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悲而不伤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月盈红袖


答:我向你推荐我小时候,每到清明节,去给烈士扫墓,必须朗读的一篇文章,可以满足你悲而伤的感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你觉得怎么样?


老头156934080


你好,我是伊人怜梦。很高兴分享你的这一问题。

你的问题“关于清明节悲而不伤的文学作品有哪些?”,我觉得“文学作品”一词,概念大,范围广,在这里难以详尽。如若说“关于清明节悲而不伤的古代诗词有哪些?”,我还可略举一二,你意如何?

(一)《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王禹偁所作。作者前两句诗的描写似乎有点“悲”,但这种“悲”不是“悲痛、悲伤”,而是那种“寂寞、清苦”:无花可赏,无酒可饮;无朋作伴,兴味索然;如荒山野庙中的和尚,萧凉寂寞,这在人们眼中是否有点“悲”?可作者并不以为然:“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我昨天向邻居要了新火种啊,清明节的大早,窗灯伴读,潜心习书了!看作者在这里哪有一点“伤”(伤心、难过)的感觉?静坐窗前,点灯伴读;潜心读书,怡然自乐。作者把痛苦、郁闷化作学习的动力,伴灯苦读,自强不息而乐在其中。

(二)《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前两句描写了美好朦胧的月夜,一个宜人的环境:“碧彻红轩”即碧玉栏杆、红砖墙下“刺史家”(原来是精雕细琢官门府邸!),目之所及,无不美好:“碧”“红”两字,足以衬托作者内心的喜悦,好不畅快、清爽!后两句诗人直抒胸意,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朦胧月夜下,独自一人在回廊外漫不经心地走走停停,管弦之声随风而来,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美的春夜,美的春情,怎不令人留恋、难忘?爱春、惜春,真可谓春情难却!

(三)写清明节的诗词并非都带悲伤色彩

其实,唐宋诗词中写清明节的诗词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内容也并未都是“悲而不伤”,只是因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似乎把清明节的气氛定了主调,我猜测或许这两个原因:一是清明节的来历,本身带着祭祀、怀念先故的悲伤色彩;二是杜牧是唐朝著名人,最主要的是,他的这首写清明节的诗很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符合清明节这种特定的情调和氛围(这里不讨论他的这首诗)。

固然,杜牧的《清明》之所以流传久远,一定有很多优点,毋庸置疑,足以让我们学习和传承,并发扬光大。

以上浅释,不知妥否,欢迎留言✍🏼互学互进!


伊人怜梦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北京美术快报


打小只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呢,清明节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节日(节气)不止有雨纷纷。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讲的是:

清明节已至,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普通话来说就是: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真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样的清明节,何来悲伤一说呢。

关于清明节

清明时节,大地呈春,阴阳转化,吐故纳新,生气始盛,万物皆洁齐,正是春祭好时段。同时郊外踏青也是古人们的节气主题。古时代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并且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颗咖啡豆O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清明时节祭祀先人心情自是悲的,除了祭祀还有踏青,踏青是对春日的向往,对春天的期待,也是对生命的期盼,下面两首词就是描写清明时节踏春的景象。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这是一首抒发少女爱春惜春的心情的词,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李清照写的就是清明时节踏春的景象,春意盎然,小女儿的爱春的情丝跃然纸上。

下面这首也是写的踏春的景色。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黑了仍不想归家,郊野上踏青的人很多,人来让。天色晚了,少女们走了。远处的山暗了下来,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下片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

同是清明时节,这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词人热爱生活,积极的态度。


螃蟹君的夏夏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效仿,于次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

清明节的风俗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之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与清明节有关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言为心声,诗词所描述的情与景,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古代清明节的方方面面。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有很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贰】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近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叁】

《渔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彀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肆】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始,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伍】

《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宋|晁冲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

今朝犹自得,阴晴快。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不惜罗襟搵眉黛。日高梳洗,看着花阴移改。

笑摘双杏子,连枝戴。

【陆】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捌】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嵩共一丘。

【玖】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拾】

清明·满城风絮一层纱

佚名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从以上十首关于清明的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此类诗词大多属婉约风格。清明节是一个春夏交接,乍暖还寒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天气的变化无常往往会让人愁肠百结,各种苦闷、失落、彷徨的情绪不期而至,那种淡淡的忧世伤生的惆怅也就难免会流淌在诗词之中了。



俏花旦


清明节,踏青之俗,到了唐代更为盛行。

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虽是寄托哀思,但是不悲。踏青的古诗,与大家分享学习。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春游》

宋 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山城踏青》

宋 陆游

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

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黑冰LV


我自己去年清明写了一组《清明家祭帖》,共七首,分享一下,见笑了!

《清明家祭帖》(梦客啸天)

其一

清明时节上山梁,荒野林间扫墓忙。

清风拨弄春日草,雨洗郊原百花香。

祭祀族宗山头转,白纸青烟绕丘峦。

贤愚百代知谁是,今宵把酒共一堂。

其二

清明祭扫各西东,汉家丘冢多南北。

坟头挂青随风舞,祀品彩装似红鹃。

雨落山丫碑墓上,儿女叩首香烛前。

先人称意茶当酒,百般大道孝为先。

其三

暮春祭扫遇雨天,家国情怀值万钱。

万户千门清明火,村南村北漫青烟。

田园阡陌闻犬吠,堤岸杨柳荡秋千。

人生喜逢太平世,把酒相约又一年。

其四

春夏秋冬年复年,柴米油盐天对天。

四月微风飞花絮,九州大地起炊烟。

手把坟标插青冢,躬身置酒滴碑前。

盛世清明歌盛世,先贤坟头话先贤。

其五

清明祭扫踏青游,族人相聚宗祠楼。

百年先祖墓冢里,万千后辈遍神州。

忠孝悌仁传家训,礼义廉耻为国忧。

寒食遥忆祖先苦,隔空凝望双泪流。

其六

又是一年清明时,千家万户祭祖日。

百姓王侯谁兴起,坟前香火一烟直。

其七

四月凉都正清明,万家扫墓半出城。

车流如织随春去,赤子负重踏烟尘。


梦客啸天414


答悟空:清明节悲而不伤的作品主要有:1.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明朝诗人李渔的《清明节一日》,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地冷易寒食,峰多难禁烟。战场花是雪,驿路柳为鞭。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等等有非常多的作品。



金旺文化


文学作品比较经典传扬的有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宋朝王禹俏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兽

唐朝宋之问的《途中寒食》:故国断肠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时节,缅怀先人,表达对不能与亲人共同享有现在的美好生活而遗憾,清明时节千万游子不能与家人团聚,共祭先祖“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所以清明是悲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民伯伯播下希望的种子,祈祷秋天有个好收成,清明时节,家人团聚,一起踏春,人与自然亲密接触,收获一份内心的和谐,所以,清明又是善的。

悲而不伤,这就是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