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玩手机,家长应该如何做?

小强知识分享


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不管把担心孩子视力;管吧又会引起家庭矛盾。我个人认为玩手机“有度”,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你是有益的。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度?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协商一下几个问题:

1.玩手机的时间。比如一天可以玩几次?一次可以玩多长时间?(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协商使用手机的时间5到30分钟)

2.玩手机时可以使用的内容。手机上有各种各样的App,哪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哪些是消磨时间且毫无意义的?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尽可能的,让孩子从手机上获取有意义的知识。

3.家长给孩子做好示范。家长玩手机的时间,用手机查看的内容等方面给孩子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如果家长能够有节制地玩手机,相信孩子也会很好的控制。

4.尊重彼此协商后达成的约定,严格执行。在玩手机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后,家长要严格地按照协议内容和孩子一起相互监督,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或者不讲理就放松要求,延长时间,使约定失去了它的意义。

5.家长多陪伴孩子,发现比玩手机更有意思的活动。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效、有质量的陪伴,比如带孩子做户外运动;和孩子一起阅读;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或者有创意的设计;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变化……让孩子在学习之余,过得充实有意义。



祺煜老师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爱吃鱿鱼的小詹


手机里面的功能是你下载的还是小孩自己下载的,我小孩没经过我同意他们不会拿我手机,我里面没有游戏,没有抖音,现在上网课上完直接给我,写完作业看电视,如果不看去找小朋友玩,小孩上学除了星期六日,周一到周五电视没开过,做完作业已经九点了他们也根本没时间看,你的手机把游戏抖音都删了,这样他也不会完了,不然一直看着手机,眼睛怎么受的了。


三小猪妈妈


父母在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以身作则,不随便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是孩子最易学习的榜样,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沉迷玩手机打游戏,孩子便会“有样学样”跟着一起玩手机,而且还会认为家长没有资格批评自己。

  二、当孩子闹脾气,不要把“玩手机”作为哄娃条件。当孩子挑食不吃饭、不睡觉、各种“撒泼打滚”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听话”,家长习惯拿来手机等电子产品让孩子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靠耍性子来获得手机的坏毛病。

  三、一旦孩子使用手机,要强调使用规则。孩童时期正是好奇心超强的阶段,一味地阻止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从而自己私下通过其它渠道去获取手机。因此如果当孩子真的使用手机了,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约法三章”,确认使用用途(看视频、玩游戏、看资讯、找资料...),强调使用时间等,让孩子明白规则。

  四、让孩子知道沉迷玩手机的坏处。长时间玩手机容易引起近视、颈椎不舒服、精神萎靡等问题,这些是孩子自己能感知到的玩手机坏处,而譬如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的“隐性”危害,孩子可能不愿意承认是玩手机造成的影响,家长可与孩子“深度沟通”,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因为玩手机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变化,让孩子明确沉迷玩手机的坏处。


依点爸


如果你能够用家长的权威,孩子能听的话,那就直接使用这种和命令吧,让他服从就行。但是要给他找到他替代的方式,娱乐方式或者学习方式。如果找不到,那么他表面上服从背地里还是会去玩手机的,这就会让他学会撒谎和隐瞒。

如果孩子相对年龄也比较大了,那用命令的方式可能已经不灵了,只能让他更加逆反。也不能有太多的碎碎念。这个就更加考验家长的智慧和耐心了。我们孩子高一也有这个问题,班主任和学校辅导员和教导主任都认为不能够太多的,太硬性的来管制他管教他叫,硬碰硬,只能适得其反。那大人呢,还是有时间多陪陪他,能够跟他一起读读书,一起做做运动,甚至一起逛逛街,多培养他其他方面的兴趣,周末一起做做饭等等。大一点的孩子应该还是听得进去的,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因此只要耐心的和他讲,不要一棍子把他打死,否定了他的一切和经常提醒他,他还是应该可以有所改变的。


