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步頻190,步幅130,請問如何在保持步頻的同時提高步幅?

合縱連橫遠交近伐


你好,我是馬拉松和它的的跑者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根據題主的描述,步頻達到190,而且5公里能跑到20分,這個水平在業餘選手裡算是高手了!想要提升跑步速度,幾乎是每一個跑者的目標,最簡單粗暴的速度公式就是:跑步速度=步頻×步幅。想要提高速度,要麼提高步頻,要麼增大步幅,或者兩者兼備。但是對於大部分跑者來說,想要高步頻大步幅兼得很不現實。

我們先來對比一下步幅和步頻的優缺點

步頻是指走路或者跑步時,每分鐘腳步落地的次數,例如:在1分鐘內,如果左右腳共踏出180步,那麼步頻就是180次/分鐘。

高步頻優點:著地時身體的衝擊力較小,膝蓋、韌帶和筋腱所承受的壓力便會減少,大大降低了我們跑步受傷的風險。

高步頻缺點:由於高步頻需要增加擺臂和邁腿的次數,因此心率上升快,身體的疲勞感會較強。

步幅是指一步的距離,以腳的中心算。你走一步後,兩腳中心的距離就是你的步幅。成人正常行走步幅大約在65釐米左右,而跑步時步幅更大,因為兩腳落地之間往往還有騰空的距離。

大步幅優點:容易出速度,不僅適合短跑,也適合長跑,在同樣的速度下,大步幅跑法消耗的能量比步頻跑法要小。

大步幅缺點:身體的垂直幅度增大,著地時身體所承受的壓力也會增大,受傷的風險比較大。

提高步頻訓練方法

1、調整步子和呼吸

提高步頻需要有意識把注意力集中在步子上,增加雙腿交換的頻率,同時需要調整高頻奔跑下的呼吸節奏,鍛鍊心肺功能。

2、加強擺臂訓練

手腳是協同工作的,增加腿部頻率離不開擺臂的加快。一旦加快擺臂,步頻也會提高。擺臂的正確要領是松肩,前後擺動,手不過身體中線。此處需要注重前擺和後襬的速度要一致。

3、跟著節奏跑

可以跟著高頻跑者一起跑,效仿他們的跑步節奏。也可以找些動感節奏的歌曲來聽,踩著音樂的節拍去跑。現在有很多跑步軟件都自帶節拍器功能,也可以嘗試。

提高步幅訓練方法

1、抬高膝蓋

很多跑者都沒有意識到,步幅的後半部分正是動力的來源。膝蓋抬得高能迫使臀屈肌推動膝蓋提升,增加蹬地力量。要糾正跑步中膝蓋的位置高低,專注於跑動中如何抬高膝蓋更靠近胸部。

2、快速單腳跳

每週進行1-2次,每次雙腳交叉跳30米,儘量增加騰空時間和減少每隻腳落地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落地的腳要有力而快速蹬地。確保你每次跳的距離都要比你的步幅要大。

3、腿部力量訓練

大步幅容易導致傷病,為了讓步幅更平穩,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訓練,如跳繩、捕鳥犬式拉伸、深蹲和跳繩等。

什麼樣的步頻和步幅適合自己要取決於個人身體條件和適應性。希望題主提高步頻和步幅的訓練時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馬拉松和它的跑者們


最重要的是加強身體各部位的力量和關節靈活性,尤其是腰腹臀部力量,具體如下:

跑步時增大步幅的練習方法:

1、練習後踢腿跑

讓大腿和小腿摺疊,而且不斷快速進行摺疊,後腳跟要踢到屁股,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注意不要全腳掌或者後腳跟著地,身體重心稍向前傾,且在快速摺疊過程中感覺到腳下藉助了摩擦力,有地面給的向前的反作用力。

2、練習跨步跳

起跳腿全腳掌下地後過渡到前腳掌,接而快速用力蹬伸,向後趴地,繼續後擺;擺動腿屈膝主動前擺送髖,前伸小腿,接著繼續積極下壓擺動腿的大腿。

3、練習高抬腿

雙手擺臂幅度要大,大腿高抬至90度,支撐腿要儘量蹬直,身體重心較高,注意要用前腳掌著地,不要用全腳掌或後腳跟著地,身體稍向前傾,保持軀幹正直,注意不要身體過度前傾或者後仰、駝背、聳肩等。

4、練習外側高抬腿

往外側約45度角高抬大腿,將大腿儘量往胸前靠,支撐腿前腳掌著地,配合高抬做掂步,身體重心稍向前傾,雙手自然放鬆,兩腿交替進行外側高抬。

擴展資料

跑步的動作要領:

聽到“跑步”的預令時,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於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關節),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裡合。

聽到“走”的動令後,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釐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

上體保持正直,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裡合,兩拳內側各距衣釦線約10釐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鐘170-180步。

聽到“立定”的口令,再跑兩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於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跑步的第一步一定要躍出去,跑步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落腳姿態(前掌跑、全掌跑以及後掌跑);立定時,要注意靠腿和放臂的一致性。

跑步是一門學問,最科學的鍛鍊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1、頭和肩

跑步動作要領——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動力伸拉——聳肩。肩放鬆下垂,然後儘可能上聳,停留一下,還原後重復。

2、臂與手

跑步動作要領——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前擺時稍向內,後襬時稍向外。

動力伸拉——抬肘擺臂。兩臂一前一後成預備起跑姿勢,後襬臂肘關節儘量抬高,然後放鬆前擺。隨著動作加快時越抬越高。

3、軀幹與髖

跑步動作要領——從頸到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後仰,這樣有利於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

軀幹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動力伸拉——弓步壓腿。兩腿前後開立,與肩同寬,身體中心緩慢下壓至肌肉緊張,然後放鬆還原。軀幹始終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動作要領——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幹姿勢,同時注意緩衝腳著地的衝擊。

動力伸拉——體前屈伸。自然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軀幹緩慢前屈至兩手下垂至腳尖,保持一會兒,然後復原。

5、大腿與膝

跑步動作要領——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餘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動力拉伸——前弓身.兩腳站距同髖寬.雙手放在頭後.從髖關節屈體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頭肌感到緊張。

6、小腿與跟腱

跑步動作要領——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

同時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衝,落地時小腿應積極向後扒地,使身體積極向前。另外,小腿前擺方向要正,腳應該儘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後翻,否則膝關節和踝關節容易受傷。可在沙灘上跑步時檢查腳印以作參考。

動力伸拉——撐壁提踵。面向牆壁約1米左右站立,兩臂前伸與肩同寬,手撐壁。提踵,再放下,感覺小腿和跟腱緊張。

7、腳跟與腳趾

跑步動作要領——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衝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動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腳跟,上體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給踝關節壓力直到趾伸肌與腳前掌感到足夠拉力.然後抬臀後重復.動作要有節奏,緩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