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多都不愿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白菊逸


首先要对孩子和你之间的沟通模式进行评估:

1.如果之前就是父母一言堂,现在指望孩子和你沟通有些难,只能先你试着分享父母的心得和困惑,引导孩子慢慢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2.如果属于内向型的孩子,那他的交流模式就是做多于说,你需要在他做完一件事时说一下感想,慢慢打开表达因子。

3.试着回想是否有孩子之前表达时有过被否定的经过,而产生了挫败感,如果有这样的情形,多鼓励孩子表达,慢慢的打开心扉他就说了。

对孩子多倾听,鼓励,拥抱[点亮平安灯]


蝴蝶霞光


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为10岁到20岁,孩子处于第二次生长发育的高峰,在这个时期也是身心变化最为明显和迅速的的时期。随着身体、行为模式、自我意识的变化,会产生困扰、焦虑的心理问题。产生不愿和父母沟通交流这样的情形,在于孩子处于一个以自我为主导的观念阶段。此时的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变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模式。

孩童时期的孩子更多的是依靠父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父母负责给予而孩子只负责接受。而到了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正在形成,此时更应该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摆至天平并且需要努力的保持平衡。

1、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

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可以通过成绩奖励、以劳奖薪等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进取心以及理财观念的形成,进而正确倡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在缺少沟通交流的情形下,通过双方付出等价行为的方式间接提供交流的机会。

2、以身作则、善于倾听孩子的观点

可以每周或者每月开一次家庭会议。期间可以设置,家庭的资金消耗情况、未来家庭出游计划等等,争取孩子的意见,并且通过听取孩子的意见也可以知道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对其的关心,更不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进一步拉近孩子的距离。这样孩子更愿意和父母去诉说和听取你的意见。

3、认同孩子正常的朋友交际圈。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至外部,会结交很多的朋友。会产生和朋友放学打球、逛街、上网吧等晚归的情况,此时的父母更不应该在孩子一回家就甩脸色、甚至是大骂。父母做的更应该心平气和的询问晚归的原因,若是合理的,应以平等的关系阐明晚归会造成什么,比如父母对其的担心等等;若是打架之类造成的晚归,这时的父母更要引起重视,考虑是否有校园暴力这种情况,即使疏导情绪,切不可以打骂来解决问题。

沟通和交流是相互的,创造的条件也必须是等价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应该转化为亲情+友情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