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大家小書《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大家小書是一個系列的讀本,顧名思義是某方面非常有名的大咖寫的簡潔易懂給大眾看的書,“小”指的是篇幅,通俗閱讀剛剛好。篇幅小也是相對的,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補習,於是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應有的從容與快樂。這套書每本都不長,讀者即使慢慢品味也花不了太多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寫佛教進入中國後對文學作品的影響以及對廣大民眾生活的影響,但是並沒有大段的掉書袋,而是從我們身邊的一些器物和耳熟能詳的傳說入手,用詼諧的語言娓娓道來。如受佛經影響的法寶花樣翻新,中國人想象力豐富,隨便什麼都能變成法寶。“就像混元金斗,就是馬桶翻新。給你扣一屎盆子,就能削掉頂上三花,胸中五氣,千年道行全消。另一方面,它又是收生婆用的盆,剪臍帶則用金蛟剪,那也是婦女做活計的剪刀。九曲黃河陣則是農村野外廁所的擴大化與神話。”


有趣的大家小書《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關於作者


有趣的大家小書《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本書作者是白化文,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人。中學時期起定居於母籍北京市。擔任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委員,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委員會委員。

曾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國佛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多年從事佛教、敦煌學、目錄學等學科的研究工作,對有關佛經、佛寺與佛像的問題、敦煌遺書目錄和敦煌變文的問題及文學目錄和宗教目錄的問題的研究有深厚造詣。


這是一本講什麼的書


引言已經講的比較清楚,這就是一本講佛教文化的書。第一部分是本書的重點,以中國古代小說為重點闡述其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佛教文化成分。本部分有五篇,舉例說明某一類題材故事與佛教故事之間的關聯。重點講述中國作者之化洋為土、推陳出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別談了八仙的由來、演變和幾種器物在儒釋道三教和高層與社會使用極其蘊含的種種特殊意義。

所謂各花入個眼,佛教文化有教人向善的作用,整本書讀下來看到的典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這是讀此書的另一所得。


有趣的大家小書《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三生石


書名的由來

書名出自《甘澤謠》中“圓觀”這則故事中“三生石”的典故。這個佛教故事講述了唐代李源與高僧圓觀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事情。

書名也蘊含輪迴的概念。眾生生死死,在死亡後,靈魂又輪迴重新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印度教、佛教、婆羅門教其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往相訪,

此生雖異性長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

卻回煙棹上瞿塘。


杭州靈隱與下天竺法鏡寺之間有塊"三生石"。圓觀是大曆末年洛陽惠林寺的一位高僧,通曉佛法和音律,而李源出身公卿之家是一位飽學之士,因家事遁入惠林寺,與圓觀成為好友。兩人如伯牙子期十分相得。

有一次,兩人同遊峨嵋山。李源本想從荊州沿三峽到峨嵋山,圓觀覺得這樣不好,認為應走他途李源堅持,圓觀沉默良久,說:"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隨你所願吧。"(從這裡可以看出緣由天定,個人是無法逃避的)於是兩人從荊州入四川。路過南浦(今重慶市萬州區)這個地方時,他們看見一位婦女,揹負瓦甕在汲泉水。只見她外穿舊衣,內著錦襠,身懷六甲的樣子。圓觀平靜地對李源說:"她就是我要託身轉世的所在。"

圓觀說她已懷孕三年,所懷的就是圓觀的後身,只要圓觀一見到她,她就生產了。圓觀一拖再拖,此次見面,圓觀交代李源說“我與你交情深厚,今我大限已至,就此別過。三天之後你到我投身的家中,到時是新生兒的洗三禮,我會微笑以驗。請你記著十三年後咱們在靈隱天竺相見”,說著就原地坐化了。

十三年後李源到天竺寺,見到一個牧童,長相肖似圓觀。兩人互致問候。小孩唱了許多竹枝詞,李源記下的就是上面的內容。


佛教對傳統中國文學的影響

本書探討的就是佛教對中國文學特別是小說戲曲的直接與間接影響。第一部分的五篇文章就是佛教傳說對某一類題材的影響:

