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张作霖比较重视人才。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少帅》中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

他当年不仅引进王永江、杨宇霆等本乡本土的人才,就连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高材生也曾是张作霖招来的座上宾。

1905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批准西点军校接纳中国学生。自此,近代史上总计有10人入读西点军校,8人毕业。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西点军校

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有在奉系任职的经历,温应星将军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

如今,在西点军校的军人公墓里,有一块用中英书写的墓碑,上书“显考陆军中将温公应星府君之墓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六月”字样。这里是到西点造访的中国人必来瞻仰的一景。温应星将军是近代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而且还被张作霖推为清华大学的第五任校长。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温应星将军

首位从西点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温应星,1887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罗洞乡一个官宦家庭,其父为清朝进士,曾任七品知事。温应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小就刻苦读书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已是一个充满了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这注定了温应星不可能按照父辈的人生轨道继续走下去。

1901年,温应星入南洋公学,后又考上了唐山北洋工学院,曾任粤汉铁路实习工程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温应星与同学到北京,正好看到墙上张贴的清廷公费留美招考布告,也即所谓的庚款留美。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赴美留学生

原来,美国应中方要求退还庚子赔款的“不实之款”。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用这笔款项吸引中国学生到美留学,1908年获得批准,美国退还半数庚款,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1909年,清政府成立肄业馆和游美学务处。肄业馆也就是后来的清华学校,开始发布告招收留美学生。

清廷布告中许诺:“凡留洋归来,可优先考举。”看到布告的温应星觉得这是一个求取功名的捷径,欣然报名并一举考中,成为了清华学校的一名留美学生。

1904年秋,温应星登上了赴美留学的轮船,经一个月的海上颠簸,来到了陌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成为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首批中国留学生。

转入西点军校,和巴顿将军成为同窗

弗吉尼亚军校有“南方西点”之称,该校本来在传统上只接受美国学生就读,但 1904年秋,温应星与其他两名中国学生陈廷甲和温济忠(温应星堂叔)破例成为第一批进入该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此后,著名的孙立人将军也是在这里就读的。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弗吉尼亚军校

温应星在弗吉尼亚军校就读了七个月,因品学兼优,深受师生欢迎,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同学之间“人缘极佳”。1905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批准著名的西点军校接纳中国学生。随后,温应星也接到清廷的指令,让他立即转入西点军校。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这一转学的经历,使温应星与许多二战中的名将成了同学,比如巴顿将军。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巴顿将军

西点军校正式名称是“美国军事学院”,是美国历史悠久的军事学院,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是以专门培养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第一流的领导人才为目标的著名学府。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这里,每名学员都必须接受良好正规的严格教育,一进入西点,温应星就感觉这里与弗吉尼亚军校的不同,要求更严,生活更苦,每届学生的淘汰率基本都在 15% 以上。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西点军校

温应星抓住时机,刻苦攻读,他的“实用军事工程”成绩很快成为全班第二名。然而,1909 年毕业时,由于语言等因素,在该期103位学生中,温应星的综合成绩只名列全班第82名。当然,闻名中外的巴顿将军也只是第45名,温应星能够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取得如此成绩已实属不易。

据史料显示,这一班同学中,产生了28位将军,可谓人才济济,温应星也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留学史上,温应星也应该算是第一个从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海外归来,任职奉军

按说学成归国的温应星本应大展宏图,但事实上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送温应星出国留学的清政府已经几近崩溃的边缘,革命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出国前清廷对留学生许下的诺言,也随着科举的废除以及清廷的覆亡变成了空话。

由于温应星是前清送出去的留学生,又是学习军事的,这跟学习其他专业的留美学生回国后成名成家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的军队讲究派系出身,前清的西点留学生反倒成了限制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素无根基的温应星军旅生涯可谓举步维艰。温应星先在广东军校担任数学教师。

辛亥革命爆发后,温应星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看他能说流利的英语,就把他留在大元帅府做自己的英文秘书,后调任第三科科长。据说,温应星还曾当过宋美龄的英文家庭教师。总之,温应星虽然积极投身革命,但似乎并未发挥出他应有的才华。1914年后,温应星甚至转行干起了老本行,先后担任了川汉铁路工程师、大冶铁矿工程师和浦口商务局工程师,直到1920 年升任旅长。

清华大学校史上唯一的军人校长

在日俄夹缝中求生存的奉系张作霖历来就注重“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希望利用英美等势力遏制日俄。

为了摆脱日俄对奉系的要挟,张作霖曾经打算也聘请美国军事顾问团。恰好美方派来的费霖陆军少校,是温应星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他对张作霖说“你们中国就有西点毕业的专业人才”,于是就把温应星推荐给了张作霖。而正当此时,南方的国民政府也正有意在军阀中安插自己的势力,得知此事,也很爽快地把温应星派到奉军任职。

温应星来到奉军后,张作霖先是委任他为沈阳警卫旅参谋,后来又让他担任中东路警务处处长,最后升任沈阳特区警卫长。

不久,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获胜。张作霖很快控制了北洋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了北洋政府第三十二届也是最后一位国家元首。北京成为了奉系控制的地盘,政府各要职马上也都换成了奉系的班底,这其中也包括知名学府北大、清华的校长职位。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此时,奉系将领温应星成了不二人选,不少人都推荐温应星任校长。因为温应星是从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出国留洋的,算起来是清华大学的校友,且温应星还是西点毕业生,出身和学历都足以胜任。

温应星既是张作霖的人,又有清华出身留洋的背景,奉系和清华校董事会都满意这个新校长。温应星与刘哲,分别成了奉系控制下的清华和北大的校长。清华大学的风波很快也就平息了下来。

在清华校志上,第五任校长温应星是直至目前为止,唯一担任过校长的职业军人。然而,温应星在清华校长的职位上仅干了两个多月,也就随着奉系的败退而离职。此后,温应星奉调南下,后来曾在上海两次担任宋子文成立的税警团团长。因陷于国民党派系斗争,不被蒋介石信任,在激烈的抗日战争中,屡屡得不到实权的温应星,几乎成了局外人。

葬于西点的第一个外国人

温应星一生清廉自守,晚年甘于寂寞安于清贫,温应星在华盛顿威斯康辛大道开了一家机器洗衣店。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将,流落异乡开洗衣店的故事,曾引起记者关注,被华盛顿邮报报道过,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惊。

温应星夫人于1968年5月19日去世,9天之后温应星也随夫人驾鹤西返。温应星的儿子写信给当时的西点军校校长柯斯特少将,获准葬在西点军校墓园内。6月5日,温将军夫妇的追思礼拜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荣誉护扈官是由温将军在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戴维斯上将等人担任。戴氏与温将军曾在1958年9月4日共同担任同班同学李中将葬礼的荣誉护扈官。温应星是第一位有此殊荣得安葬于西点的“外国人”,更是西点墓园里惟一有中英文对照的墓碑而成为校园一景。

他是张作霖的麾下大将,还是巴顿将军的西点同窗

位于西点军校的温应星夫妇墓

温应星在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将星云集,许多人成为了二战中知名的将领,如巴顿将军、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雅各布·德弗斯等。温应星虽也是中将军衔,但相较于他的同学,却显然逊色不少。温应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西点将才却屡屡陷于军队派系纷争中报国无门。而被张作霖委以的清华大学校长的职位,也就成了温应星生平最得意的一份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