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人的思想都是为封建主义服务吗?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些古圣人思想?

地主最愛星空


汉家集君认为古代圣人思想基本上都是为了封建主义服务的。

古代圣人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它渗透到了政治、思想文化中。通过圣人的视角可以揭示中国古代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特性以及整个社会的风貌。虽然古代圣人百家争鸣,不同的派系是有着不同的思想的。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的出现,更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各家游说各国,希望各国采用自家的思想,都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上出发的。

古代圣人思想从秦朝建立,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到汉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所留下来的圣人思想不可否认的都是为了封建主义服务的。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备受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当然,孔夫子的一套理论并不是为了做官才搞出来的,他的一些“温、良、恭、俭、让”等美德在至今也是很好用的,只是他的思想让封建统治阶级觉得很好用,并且为了能够维护自己的统治,封建统治阶级不断的去加对自己好的思想,特别是等级制度,君臣伦理观念等,这些更是让中国封建王朝延续了三千年,所以说儒家思想真的功不可没。

当然诸子百家中也有唯物主义,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根本没来得及发展,就被扼杀在了萌芽时期。要想在封建社会发展就如汉家集君前面说的必须要让封建统治者去帮你,那你就必须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上。所以,综上所述,汉家集君觉得古代圣人的思想基本都是为了封建主义服务的,除了少数根本没来得及发展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圣人思想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汉家集君觉得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好的我们就应该发扬下去,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消失。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学爱好者和越来越多的汉服文化爱好者的出现,都提醒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消失,我们作为新一辈的中华儿女,我们担负的不仅是继续向前发展,也要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油!


汉家集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

“圣人”是什么?

“封建主义”是什么?

“思想”是什么?

在古代,“圣人”就是最理想的统治者的代名词。

我们说孔子,言必称尧舜。

尧舜就是儒家心目中的“圣人”。

这个圣人是“仁义礼智信”的代名词。

老子也说“圣人”。

五千言道德经,“圣人”二字就被提起二十多次。

但是老子的“圣人”,是“自然”、"无为"、“不欲”、“不争”的存在。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孔子、老子的圣人是理想化的形象。

但放在后世之中,也有一些还没达到境界的统治者以是“圣人”自居。

比如尊崇老子的李唐皇帝们。

所以在电视剧如果听到杨贵妃称唐玄宗为“皇上”、“陛下”的,这个电视剧的制作方一定是不通文史的伪创作者。


“封建主义”,就是古代统治者分配土地和人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思想。

在中国,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在欧洲,断断续续的大概是在18、19世纪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君主立宪制或者议会制才算结束。


至于“思想”,则是对于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说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这个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对那个时代的现实的反映。

比如说中国,汉朝是汉赋,唐朝是唐试,宋朝是宋词,元朝是元曲,清朝是八股文,分别反映的就是汉朝的古雅,唐朝的自由,宋朝的盛极而衰,元朝的凄凉,清朝的思想禁锢。

比如说西方艺术史,20世纪能够超现实,19世纪看印象,18世纪很浪漫,17世纪巴洛克,分别反映每个世纪思想潮流的变化。


重新定义一下题主的问题:

”古代,圣人的思想都是为封建主义服务吗?“

约等于:

“在古代,理想的统治者的思想 是不是为了 分配土地和人这种统治方式 而服务的?”

回答如下:


思想是受时代局限的。

在古代,封建主义就是唯一的统治方式。

所以在诸子百家中对”圣人“的理解中,本身就是建立在封建主义这个客观前提下的。

自然是为了封建主义而服务的。


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老子说“无为而治”、墨子说“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术”、“势”,都是在希望和要求统治者变得更好。


却不会要求取代统治者。


这些“圣人思想”,都是理想的统治者的思想,具备着很强的普世价值,但是对于封建时代,可行性不高。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学习和践行。


比如说“民贵君轻”、“仁以为己任”等等。


怎么评价这些思想,高中政治就学过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特备是在国学升温的时代,前万不要倒行逆施,不懂装懂,搞出新闻里的变味的”弟子规“学习的事件。


王的鸟


诗歌合为事而写,文章合为时而著!千年前的文章不会针对现在网络时代的现实而著的吧?!现在的文章也不会针对两千年前的需要而写,也不会针对三千年以后的现状而著吧?!同理!任何时代的一种哲学,一种思想,一种学说等等等等也是脱离不了当时的某种需要的!当然,对于某些抒情散文,诗歌,艺术作品等等等等不在此范畴之内!但是,大多也是与当时的现实环境分不开的!哪个时代有哪个时代的特点,环境,人文历史的束缚,都无不带上历史条件的痕迹。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都是由各个时代的文化传承积类起来的!我们需要的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做活,作精,作透!以使之最大化地为现实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及各个方面的事业多快好省地造福人民,造福人类,兴盛国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人间正道!


白玉子


圣人的思想是自然与仁道的合并,是人类发展的健康延续,一种使命……


甜瓜20875


作为圣人,无论从思想还是品德,都是得到当世以及后世人的认可与崇拜才能成其为圣人。他们的思想能启发和教育人们,并且具有深度和广度,还有广泛的实用性。

一、先说圣人思想对人们的启发和教育。

先说孔子。孔子博学多才,教学生时循循善诱,并且不到学生烦闷发急的时候不启发学生,即”不愤不启。”在人生关键时刻对人的启发,也许能改变人的一生。他谈到伯夷和叔齐不愿降志迎合世俗,虞仲和夷逸隐居避世,说自己却是“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意思是说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他的中庸思想,已衍生为中国人的一种人格形式。

再说老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一种哲学思维。比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用水的随形而变,与世无争,甘于人下而不躁的博大胸怀引发人于深思,引发人们对人生及世界的思考。

二、圣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还是先从孔子说起。孔子有四天禁律: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人要正直和自信才会不揣测,对所遇之事有深刻的认识才不武断,有开阔的眼界才不固执,有思想深度的人才不会自以为是。几个字的道理,但真正要做到却很不容易。

老子的思想深度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事物的有形状态,而是事物的最根本性存在,是“实有”与“虚无”的相对性。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说这些无法确定的组合甚至是更玄妙的东西正是“道”,也就是说,“有”和“无”支撑起“道”的“众妙之门”。

能把老子的理论悟透,你已经是哲学家了。

三、广泛的实用性

孔子的思想基本都致力于社会实用性,他的学说都是为建立理想的社会而创立。他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却不完全服务于封建社会。孔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希望能建立“为国以礼”“克己复礼”的社会。

在他的理想社会里,让人民生活富裕、安定,让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稳定。当然在封建社会,这种理想只是理想而已。

所以孔子始终沒有得到那些封建君主的任用。不过孔子的理想我们现在正在实现,并准备继续发展。所以孔子的社会理想具有超前的预见性。

而老子的哲学,是对人类思想的建设,是人对自身与世界的领悟,实用于任何时代。

所以说,圣人之为圣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给更多后世人以启迪,为更多人解惑。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他们的思想中找到现实的意义,获得精神的营养。








把自己养好


所谓的圣人,就是为帝王服务的狗崽子,纯纯教导帝王不能吃像太猛,先捡老弱病残的吃,太猛了没得吃的,年轻力壮的有幻想,给他个什么梦的,慢慢吃,所有的历史记载大都是帝王的丰功伟绩,很少有普通人的记载,大家平时说的四大发明也是没有记载是某某人发明的,只是笼统的归纳为某人,所以圣人的思想是成功的,仅此而已[抠鼻][抠鼻]


花猫猫9527


思想没有对错。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就可以学习,对自己无用的,可以弃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