仙、鬼、輪迴與因果報應,

神通變化:小說助成了神佛

從“一角仙人”到“月明和尚”

龍女與柳毅的傳承

封建士子的白日夢


外來文化傳入催生中國小說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帶來許多外來思想和故事。如“輪迴”、“三生”、“化身”等等。歷來,我們不僅善於引進,還善於吸收和改變。有時候改的完全中國化,幾乎看不出它們的出處,而本書就做了一些溯源工作。

動物可以變化成人,這種神通變化絕不是本土的“道教”所產生的,更何況這些動物幻化的人,還能和人發生種種不同程度的聯繫,而自古以來都是男女之愛最吸引人,於是妖精幻化成人,有了一個個纏綿悱惻的跨物種之戀的故事。

不管是從南亞次大陸傳入的佛教還是受佛教影響的道教,他們的傳播和信徒擴大,一定要有吸引人的故事,不管是懲惡揚善還是纏綿愛情,所以小說創作就成為重要手段。


有趣的大家小書《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輪迴的故事

佛教尚未傳入的時候,鬼是不入輪迴的,通通送到東嶽去。《風俗通義。正失》有云:“俗說:岱宗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至於怎麼處置這些鬼則並沒有詳細的描述。

東漢末,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在南北朝時期形成了佛教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傳播和佛經翻譯的一個高潮。早期佛教吸收和利用了大量婆羅門教義和傳說。其中輪迴思想就是佛教從婆羅門那裡延續下來並加以改造。

印度有種姓制度,所以輪迴時依然強調種姓間的不可轉換。而隋唐以下的中國人對此種制度並不瞭解,以為不過是貴賤之分、職業之別。所以婆羅門教認為四大種姓和“賤民”生生世世不可能互相轉換,而佛教提出來新主張,在“業報”面前眾生平等,逐漸形成“六道輪迴”。

輪迴——因果報應——地獄的設計是佛教傳入的,中國人進行了漢化改造,將其與東嶽結合,最後演化成十殿閻王系統。而且提倡公平和因果報應,不僅六道有輪迴,閻王爺也輪迴。六道生物死後先到地獄轉一圈審一審,決定下一世去哪一道。

因此產生了許多類似的作品,其中最早對因果變化作形象說明的,是上面提到的唐人傳奇《圓觀》,一個人知道自己有今生,還能預見來世。後面的人看不到來世是因為多了孟婆湯環節,免得知道太多。

如果只有輪迴,彷彿只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這六道,另有四種永存的極樂世界“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六道與四界歸不同的老大管,互相不通。好在後來又有了託生的觀念,就像《西遊記》中,天蓬元帥下凡託生了個豬胎、捲簾大將託生了個妖怪。


有趣的大家小書《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小說成就神佛

神佛給了小說素材、小說助力了神佛功績,進而也固化了一些神佛的形象。

宋元以下的中國小說,特別是集仙魔小說大成的《西遊記》與《封神演義》,在使佛教寺院中的神與菩薩漢化方面,做出了非凡努力。也是小說將這些神佛變得人性化並放大他們的功績,同時這樣的故事也更利於老百姓口口相傳。

寺廟進門處的山門殿塑有兩大金剛力士像,一位張口、一位閉口。張口發“阿”音、閉唇發“hong”音。這兩個音是梵語字母表中開頭和結尾的兩個音,皆有大講究。可是俗人不懂這些,於是《封神演義》就進一步漢化了兩位金剛,成就了哼哈二將。哼哈兩個象聲詞,非常通俗化了。

再看“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他是古代南亞次大陸的天神俱毗羅,別名施財天(意思是財富的贈與者),相當於中國的財神爺,所以在四大天王中信徒最多。到了《封神演義》直接將其化身為“託塔李天王”,讓毗沙門天王變成漢人連“化身”法都不需要用了;而他的三兒子哪吒就直接是那吒的化身(那吒最早出現在漢譯密宗系統的佛教經典中)。


本書可以說處處皆經典,不能一一道來,看似篇幅短小但內容獨立,值得一讀。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