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神话般的"温州炒房团",为何销声匿迹了?


十几年前的楼市,大家一定不会忘了当年神话一般的"温州炒房团"。那个连开发商都忌惮和抱怨的高房价年代,只有这个炒房团天不怕地不怕,到处炒房拉高房价。但是,现在大家似乎已经听不到"温州炒房团"的声音了,是他们功成身退了,还是被打回原形套死在楼市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当年神话般的

30年前,深圳的一场土拍让我们的楼市正是进入了商品房时代。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房地产行业历经沉浮,而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先富"起来的一批温州人,也早先意识到房子除了"住"之外的价值,他们身上被打上了"炒房团"的标签。"炒房团"并不是温州人独有的标签,实际上像温州人这样的炒房团大有人在,只是"温州炒房团"在业内被媒体和舆论给妖魔化、神话化了。

早年间,因为先富起来的温州,在大家眼中就是有钱人。当年的楼市开发,不像现在有如此多的人追捧,房子不愁人买。当年大家还处在分房子的年代,对买房卖房并没有太大概念。所以在开发商得知有"炒房团"出现,并开始借助名头为自己的楼盘打广告。当年有传言,有开发商甚至为了卖房,假借"温州炒房团"之名,宣传楼盘从而推高房价。而"温州炒房团"因为这样的名声,被当时的老百姓唾骂,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当年神话般的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意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只要是商场,就会有赢有亏。而"温州炒房团"也是在经历了这样的沉浮之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确实如大家所言,"温州炒房团"的名声也是见证了中国楼市发展最辉煌的那几十年。因为楼市的高速发展,也让他们赚到了价值不菲的利润。甚至,有传言说"温州炒房团"买房都是一栋楼一栋楼的买。不过,随着近几年经济不甚景气,大家手上的资金趋紧,以及楼市调控、投资门槛越来越高等多种原因,导致如今的温州炒房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很多城市开启了限购限贷政策,况且动辄几百万的房产,并不是大多数能够炒得动的。温州当地的房价也从最开始的3万到十万,再到现在稳定在5万左右,近乎腰斩。而在高位买房的炒房团,也正式宣布被套牢。很多人也因为房贷的断供,跑路房子被收走的情况。在2011-2013年最黑暗的时期,温州那段黑色时期,房屋被司法拍卖的数量明显增多.有数据统计,2011年温州全市法院委托拍卖545件,2012年为986件,2013年上半年,就已高达622件。"其中80%为个人房产,这还不包括企业涉及的房产。"这还只是被统计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人恐怕是不敢拿出来进行拍卖,因为担心引起多米诺骨效应,使得房价进入跌跌不休的状态。

实则"温州炒房团"的退出,也可以说是印证了中国楼市开始进入到另外一个时代。当年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楼市,也正式的进入到"白银"时代了。虽然房价在这中间还经历过一轮暴涨,但是持续性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年神话般的

"房住不炒"的政策,让炒房团热情瞬间跌入谷底。"五限"政策的推出,让火爆的市场更加的凉意丛生。就在三四线城市还在蹭棚改货币政策的利好的时候,国家一纸改革政令,让三四线楼市房价上涨的势头戛然而止。这些政策来得突然又似乎在预料之中,但是却给了炒房者当头一击。不仅是"温州炒房团"吃到了苦头,也让其它炒房者苦不堪言。

炒房团的退出舞台,小编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在任何一个市场,当政府开始规范,监管趋严之后,投机者的末日就可以说来临了。市场乱象频生,投机者收割韭菜的行为,往往是市场最开始发展,市场发展并不规范,监管也不够严的时期。而我们的楼市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小规模到现在的几万亿的市场,如今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市场。未来的楼市,可能再也不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