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长和他的疫时助学“先遣队”

“在学校接收到新教材的一天内,我们一共走访了全镇35个行政村,为我校在家学习的947名学生送去了新课本和学习资料。”3月26日,辛店镇实验学校校长马文超对笔者说。

2020年春节后的开学季,是马文超从教21年来最忙最操心的一个开学季。

辛店镇位于叶县东南浅山丘陵地带,与舞钢市、方城县交界,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马文超所在的实验学校是辛店镇唯一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也是叶县最早的“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947名学生。由于学生多,居住分散,疫情时期助学压力很大。

乡村校长和他的疫时助学“先遣队”

2月18日上午,马文超正在家里准备早饭,突然接到电话:“学生的课本很快就要到了。” “好的,我马上准备接收并组织派送。”事关重大,马文超解下围裙就往学校赶,随即组织成立辛店镇实验学校疫时助学“先遣队”,主动承担起为学生送书上门的任务。

由于疫情时期交通管控,很多老师又不在本地居住,“先遣队”初期成员只有7名老师。虽然人手有限,但老师们毫无怨言,立即投入到了送书上门的任务中。“王老师负责提前与村里联络,让家长做好领书准备。我和其他老师负责提前把课本配齐放好,提高送书效率,避免现场出现扎堆现象。”马文超有条不紊地分配完工作后,便与老师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学生居住分散,他们就先按片划分了区域,分头行动。运书车辆不够,老师们就主动开来了私家车,补充到了队伍里。就这样,随着学生课本的到位,一个由4辆车、7名老师临时组成的助学“先遣队”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乡村校长和他的疫时助学“先遣队”

一开始,送书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由于疫情时期,各个村的道路都实行管控,很多地方走不通,这着实让马文超一行费了一番力气。但了解到这些“外来者”是镇上的老师,而且是专门来给村里娃娃们送书的时候,这群之前在村口一副“生人勿进”的严肃的汉子,便小跑着帮车队清理路障,并把他们请进村子。“没想到在这特殊的时期,老师们还专门给俺村上的孩子送书,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岗底村负责在村口执勤的村民王贵刚一边目送着进村的车队,一边说。

为提高送书效率,经过与村里沟通,马文超一行把学生们的课本集中运送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大家要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不要拥挤,每位家长都能领到自家孩子的课本。”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避免扎堆聚集,每次发书前马文超都要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先喊两嗓子。

乡村校长和他的疫时助学“先遣队”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都在网上上课。之前没有课本,学习吃力不说,长时间盯着手机还费眼睛。现在好了,有了纸质课本方便多了。”在岗底村发放课本时,四年级学生罗焱锡的妈妈从老师手中接过课本后喜出望外。

为了能尽快地把课本送到每个孩子手中,马文超一行马不停蹄穿梭在学校与各个村子之间的道路上。渴了,用自带的水壶里的水;饿了,一碗泡面先垫垫肚子。从2月18日接到课本,到把书发放到辛店镇35个行政村947名孩子的手中,马文超的助学“先遣队”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课本终于送完了。但超负荷的运转,却让连续奔波的老师们回去就累瘫在了椅子上,办公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叮咚叮咚叮咚……”正当大家在恢复体力时,老师们的手机却不约而同地响起。“这书发得真及时啊”“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原来是收到课本的孩子在通过微信群向老师们表达谢意呢。一时间,暖心的话语不绝于耳,浓浓的师生情谊瞬间就温暖了助学“先遣队”老师们的心田。在非常时期,学校及时将新教材送上门,解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燃眉之急,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贴心举动赞叹不已。

“全心全意辅佐学生进步是教师的使命,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提高学业、增强读书兴趣,是教育人的初心。有机会为学生做点事,我们感到很开心。”送书回来的马文超说。

疫情无情,教师有爱。

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和医护人员一样都是逆行的战士。他们无私无畏为学生派送教材的善举,彰显了教师们育人育心、情暖人心的教育情怀。

采访进行到最后,笔者问他:“当时害怕吗?”

“当然怕。”

“怕什么?”

“这还用说吗?我们是老师,万一感染了,那家长和同学们得多慌啊。”

原来,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

(梁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