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警惕疫情危機對宏觀經濟的重要衝擊

李曉:警惕疫情危機對宏觀經濟的重要衝擊

來源|零壹智庫

作者|李曉

為了深入解讀數字貨幣對國內乃至全球宏觀經濟體系的影響,並對數字貨幣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合理展望、提出相應建議,3月27日數字資產研究院、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與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舉辦了《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與展望》線上閉門研討會。

在此次研討會上,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指出,業已分裂的全球化在此次疫情危機中正在面臨更大的考驗。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使其一旦在全球擴散的時間持續過長,將會導致生產鏈、供應鏈中斷,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程度取決於全球疫情的擴散和蔓延能拖延多久。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及其導致的外部衝擊將導致既有的全球治理體系發生重大調整。

更為重要的是,主要國家針對疫情及其衝擊所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幾乎著眼於兩個階段,即抗疫、救市和復工、復產,而對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估計不足,因而

必須高度重視第三個階段的政策實施,併為此保留政策空間和餘地。

以下為發言實錄:

大家好,我今天將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形勢作為咱們數字貨幣研究的宏觀背景做些簡要介紹。

描述現階段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我覺得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灰犀牛遇見黑天鵝”,這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含義:

第一,在世界經濟宏觀層面,在經濟增速不斷下降或者說在緩慢衰退過程中突然遭遇到巨大的外部衝擊。

第二,在世界經濟的微觀層面,也就是貿易和產業鏈在貿易保護主義浪潮中又遭遇到外生性的中斷。需要注意的是,貿易保護主義不一定減少貿易量,主要影響應該是增加貿易成本或者出現更多的貿易轉移,但此次疫情出現卻了大規模的全球性交易中斷。

第三,在國際政治或者國際關係層面,全球化正處於分裂當中,即主要大國關於什麼是全球化的共識破裂了,在這個過程中又遭遇到疫情的衝擊,使得全球化市場出現了可能碎片化發展的風險。

此次疫情的特點

以上三點的相互疊加效應後果會非常嚴重,首先是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人根據人類歷史上流行病的規律,預測最後會有50%到70%人口攜帶這種病毒,現在有好多的人是攜帶病毒而不發病的狀態。總體來看,此次疫情的全球擴散有幾個特點:

第一,它與2003年的SARS不同,病毒不但攻擊人的呼吸系統,而且更有艾滋病破壞人體免疫力的特點,這是格外致命的、前所未有的新病毒。恐怕這個病毒完全消失需要相當長時間,也許我們人類要做好與這種病毒長期並存的思想準備。

第二,迄今為止沒有特效藥物。

第三,疫苗的研製與市場的開發推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第四,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同時,抗疫手段在全球範圍內趨於同質化,國家間不論關係好壞都在全面禁止人員交往,主要國家國內的社區、市鎮和州之間也進行了全面封鎖,人員流動往來停止。

從目前高速增長的感染率來看,足以反映出它對世界經濟的嚴重衝擊和影響,考慮到歐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政治體制等原因,一定會有很高的傳染率出現。這種影響是沒有國家地域差別的,高傳染性一定會阻斷各國的聯繫或者相當長時間阻斷各國聯繫,導致生產鏈、供應鏈的中斷。

本次危機與2008年危機的區別

短期內,疫情對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衝擊已經明顯超過了2008年那次金融危機,但應注意到幾點區別:

首先,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出現前所未有的動盪。美國股市從3月9日到18日10天以內四次觸發熔斷機制,並引發了全球十幾個國家也觸發了熔斷機制。

其次,從救市措施來看,美聯儲的應對是前所未有,它所採取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已經是無底線了。25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數額高達2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準確地說,這些都反映出人們對這次衝擊可能導致的危機或蕭條的擔憂是格外嚴重的。

最後,2008年金融危機是金融機構間的資金鍊出了問題,而此次是實體經濟的停擺,實體經濟停擺可以讓歐美主要國家的經濟陷入停頓,繼而造成企業破產(債務危機)——信用危機——金融危機的連鎖反應。

本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這幾天我與世界經濟學界的幾位學者在不斷地進行交流、探討,我的總體看法是偏悲觀的,這兩三天的發展趨勢似乎在證明我的判斷。現在,美國絕大部分的民間機構都預測今年經濟負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5日已經表示今年世界經濟可能將會負增長,而且幅度超過2008年;大部分學者和機構認為經濟衰退已經成為事實了,並擔心進入一個持續一年以上降幅達到40%-50%的大簫條。

但我覺得,經濟研究者不能把話說的過於絕對,因為我們面臨的是自然災害的衝擊,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取決於全球疫情的擴散和蔓延能拖延多久,拖的越久影響越深刻。

總體上來看,可以將這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歸納為三種可能:一是如果全球的疫情擴散在第二季度被控制住,全球經濟增長將會在1%到2%之間;二是如果疫情擴展到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在1%以下,甚至為負數;三是如果疫情擴散是跨年度甚至更長時間的話,經濟衰退無法避免。

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衝擊大致有以下三個主要渠道:

第一,全球貿易需求萎縮,這幾天又出現了主要糧食出口國禁止糧食出口的消息,很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還有全球訂單的“退單潮”開始出現。要知道,疫情嚴重的國家幾乎都是進口大國,歐美主要國家每年的貨物進口額佔到全球出口額的40%左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世界貿易就下降了15%-16%,這次可能更為嚴重。

第二,全球產業鏈的停擺,也就是產品即便生產出來也不得不放在倉庫裡,而且以散貨貿易為主形成大量的退單。據世界銀行統計,現在全球價值鏈貿易約佔50%左右,所以這次疫情如果如此擴散下去的話,以中間產品為主的全球產業鏈將會受到巨大沖擊和影響。