正爸全年龄段生涯规划


陪伴沟通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首先,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关键点。我们要认识到孩子在上网课的时候不专心,转而更喜欢刷抖音和打游戏。主要是缺乏自制力和学习兴趣的表现,所以他玩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而一味地限制他玩手机或者严厉的批评教育非旦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触发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怎么增强孩子的自制力,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其次,找到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可以肯定的是批评教育只能起到暂时制止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缺乏自制力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互联网设备。不能一味的限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使用,年轻一点的家长,甚至可以在孩子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花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戏。让孩子了解到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没有心理压力的玩耍。很多家长认为玩游戏有害无利,其实是错误的观点,好的游戏可以开发孩子智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我们要考虑自身在为人父母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很多小孩存在各种各种的问题,归根结底往往都是父母疏于陪伴的结果。在孩子有问题的没有及时的解决,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耐心指正,而是用粗暴的方式快速的暂时解决,造成与孩子之间的疏远。每个小孩其实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我们要鼓励自己小孩敢于表达。

所以,多花心思陪伴和了解和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处成朋友,帮他们排忧解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糖果简笔


游戏是必须要禁止的,不要说在上网课的时候,就算没上网课,孩子也不要让他打游戏!

至于刷抖音,我倒觉得可以稍稍纠正一下。

简单的方式,是家长在抖音找一些学习的内容,鸡汤类的也可以。当然要符合孩子学生的身份的,那些鼓励学习的鸡汤。家长刷几天,边刷边点赞关注。过几天以后,你会发现,打开抖音,全是你之前点赞同类的视频。全是学习类的视频。这个我深有体会!

我现在打开抖音几乎全是学习的内容。如何写文章,如何剪辑,如何做视频,怎么学英语,时不时地来点鸡汤文激发下自己的积极性。还有些介绍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的视频。

我现在如果不用搜索,根本就不会出现其他内容的视频了。我已经把抖音做为一个学习的平台了,早期喜欢看的笑话之类的现在都看不到了。我现在还鼓励我的孩子去看。每天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问题不在于哪个东西好不好,而是看我们自己怎么去用!

当然,学生自己本身不具备分辨能力,所以家长要把好关。

不过,我申明我并不是鼓励孩子看手机。只是在无法一下子禁绝孩子玩手机的情况下,我们要找的替代方案。我想你肯定现在禁绝不了孩子玩手机,如果能禁止,也不会发问题

求助了。

最后一句话:游戏坚持不让玩!这个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娴意有效教育


家长应该先检查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从早到晚都抱着手机,如果是的,先自己改掉这个坏习惯,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不是,那就要分情况讨论:一、上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孩子,家长牢记不要不停地唠叨“别玩手机别玩手机”,可以偶尔这样说“你真的那么喜欢玩手机呀,今天放任你玩一天吧,你甚至可以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拿来玩手机哟(记住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语气平和)”;二、上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家长要态度坚决地说:不行!然后定规矩:每天什么时候可以玩,每次玩多长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可爱多妈


哈喽,大家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家长的要身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不玩手机。

一,讲道理,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二,循循善诱,转移兴趣,引导孩子阅读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三,宜疏导不宜堵,先控制限制玩手机时间,再逐渐减少,切忌一把夺过来,孩子会逆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我是老赵,下期再聊。


老赵vlog


父母在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以身作则,不随便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是孩子最易学习的榜样,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沉迷玩手机打游戏,孩子便会“有样学样”跟着一起玩手机,而且还会认为家长没有资格批评自己。
二、当孩子闹脾气,不要把“玩手机”作为哄娃条件。当孩子挑食不吃饭、不睡觉、各种“撒泼打滚”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听话”,家长习惯拿来手机等电子产品让孩子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靠耍性子来获得手机的坏毛病。
三、一旦孩子使用手机,要强调使用规则。孩童时期正是好奇心超强的阶段,一味地阻止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从而自己私下通过其它渠道去获取手机。因此如果当孩子真的使用手机了,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约法三章”,确认使用用途(看视频、玩游戏、看资讯、找资料...),强调使用时间等,让孩子明白规则。
四、让孩子知道沉迷玩手机的坏处。长时间玩手机容易引起近视、颈椎不舒服、精神萎靡等问题,这些是孩子自己能感知到的玩手机坏处,而譬如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的“隐性”危害,孩子可能不愿意承认是玩手机造成的影响,家长可与孩子“深度沟通”,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因为玩手机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变化,让孩子明确沉迷玩手机的坏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3080120d70e488aad53ba457aa199b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