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家長說孩子不聽話,不好管,你怎麼看?

女士2008


孩子不聽話,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當大人堅持去讓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卻執拗的一定要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做。這就讓我們抱怨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啊……

三歲的妞妞,吃飯的時間到了,還是非要看完電視才行,眼看著飯菜都要涼了。媽媽督促了好幾次,都沒有進到餐桌旁吃飯。再過來督促的時候,妞妞卻生氣的說,:“我不吃飯了,你們大人怎麼這麼麻煩啊。”

表弟家的兒子,上學三年級了,每次放學回家都不著急寫作業,不是打開電視就是玩手機遊戲。作業總是催了又催,最後還惹一肚子火氣,

其實孩子這樣的問題,也是從小一些的時候就開始了。如若我們做為家長,能夠從小重視,到孩子大了就不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孩子不聽話的現象了。

我們把孩子不聽話的一些階段,叫做孩子的執拗期。孩子的執拗期從孩子15~21個月期間就開始出現了 。從這個時期,你就應當堅定立場並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行動,合乎情理,以便讓孩子明白你說到做到,到了17個月的時候,你再強調,那時候孩子記憶力的發展使得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就不再有效了。

當然如果你在孩子七八個月的時候,就能控制孩子的情緒問題,那麼,到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如果事情發展順利,孩子的試探性行為和挑戰性行為就會減少,你的孩子也會開始變得更加理性。到2歲或是3歲的時候,孩子可以非常懂事,而且聽話了。

其實最後我們應該明白的就是,孩子聽不聽話,最後是取決於我們從小對孩子的管教。在孩子三歲之前,我們做為父母,一定要能解決好對孩子的控制問題,以後我們就能有一個聽話的孩子了。





育兒早教閱讀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一些家長說孩子不聽話,不好管,你怎麼看?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觀點可以參考一下:

1.現在科技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人類在進步。父母再不斷地賺錢養家,需要靠努力工作來養孩子,孩子也要靠不斷地努力學習去使得自己進步。所以,我們都在進步,如果有一方不思進取,一直在原地踏步的話,那麼有可能就會導致大家交流沒有交集了。

2.父母的以身作則。我覺得父母首先需要做好榜樣,因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出現問題的時候,因為我們是孩子的鏡子,可以通過鏡子看到我們的影子。

3.我們一般說什麼,孩子肯定不會聽的,因為我的孩子五歲了都會有這個現象。所以我們要把握孩子喜歡模仿的這個優勢去完善親子關係。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比如說你讓他看書,他不肯。我們就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回家後就不拿手機,主動看書,孩子才會跟著我們學習。

4.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很善良很優秀的,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善於發現孩子優點的父母,我們要不斷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表揚和鼓勵孩子,儘量少責備和批評孩子。孩子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要從我們父母身上找原因。因為我們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根源找好了,我們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建議綜合這些因素去考慮,祝您有個好的鼠年,願崽崽健康快樂成長!!大家如有不同意見可以討論和交流,圖片轉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 @大寶小寶666,家有寶寶,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學習中,希望把我經歷過的、學習到的經驗分享給您。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贊關注,幫忙轉發,謝謝您的閱讀!祝您開心每天!


大寶小寶666


您好,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苦惱孩子行為的時候,可以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

1.孩子不聽話,你有好好聽過孩子說話嗎?

2.孩子唱反調,你有沒有滿足過孩子的合理願望?

3.孩子不開心就大喊大叫,你生氣的時候也吼嗎?

4.孩子一生氣就打人,你教過他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嗎?

孩子就是一臺行走的複印機,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不想孩子表現出你不喜歡的樣子,父母就要首先表現出你想要的樣子。

所以,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要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

1.\t孩子的有些行為是成長時期的叛逆表現,是他認知到自我,獨立性開始萌芽,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表現。

2.如果只是愛唱反調,並不是什麼大毛病,更不是壞毛病。父母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不懂事”,要知道孩子的反抗並不是反叛,這只是他表現自我的方式之一。反而,如果要求孩子事事都聽大人的,則會阻礙孩子判斷力的發展。這時候家長如果吼罵,會影響和阻礙孩子獨立能力和判斷力的發展,更容易給孩子貼上“淘氣、不聽話”的負面標籤。否則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反抗性較弱,長大後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弱,會表現出更多地依賴他人。

3.當我們向孩子提出要求“不許做什麼”的時候,一定要提供另外一個選項,那就是“他可以做什麼”,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而不是完全被制止的情況下),孩子就容易服從了。因為他要的並不是對抗,而是出路。家長如果能夠做到足夠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給他空間和時間來探索,允許他說“不”,孩子和家長的關係就會緩和許多。

4. 但是,對於孩子有些確實不合理的行為,比如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環境等這些原則性問題,就不能嬌慣孩子。可以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還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緒,制定好規則,原則性的問題,是不需要妥協的,避免孩子養成任性、驕橫的性格。有規則有愛,家長和孩子才會關係和諧成長健康。

