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位於寧德市郊,山頂上建有方形鏡臺,鏡臺上立一圓形石鏡,南面書曰“日”字,北面書曰“月”字,故名鏡臺山。山的南面,山腳下是天王寺,接近山頂時是白馬明王宮,山的北面是金光寺,皆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山頂上與鏡臺相呼應的是另一側的靖海樓,登樓遠觀,風景秀麗的白鶴嶺、碧波盪漾的東湖、高樓拔地而起的城區,寧德全景盡收眼底。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登山的路徑有三條,一條從行署大院附近天王嶺路上去,車開到天王寺的停車場,然後登石階上山;一條從金涵寧德大橋橋頭右側路口進入,一路都是彎彎曲曲的水泥路,可以直接開到金光寺的停車場;第三條是新開的登山道,從三盛海德公園下面的新市機關幼兒園旁入口。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要說一路都有景物參觀的,就是第一條路了,2016年我們登過一次;去年12月我們想去試試新開的登山道,可是不知道入口,按手機導航,竟把我們導到金涵北入口去了,那條路蜿蜒曲折,路程很長,不建議走;還好的是第三條路與第二條路是相通的,所以下山的時候,我們就從新路下山了。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三岔路口


上週末春暖花開,小孩子說要再登鏡臺山,並且要從天王寺啟程的那條路。天王嶺路兩旁密密麻麻的都是民居,又窄又陡,還停著很多私家車,所以要開得很小心。

到天王寺了,疫情尚未全面解除,寺廟沒有開放,遠拍一張。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天王寺始建於後晉天福七年(939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登一小段,就到鏡臺山的大門了。

(有可能因為開闢了新路,也有可能疫情影響,這邊缺少管理,一路上去,山茶樹幹枯者十之三四,路兩邊垃圾很多)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行至半山,到怡然亭了,這一片地勢較為平坦,有好多的健身場所及健身器材,遊玩的人也比較多。

怡然亭有好多對聯,挑選經典一副。

附件還有一處摩崖石刻,不知道是不是于右任老先生親筆題的。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繼續登山,約三分之二時又是一個涼亭,名字簡單直接“體彩亭”。

涼亭上有種子落在上面,還長出了小樹。在這個地方向上張望,透過鬱鬱蔥蔥的松樟林,可見靖海樓。在體彩亭休息的時候,小孩子問:到日月神教的碑還有多遠啊?我微楞下:日月神教?這個想法不錯,也很形象,那麼鏡臺山不就是寧德的光明頂嗎,有日、有月、有明!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繼續往上一小段,有一個岔路口,往左是繞到後山先遊金光寺,往上就到了白馬明王宮(煙霞閣)。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沿著石階再走幾十步,就看到極具特色的鏡臺啦。

臺高2丈1尺,方圍9丈有餘,中豎擎柱,置石鏡於上,上書“日”、“月”,臺的四周鑲嵌有“萬古長明”四個字。

日月鏡臺的原址在古時候建有一座塔,叫育英塔。據《寧德縣誌·卷之一·輿地志》記載,育英塔因坐落於金仙山,故又名金仙塔,當時建塔目的源自風水學說,“玉女為縣治右弼,金仙為縣治左輔……金仙雖高峻,稍遜於玉女,建塔其上,不外輔弼相配之意。”後塔崩,一直到清乾隆年間,有個姓福的武官到寧德縣擔任“遊擊”,負責海防。因“見寧邑右弼之玉女峰高壓左輔”,福遊擊發動鄉紳興建了日月鏡臺。

日月鏡臺的寓意有很多,第一,讓金仙山與西邊的玉女山相平衡,取縣治的左輔右弼相配之意;第二,石鏡是圓的,鏡臺為方的,天圓地方,與中國的傳統宇宙觀相吻合;第三,以鏡鑑人,“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石為鏡,日月參天,明鏡高懸,特別是為政者,要守住自己的初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對鏡臺四周“萬古長明”四個字最好的註解。

在民間傳說中,還為日月鏡臺加上了鎮惡驅邪、給玉女峰梳妝打扮等浪漫主義色彩。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特大臺風“瑪莉亞”肆虐下,寧德很多地方建築都遭受破壞,包括鏡臺山的日月石鏡,現在的石鏡是重做的,總感覺少了些韻味,特別是原先的鏡的兩邊有突出紋飾,好像兩隻耳朵在傾聽天意民聲,現在是整個圓圓的,可以看圖體會下。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2016年拍的日月鏡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2019年拍的日月鏡

站在日月鏡臺,俯看金光寺。

寧德金光寺始建於唐初,迄今已有1368年曆史。唐鼎盛之時曾有140餘人。然於六百年前毀於戰火,僅留遺址,21世紀之後陸續規劃重建。可以看的出來,金光寺近幾年一直在建設完善中,2016年的時候,前殿還沒有建設,2019年已經建好了;2019年的時候,寺廟下方的停車場還是泥土,2020年已經都水泥硬化了。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在山頂上的另一側是觀看寧德全景最佳位置的靖海樓,讓我們在美麗風光中結束這次旅程。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靖海樓向西看山,右測可見白馬明王宮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靖海樓向東看海


鏡臺山——寧德的光明頂,山頂至今屹立著“日”、“月”鏡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