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我的家乡在闽侯县青口镇莲峰村,旧时隶属傅筑大队,史称“傅筑乡”。当时傅筑大队辖青林、联光、梅溪、梅岭、岳亭、莲峰六个联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六个联队分别独立成行政村,除岳亭保留原傅筑名称并简写成“付竹”外,其他五个行政村均延续之前联队名称不变。

也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近些年来我越发眷恋故乡,每逢周末与节假日,便雷打不动地驱车回去。或许这就是 “乡愁”,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家乡有一条出村大道,每天清晨与傍晚,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在这里散步,彼此照面打个招呼,然后又悠然地漫步在朝霞与夕阳里。

而我只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晚餐后,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四十年前,我从这里走出去求学、工作。由于呆在家乡的时间不多,所以,散步路上遇到乡亲,他们便格外热情:“饭吃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条路一直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从前,路很小,没有柏油、水泥铺设,我们称之为“土路”。改革开放后,台资企业“青山鞋厂”进驻,因此命名为“青山路”。去年,这条路在原先六米宽的水泥路西侧又拓宽了十余米,并增加了绿化带与步行道。

我对这条“土路”有着极深的感情,小时候便经常在路上和两旁田园里玩耍。春天刚到,紫云英、油菜花竞相开放,香飘四溢,引来无数辛劳的蜜蜂;进入夏季和金秋时节,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穗,轻风一拂,一浪接着一浪,宛如海上波涛;村中的孩童时常在田野里拔兔草、钓青蛙、捡稻穗、捉泥鳅、掏鼠洞……开心极了!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以踩三轮车载客为生,这条“土路”是他出入的必经之路。童年的我,傍晚时分,便早早地来到村口外候着父亲收工。当我跃上父亲三轮车上的那一刹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这条土路见证了村子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每个家庭的兴衰与荣辱。改革开放前,村民沿着这条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有做小生意的,也是从这里进出。那时候,这条路便成了人们的“谋生路”。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当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后,我们村亦不缺时代的弄潮儿,多少有识之士怀揣“爱拼才会赢”的信念,从这里走出去,搏惊涛、斗骇浪,终得满载而归。永辉集团的成功,便是典型的例子。

这还是一条求学求知求功名之路。古往今来,众多莘莘学子从这条路走出去,学知识、求功名、入仕途,最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据保守统计,傅筑大村,民国时期,黄浦军校生有三位以上;解放后,至少五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考入其他高校的更是不胜枚举!

如今,改革开放已取得累累硕果,村民们在走向富裕的同时,乡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莲峰村被列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项目也正在审批。日前,村口竖起了一块25吨重的大青石,村民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题刻上 “傅筑”。一旁,准备恢复重建一座 “傅筑亭”;临近村口100米处,计划年内新修一条长约350米、宽8米的大道,连接付竹村;村口还计划拆迁几幢房子,并在此基础上修建 “石马广场”……

两三年后,人们走在这条“土路”上,一定会感叹村庄的巨大变化!无论是游子的我,还是偶尔来这里的外村人,一定会为我们家乡变得美丽而自豪!

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的这条“土路”,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闽侯莲峰村:乡愁,是那条长长的“土路”

鼓励消费!今日闽侯书记县长带头“下馆子”抓紧抓实抓到位!今日闽侯召开视频会议贯彻落实防输入等重点任务复工忙!闽侯将再添一所中学

校对:陈秀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