5.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父母也要不斷地思考和學習,不斷調整。孩子在成長,父母也需要不斷成長,才能跟得上孩子的發展。

做學習成長型的父母,我們一起努力。





若一悅讀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僅僅懂得傾聽還是不夠的。想要孩子能夠聽得進去話,媽媽還需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

1.開口前換位思考

開口前換位思考,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感孩子所感。

5歲的貝貝因為小倉鼠不幸死掉了而傷心大哭。媽媽勸慰貝貝,別哭了,大不了明天媽媽再給你買一隻。貝貝一聽,哭鬧更嚴重了,嘴裡嚷著:“我不要新的,就要這隻小倉鼠。我們是好朋友!”

媽媽一聽就急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不聽話?不是說了再重新買一隻嗎?

結果貝貝捂著耳朵,大聲哭喊著:“不要、不要,我就要這隻小倉鼠!”

媽媽無奈地瞪起了眼睛,“你亂髮什麼脾氣?!”

事例中的媽媽只想著如何解決問題,卻忽略了孩子此刻的感受。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也一直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做事情,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

真正換位思考的勸慰應該是理解孩子的情緒,然後再提出解決辦法。

比如:

“媽媽明白,你現在很難過,對嗎?”

“失去一個好朋友確實挺讓人難過的,你還給小倉鼠餵過水和食物呢”

“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去問問獸醫到底怎麼回事”

“然後下次,我們買一隻新的,可以嗎?”

相信在這樣真正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媽媽的話孩子一定能夠聽得進去。

2.孩子的事情多與孩子商量

6歲的軒軒和媽媽一起逛商場,看中了一套有超人圖案的T恤,但媽媽摸了下,發現做工、材質不太好,就給兒子軒軒買了另外一套衣服。買完衣服,軒軒對媽媽說到:“這套衣服我才不要穿!”

媽媽解釋,“這套衣服做工好、質量好,還更貴,你為什麼不穿?”

軒軒反駁到:“這套衣服上沒有我喜歡的超人圖案!”

媽媽一聽就急了,“給你買質量好的衣服,你還怪媽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之後,軒軒就再也不願意跟媽媽一起逛街買衣服了。

案例中,媽媽買衣服注重的是材質和做工,孩子買衣服注重的是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媽媽最終按照自己的意願替孩子做了決定,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和選擇權,這種情況下,孩子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聽話呢?

孩子的事情多與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興趣、對孩子的合理意見加以採納,才能讓孩子願意聽從媽媽們正確的意見。

3.向孩子敞開心扉

很多媽媽,總覺得孩子不會理解大人的情緒,但事實上,孩子有時候比你更懂你的情緒。懂得向孩子敞開心扉的媽媽,才能換取孩子對你敞開心扉。

那麼,媽媽如何向孩子敞開心扉?

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樂:當你感到疲累或不開心的時候,跟寶貝說一句“媽媽不開心了,你抱一下媽媽或許就會開心起來哦”,讓孩子感知到你的情緒狀態,也是在引導孩子當同樣的情緒狀態出現在他的身上時,他也可以這樣向媽媽索取安慰。

讓孩子瞭解你的工作狀態: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多多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交友情況,但我們又何曾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狀態、生活狀態呢?

主動與孩子分享工作上的辛苦與成就感,能促進孩子對父母的瞭解,也能激發孩子努力學習的動力。讓孩子通過了解你的工作狀態來了解社會與生活。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九月


說這類話的家長,首先沒有明白孩子頂嘴,愛發脾氣,不與家長好好溝通的原因,家長習慣把自己喜歡解決問題的方式強加於孩子,想讓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覺得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最好的。我們經常提倡換位思考,學會傾聽,但是孩子一說就與否定,還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與孩子,況且語氣又難聽,有時候高聲說話來強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認同,孩子得不到理解,最後孩子也學到家長說話的方式來反擊家長。


豬頭蘭妹


現在的家長確實年齡這這樣子一個問題,很多時候管不了孩子,你說東他往西,你說吃乾飯他說吃麵條……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說說我想到的幾個方面吧。

第一,比較多的家長有一個這樣的想法,就是給孩子指出一條明路,要求他按照父母的方向走下去,沒有給他選擇和思考的機會,有時候他知道是對的也不願意照著路走下去,因為人人都不願意被指導。

第二,管理得事無鉅細,規矩太多太細,要求太高,按照家長那套做下來難度也不小。

第三,沒有賦予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安排得越多越細緻,他認為是做大人做的事,不是他自己的事。

第四,從小的教育和習慣,家長的信任度和權威喪失。比如小時候經常答應的事情沒有辦到。





尋遍重慶


首先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父親,以前工作忙,一直都是媽媽帶孩子,我總覺得孩子好鬧,還不聽話!這次,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我有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我覺得,女兒完全不是我以前想的那樣,為什麼有這麼大反差?我總結以下幾點:1.有充足時間和孩子相處,增進了好感!2.學會了與孩子溝通。3.懂得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大人標準去衡量她。4.孩子多了玩伴,自然開心!5.有時間去給孩子講解人生道理,讓他明事理。


四哥看世界


簡單的回答,這是家長的問題!

