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想品德课取代英语课,你会同意吗?

经典语录创始人


个人观点不同意,两者在孩子的学习成长道路上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流传了无数的传统美德,优良传统,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习并理解,从小树立优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家长最最任重道远的任务,有一位做家教的朋友和我谈起过,一次受邀去给一个初一的孩子做家教。那个孩子是个女孩,学习相当不好。见面之后老师想先做个自我介绍来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刚说你好,我是XXX。学生当时就打断了:说哎呀我知道了你不就是我妈妈给我请来的家教吗?没用,我学不进去,怎么教也白扯!朋友惊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你不学知识以后步入社会想干什么呢?学生说 :我都计划好了不用你们操心了。毕业以后我就去当主播,你看现在的网红主播,一天什么活儿也不用干,在电脑手机前蹦蹦跳跳说说笑笑一年就能赚几十几百万,我学这些有什么用?于是,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两个小时,朋友都在不厌其烦的给他讲各种道理和纠正他这些错误歪曲的观念。据说起了不少效果!在此呼吁,国家真的应该整顿互联网直播行业了,君不见把自己父母血汗钱挥霍一空的孩子大有人在。也给当代青少年造成了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学而无用,学他干嘛?所以,加强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不只是学校,我们家长平时也要多多督促教导,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一点一点的来教导,指引孩子健康成长!

回过头来说英语,个人感觉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我身边就有不少例子。孩子还没上一年级,汉语拼音还没弄明白,英语的各种少儿班,学前班已经报上了!连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母语都没弄明白,那么早去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呢?国家教育部去年出台的政策就相当赞,提高语文在各科中的比重,别的科目原本2000字的卷面提升至5000-9000字。个人举双手赞同!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讲:中国话你都整不明白,还有心思说外国话呢?况且英语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就算你把课本背熟了,语法单词记牢了,可练习口语呢?只有每天在学校的那几个小时,有条件的还给孩子报个这个班那个班的,没条件的只能看孩子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有消息说英语以后可能会成为副科!这个观点我比较赞同,把英语作为选修课!以后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来自由选择,毕竟要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接触一些高端的知识暂时还是离不开英语。如果可以选修,那么不需要英语的孩子可以把时间精力腾出来学习自己所感兴趣擅长的!而对英语有条件,有天赋的学好英语就是如虎添翼!

个人观点,勿喷。也希望大家积极踊跃讨论,共勉!


明德启智微课堂


真不知道谁提出这么荒谬的想法,如今中国的强盛与繁荣以及国际地位不容小觑,就有人得意的说我们中国如此强大,还学什么英语,让大家都来学中文好了。

的确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喜欢来中国,也喜欢学中文,这相互学习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氛围。但是如果我们不提倡学英语,这是一种自我封闭,骄傲自大的表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中国之前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才过去不过一两百年,希望国人不要走曾经的老路。

况且,思想品德是要引导,但是我不认为作为一门学科专门来强化,毕竟接受思想各异,百花齐放也是让社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活跃。而不是统一的教条禁锢。大唐时期国力昌盛,最值得喝彩的是包容各种思想和文化 ,各种碰撞的火花,共创了盛世美好!

所以我是不同意用思想品德课取代英语课,更不会狭隘的支持那些目光短浅狂妄自大的提倡取消学英语的夜大狼!



琳说麻辣故事


我是比较同意这种想法的!虽然目前可能性还不大。


  • 从最近一两年发生的港独闹事,台独,一些留学生发表一些不好言论等事件来看,思想品德,爱国 主义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真的太重要了。忽视了这些问题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 除了上述的情况,还有些不尊重长辈,不尊重老人等事件也频频发生。中国是有几千年这种教育的国家,都出现了这样的事,这和思想品德教育不够力度是很有关系的。
    •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让英语这种外语类的科目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了。我最近试了些即时翻译的软件,用来和外国人交流一般情况下问题都不大。
    • 有些人可能说,软件解决不了一些专业的问题。当然,我没有否定所有的英语学习。有志于往外语方向发展的同学完全可以以此为专业。专业的东西只需要部分人就可以解决,大部分人学了英语可能终身都不会用到。
    • 以前英美等国强大,殖民地多,所以形成了外界的英语大环境。但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国外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说不定若干年以后,汉语也会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所以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比英语要重要的多。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吧。用思想品德去替代英语!


    娴意有效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不能取代英语课程,目前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英语作为除了中文之外,使用群体最大的语言。英语是目前国际上交流的重要交流工具。我国对于中高考中英语的改革不断,但是一直没有撼动英语作为三主科之一的地位,但是对于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说明我国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没有减轻。

    学习一门语言,不是单纯的记忆词汇和句型,更是一种思维,和对异国文化的一种学习和了解。帮助我国了解更多的世界现状。

    当然思想品德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可以加大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们对国情的认识、思想行为的修养,都非常重要。

    做了好人好事就要加分,这个情况可以激励学生做好事的良好风气,但是对于好事的鉴别和分数设置则是一项复杂的事情。也会让很多人为了追求高分,试图走这项捷径,则成了这部分可钻的孔子。这一想法想要实施,则需要非常详细可行的规则与要求。


    慧语启心


    不同意思想品德课取代英语课。因为英语必竟是世界通用语言,可以在小学设英语副课,学点英语基础知识,在中学学点英语初级知识,高考时凭学生的爱好与专长,选考外语专业,思想品德课设为主课,从幼儿、少主、青年逐步学起,不管是高考还是招聘考试都应该将思想品德作为主题考试,不极格的不收录,以此逐步提高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导向,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取代英语课,只能主次分清,分类教学,明确轻重缓急,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这样既抓紧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不忽略外语学习。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莱园子1651


    思想品德替代英语,才是立国之本,才是强国之根!


    用户56196059171


    不能同意。这如同空气质量的好坏不能取代交通工具一个样,两码事。1,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和世界上所有国家过去都没有此事。"取代‘’之事不可取。2,英语一般而言是当今世界进行交流或科技领域内不可惑缺的‘工具"。对于工具使用和掌握的程度,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上至宪法,下至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以及道德品质,思想修炼,不能以文字考试成绩分数的多少来衡量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仅仅是做点好事,给中考或高考成绩加分,那不但不说明什么,更是无法操作。


    青松187549822


    我个人认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常说,真正优秀的人才也是德才兼备的。你看,“德”是放在最前面的。常说,“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德”字仍然打头阵。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提高,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就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现在,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因此上,公民个人的道德风貌不单单关乎个人的形象,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说,思想品德课很重要。

    至于让思想品德课取代英语课一说,我觉得,不是取代不取代的问题,而应该是授课比重和所放位置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思想品德课列为主课。

    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而且是外来语种,我觉得,学习英语应该抱着将来能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某些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的目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英语列为副科,并且放在选学的科目里。这样,既能让学生从小更好地学习我们的母语,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又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呢?就可以去选学英语,多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呢?也可以从中减轻痛苦,把时间还给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科目。



    凉心映像


    新的东西产生一样会带来新的问题,好人好事如何界定,加多少分,有没有可能创造加分机会,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钱哪出,羊毛出在羊身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客意做好事而做好事,有时会起到反效果,到时候同样会有人想替代这门学科。

    英语是工具,在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它,所以不要因为学起来有困难就盲目替换,如果需要可以在加一门,最好不要过分强调或加分等等,主观化的东西不好评估,会越来越乱,最后倒霉的还是孩子


    心理学习者教育小感悟


    英语应降为副科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