第三,對資本流動產生影響,投資者市場預期開始發生變化,幾乎所有的產品價格都在下跌,石油、大宗商品、黃金等都在大跌,而同時美元卻在升值,人們只要流動性而不要價值了,這是比較典型的危機特徵,也一定會改變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和規模,而且將會發生許多短期的瞬間變化、波動,這一點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此外,疫情將深刻地改變國際形勢、國際關係和未來的國際格局,甚至會改變歷史進程。倘若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益嚴重的話,全球經濟格局的巨大變化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或許我們未來可以把世界經濟發展分為“疫情前”“疫情後”兩個重大的歷史階段。

未來全球治理的變化

經過此疫,未來10年全球的治理有可能出現三個變化:

一是既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將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出現全球化的碎片化,區域化治理機制將可能得到新的、更深程度的發展。

二是全球治理內容的廣域化,不僅僅是經濟治理,治理機制中將增加更多的公共衛生、社會管理、公共管理等一系列的內容。

三是跨國公司層面全球化的發展亦即全球產業鏈或價值鏈的重構進程將會加快。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基於市場競爭的、可替代性強的、較短的產業鏈特別容易受到衝擊,也就是被轉移甚至中斷,而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轉移可能比較難,而且未來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恢復或者是投資活動,將會適合新的全球投資環境。也就是說,那些率先恢復生產的國家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同時包括大國關係在內的國際政治因素也將被跨國公司日益重視。或者說,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鏈重構對投資環境穩定的需求將極大提升。

目前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尚處在第一階段,也就是救災和救市的階段,後面第二階段主要是復工和復產。但問題在於,第一階段的政府支出是沒有生產性的,所以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隻能緩解資金鍊的困難,不會對經濟發生實質性刺激作用,二是可能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但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幾乎都忽視可能會不可避免地面對的第三階段,即反危機階段。

實事求是地講,現在我們對這個第三個階段認識相當不足。一旦疫病全球擴散控制不力或時間過長,導致全球需求極大萎縮,就會形成更為嚴重的反向衝擊,再加上疫病的“二次復發”等可能性危險,我們如何才能在政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不一次性把彈藥打光,並著力於考慮應對第三個階段的問題,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怎樣認識這場危機?

此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是一個很典型的外生變量,表現在經濟領域首先是導致股市等經濟指標發生波動,出現暴跌。這一次美聯儲無限量級別的超級寬鬆目前看是非常有必要的,對緩解金融機構面對的衝擊是很有必要,但是其後果、影響是什麼,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美聯儲的現有措施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在於,美聯儲這次卻如此大動干戈,可謂一竿子插到底,採取了激進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前所未有,到底是為什麼?

我認為,這同近幾十年來美國經濟結構的高度金融化有著密切聯繫,無論是因國際油價暴跌所產生的頁岩油公司的債券危機,還是長期以來上市公司用股票回購方式所形成的股價高企,都是美國經濟高度金融化的後果。美聯儲就是要避免阻斷企業到金融機構再到銀行體系的風險傳遞過程。針對未來的反危機政策需要,美聯儲下一步還會做到什麼?我覺得有可能採取ETF的方式,不包括購買企業債等方式,但需要說明的是,美聯儲實施負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不利於美元資金的還流,影響美元的地位。

疫病在全球爆發和擴散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思考一些問題。首先,就是世界人口的爆炸。按照現在的人口增速,大約到2035年左右地球人口就會達到100億的人口,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承擔不了100億規模的人口。再一個問題就是主要國家的債務水位不斷提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所有危機不是生產過剩的危機,而是因為債務和金融系統出現問題所引發的金融危機,今天依舊是這個樣子,靠放水、發貨幣的形式用新債壓舊債。

今後,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有沒有盡頭,會不會退出?都是未知數。零利率到底持續多久,負利率又到底持續多久,我們用以往的經驗也許無法想象。再一點,在這次危機中主要國家之間的合作意識起碼迄今為止表現不佳,本應借疫情而彌補相互分歧,但雙方都沒有抓住機會。希望剛剛結束的G20能夠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一個良好開端。

疫情可能對數字貨幣發展的影響

最後,我簡單說幾句關於數字貨幣的問題。因為疫情發展及其可能對全球造成的衝擊同樣影響著數字貨幣的發展。總體來看,這場危機爆發後有兩個影響需要重點考慮:

第一,疫情會導致世界性的社區、市鎮、國家之間的相互隔離,使得我們現有的生活狀態發生極大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數字貨幣以及相關的區塊鏈、通證技術、雲、AI等等或許會對我們的生活形成積極影響。這些情況對數字貨幣的發展也許是比較有利的。

第二,這場危機過後,國際關係、國際格局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可能會面臨一個重大的調整。尤其重要的是, 2008年以後美聯儲的政策“退出”用了5年左右的時間,這次超級量化寬鬆是時候可以退出,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退出?還有,美聯儲的超級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美元地位的影響是什麼?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對數字貨幣發展的未來有影響,值得我們關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即數字貨幣是否會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這需要我們高度關注這次危機過後國際格局的一些重大調整和變化。

總之,需要我們在對這些問題思考的基礎上,探討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及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和作用。我就簡單說到這裡,謝謝各位!

End.

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貨幣的興起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人類社會迎來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據美國Gartner大會的預測,區塊鏈將在2030年之前創造3.1萬億的商業價值。經濟學家管清友教你輕鬆讀懂區塊鏈,緊盯未來的你,不容錯過。

李晓:警惕疫情危机对宏观经济的重要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