首先得反省自己是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底線,孩子很聰明的,知道怎麼做能讓家長退步來遷就他。如果家長能堅持住自己的底線,說到做到,孩子還會不聽話嗎?因為他自己心裡明白,我如果不聽話,那我就要承擔不聽話的後果。不信你試試!


爬藤L


我覺得不聽話,其實就是孩子內心權利的需求。可能平時對孩子管的太多,所以他會選擇反抗。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就是建立家規,家規的建立不是一方說了算,而是雙方討論的結果。比如圍繞“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做什麼,不做什麼,獎懲制度”並把這個表格貼在牆上,比如圍繞看電視時間長這個點。

目的是為了保護眼睛,讓大家有更多的親子交流時間。

要做的事:

看電視不能超過20分鐘;

每天做一次眼保健操;

獎勵措施

一顆星(比如20顆星可以換一個冰淇淋)

不做的事:

近距離看電視;

昏暗的光線看電視;

看電視超過20分鐘

懲罰措施:

取消第二天看電視資格。

只是打個比分,具體兩個人商量得出屬於家庭的方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Anne98008


您好~我是一飛老師,很榮幸能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我想說,沒有哪一個孩子出生下來就聽話或不聽話,沒有誰一出生就是天使或者惡魔。


先思考幾個問題:

1、為什麼孩子要聽家長的話,孩子也是有判斷力的,家長確保和孩子說的完全都是對的嗎?有些事情家長有沒有誤會過孩子。
2、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像好朋友一樣的,而不是奴隸和奴隸主(管與被管),家長的管有沒有把握好尺寸呢?

淺談解決辦法吧:

1、家長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反而會成為孩子亂髮脾氣的榜樣,也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2、家長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溝通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當孩子有了合理要求時要儘量滿足他,如果他的要求不合理,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您可以不去理他,等他情緒平靜下來或者玩夠了,再去和他談,告訴他他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還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當他的要求不合理時可以找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事來讓他做,孩子的注意力都是很短暫的,很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

3、拿孩子沒辦法時最好採取冷淡處理對好發脾氣又無法說服教育的,不妨採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家長可以表現出漠視冷淡的態度,且家長之間的態度要一致,使孩子感到沒有同情者,幾次以後好發脾氣的性格會改變過來。如果發脾氣時有傷人或自傷的行為,必須加以約束和制止,或引導孩子去做其他感興趣的事,分散其注意力。


4、平時多注意培養孩子的品質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好發脾氣的不良習性往往從小時候開始,從小事情開始,以家庭條件較好和獨生子女比較多見。開始有發脾氣的表現或無理的要求時,就應進行說服教育,不可無原則地遷就,也不能用打罵的方法壓服,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5、平時教孩子分清是非黑白,讓孩子學會講道理分清是非:對孩子的各種要求要進行分析,合理的、有條件滿足的要求,應該給予滿足;一時不能滿足的,應說明情況,講清道理;對無理要求,堅決不能答應,要進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

6、家長切記對孩子多鼓勵,少指責很多年輕家長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可總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總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去做比較,幾乎是拿放大鏡在找孩子的缺點,孩子每天生活在指責和教訓聲中,變得自私和倔強,與父母對抗起來。

7、家長應該學會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據調查,就讀名校的學生,大多是來自民主型家庭,就是家庭處於樂觀平等民主的氛圍,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見,這樣的家庭,孩子不會出現很強的逆反心理,也就很難有犟脾氣的孩子。犟脾氣的孩子大多出現在武斷和溺愛型的家庭。武斷型的家庭,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說了算,孩子的一切是由父母來做主,孩子必須聽自己的,這樣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漸漸形成犟脾氣。溺愛型的家庭,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寶,一切由孩子說了算,父母的一切宗旨就是為了孩子,這樣孩子很任性和自私,當他的條件不能滿足時,就會對抗父母。所以說父母不能蠻幹,當孩子在你面前出現對抗情緒時,儘量去尊重他,平靜面對孩子,如果是憤怒的打罵,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並且更加激發孩子的“牛”脾氣,怎樣讓犟孩子心服口服呢?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給孩子關愛和體貼。


加油,孩子的品性越早教育越好,要讓孩子潛移默化養成良好的性格,積極的心態。

我是一飛老師,希望祖國的孩子們都強大!都優秀!大家也可以關注我~未來一起探討更多問題[互粉][互粉][互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398b8ba8b8b45cd8954876cf99cf41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