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知道《愚公移山》,但你知道列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画里画外的水之木


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老子与庄子之间承上启下传承人,被尊奉为“冲虚真人”。他安贫乐道隐居四十年,潜心著述。弟子及后学汇编其作为《列子》(又名《冲虚经》),至西汉仅遗八篇,共140章,由哲理散文、神话和历史故事、寓言等组成。

列子修道九年即可御风而行(庄子于《逍遥游》中曾有记载),常于春天乘风游八荒,所过枯木逢春万物生。他甘居贫苦,荣辱不惊。时人劝执政者子阳赠其十车粮食充饥,列子坚拒,向妻子解释:“子阳今日听人言赠粮,异日亦可因人言罪我!”后子阳于政变中被杀,党羽受株连被杀,列子安然无恙。75岁卒。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余音绕梁、高山流水、杞人忧天……这些寓言故事均出自《列子》。


2许云辉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张泷溪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可见列子是一个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的人





缘御寒


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韧”的精神,凡是不要先说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