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通道,创新能力大提升

“最江苏”导读

江苏是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肩负着为全国探路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计划,2020年江苏要高水平建成创新型省份。回顾这些年的探索,各地各部门积累了哪些实践经验?请关注“最江苏”公众号近期系列文章“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如何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江苏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上,江苏瞄准未来重大需求,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全面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江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原创性标志性重大科技攻关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

重大载体加快集聚资源要素

2019年9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奠基仪式在江北新区举行。这是剑桥大学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合作研究机构,校方期待将该平台打造成为该校与中国展开全面合作的枢纽。

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采取全新的合作模式,通过与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深度合作,推动开展高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

该中心将依托双方的资源投入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展开一系列国际化高端创新合作研发、成果转化、国际学术交流等,推动全球最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果在中国的落地;同时,中心也将积极拓展在学术推广、科技转化落地以及科技服务与专业培训等方面与中国的合作可能。

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通道,创新能力大提升

2018年10月,苏州大学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启动。这是江苏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面向国家核安全和健康中国重大战略布局的需求,以放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放射诊治和辐射防护为目标,围绕放射生物效应及机理、先进放射诊断和治疗、辐射防护研究等三个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该实验室加强放射医学、血液学、临床医学、药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要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创新研究基地。同时,立足江苏、辐射全国,为提升我国放射诊疗与辐射防护技术水平作出贡献。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批准建设,为江苏省省属高校院所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提升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提供了示范,对于进一步完善江苏省科技创新基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持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江苏支持重大产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此外,江苏还加快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建设。

核心技术突破引领转型升级

2019年6月,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输电线路移动式无人机智能巡检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技术鉴定,其首创的成套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大幅提升输电线路的巡检效率。

该项目于2018年5月启动,以自主研发的云计算、雾计算和边缘计算多级管理平台及相关软件系统为支撑,首创无人机智能巡检成套装备。项目研制出无人机智能巡检作业车,部署了4架无人机,成功研发出无人机野外作业车载支持系统、一键式全自动巡检技术、自主精细化巡检技术、精准回收技术以及多机多任务协同技术,实现了自主开展精细化巡检,实时收集与传输数据,以及自主精准回收。

自2018年12月投入应用以来,该成套装备已完成3658基110千伏至500千伏输电线路杆塔的精细化巡检,日均巡检60基塔以上,累计发现缺陷1867处。

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通道,创新能力大提升

2019年1月,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乘用车变速器轴齿类零部件精密成形与加工装备集成示范工程”启动。

太平洋精锻公司董事长、课题组长夏汉关介绍,“乘用车变速器轴齿类零部件精密成形与加工装备集成示范工程”课题,因重大创新和技术关键性,入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立项,全省仅4家企业入选。太平洋精锻专项立项课题总投入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4家企业最多。

课题完成后,将建成乘用车轴齿类零部件精密成形、高效数控加工示范生产线及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示范线5条,研发并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关键零部件设计及核心技术。

为持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江苏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方面集中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支撑完善创新体系

2019年3月,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在南京揭牌。在管理架构上,采用“公司+联盟”的新模式,凝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5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常州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创新中心建设,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位于常州石墨烯小镇,而常州则被誉为“东方碳谷”,是我国石墨烯产业高地。2011年,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建成全球第一家石墨烯研究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目前已集聚石墨烯相关团队30多个,相关企业150多家,在设备制造、光电显示、加热散热、复合材料、穿戴设备以及能源、环保、医疗等下游领域实现了应用及产业化。

常州已经形成了涵盖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及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石墨烯产业集群。

江苏从顶层设计、政策、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系统部署,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发展。

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通道,创新能力大提升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内,一台台机器人正在工程师的手下“手舞足蹈”。针对传统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维护与保养、与人协作安全性差等特点,该所研发了一款小型、低成本、能够与人共融的柔性化协作机器人。

该研究所副所长钱进介绍,这种与人共融的轻型协作机器人拥有高灵敏度的电流检测和感知系统,能够实时测量外界的扰动,与人共融安全性高,此外它还拥有6自由度旋转关节,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灵活操作。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是背负江苏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使命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突破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发一流研究成果,孵化令人尊敬的公司。

“5到10年内,我们将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基地,为江苏乃至中国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原动力。”钱进说,研究所聚焦数字化工厂、智能化装备和可制造执行系统三大核心与关键技术,计划五年内申请发明专利300件,取得5项原创新成果,孵化30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合作企业提高经济效益500亿元。目前,已采用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孵化了11家企业。

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围绕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南京市制定出台了《南京市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工程行动计划》,启动了一批成长性新兴产业扶持专项工程,重点培育产业链完善、产业层次高、品牌影响力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为持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江苏着力建设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培育形成纳米科技、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5G移动通信、量子通信及未来网络、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全球有影响、附加值高的产业创新集群。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江苏新闻、中新网、江苏经济报、江苏省科技厅网站、苏州日报、中国电力新闻网、泰州日报、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