诗歌等app音频,让他有意无意的去听,听多了对孩子语言发展、训练他听力都是有帮助的。自己下班,就尽量抽空亲力亲为,多和孩子互动交流,如果可能就多陪他读读绘本等适合小朋友看的书。当然,也可以适当让他认些字,如果,您担心自己教不好,也可以每天看十来分钟左右的识字视频。识字app也很多,我给我儿子看的是“天天识字”,我同事给孩子看的是“洪恩识字”……您可以去搜一款适合您家孩子的。当然识字方法也很多,这我们可以另外再交流。

有很多大班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适应小学生活,早早的就送去“幼小衔接班”,只是社会上这些机构良莠不齐,有的完全按小学一年级的要求进行,枯燥乏味,简直就是“逼迫”孩子学语文、学数学和英语,还做“大量”的作业……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这样是会让孩子学怕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将适得其反。要送去辅导班,也要送去那些更侧重孩子学习兴趣激发的“衔接班”,而不单就只是单纯的上学科知识的辅导机构。

不过从我们实际情况来看,只要是幼儿园里,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和自律性比较好的孩子,一般都不需要上学前班,进入小学都会比较优秀。

其实,有上学前班和没上学前班,还真没有像一些家长所说的,就会差距一大截,没有那么神乎。没上的,一般前三个月有可能会比上过学前班的孩子适应得困难些,不过,过了这三个月的适应期都没问题,有的反倒学得更好!

学校教育是重要,但家庭教育才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位,所以更关键的还是得靠我们家庭教育,得靠我们做父母的用心努力啊!


詹老师说育儿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确实有必要回答一下!第一我是大班班主任,第二我家儿子也在幼儿园毕业班,秋季会入小学!

首先,幼儿园是一个以开发孩子智力为主的阶段,对于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学习不用太多!

其次,现在在大班,也就是一个幼小衔接的阶段,那么一个习惯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①生活习惯——早睡早起②学习习惯——认真听老师或者家人的问答(方便以后入学认真审题)③阅读习惯——一定要坚持每天的阅读(这个是学校老师无法教给你太多的,全依靠家长的支持和陪读)④时间意识——疫情不上学在家也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内做一些幼儿园学习的练习⑤体能训练——一个好的身体基础是根本,加强体能训练让孩子在秋季入学时适应小学的学习!

最后,在不入学的这个阶段,让孩子可以多做手工,做一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开发的题,多阅读绘本故事!这样即使一直不上学,入了小学以后孩子也会去适应小学的氛围!毕竟小学一年级开学一个月不会进行太快,主要是适应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