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软件,我们有这么熟吗?我们要这么熟吗?

传媒问手|社交软件,我们有这么熟吗?我们要这么熟吗?

标题 | 社交软件,我们有这么熟吗?我们要这么熟吗?

作者 | 胡瀚中 媒体研究原创文章 第 019 篇

首发 | 传媒1号

时间 | 2017-1-12

四句已经过气的网络流行语


元月9日,小程序上线,这段时间里,大家都在刷屏,这段时间里,如果不谈论小程序,倒好象不像是某个小小的互联网圈子里的人似的。


这段时间里,我好奇怪,无缘无故地表达兴奋的人群当中,还有那些早被网络新贵消减了机会的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融媒体或者全媒体们(哎,似是而非的词儿太多,我都不知道该用哪一个了),真是:皇十四子生孩子,太监们笑得很灿烂……哎,不要太刻薄,淡定点,大家其实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嘛!淡定,淡定!


而这段时间,在我头脑中涌现的词是一些早年早已过气的网络流行词:普大喜奔、不明觉厉、累觉不爱、人艰不拆。


普大喜奔:微信官方希望的,微信官方当然希望所有中小企业甚至于大企业都欢天喜地,诚惶诚恐,顶礼膜拜,或者敢怒不敢言,不想面对又不能忽视,最好不得不放弃开发独立app的念头,或者哪怕有独立app,也不得不同期开发一套小程序?当然,开发企业们除外,他们是欢喜大大的有了,因为的确有项目,有很多银子可以收了;


不明觉厉:吃瓜群众与砖家们,虽然不知道这一改变会有多好多厉害,但是,总归是觉得很厉害。隔个2800米都闻得到味道,那就是熊大来了嘛;


累觉不爱:但其实,在我看来,微信已经和手机版QQ差别越来越小的。红利期早就过了,即使祭起小程序这个法宝,象东方不败那样一统山河的可能性也不大;


人艰不拆:其实,无论大企业小企业,靠与大企业合作来谋生的微企业,大家都要混一口饭吃,算了,就不要揭得太穿了吧……


我们有那么熟吗?


微信这一款软件,在人类的互动交往历程中,是革命性的,尤其对于三线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居民来说,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上帝派发的福祉。


因为有微信,我们才可以在有WIFI的情况下,让留守儿童们几乎可以不在乎通信成本,“面对面”地与远在北上广打拚的父亲视频通话(只要他们愿意);


因为有微信,

我们才不会舍不得一条一毛钱的短信费和更为昂贵的彩信费,我们与亲人之间的沟通才会变成常态,原本大家只是逢年过节,满面微笑地派发压岁钱,想为之且不得不为之,开心的给有恩于自己的家族长辈的孩子们发着红包,同时,内心里也忐忑不安地计算着回乡成本,亲情与肉痛并存,变成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忽略距离地见面寒暄,互动交流,派发红包,我们与远方的亲人有了更多的零成本沟通的机会。这对于现今中国的就业环境来说,如果真的存在三界的话,将来的某一天,某任天帝将开发者甲乙丙丁任命为城隍,都不为过,这是一款功德无量的产品;


因为有微信,我们也找到了新的市场运营方式,我们认识了原本不可能认识的人,促成了原本不可能成立的商务合作,你甚至于因为加入了某个知名的社群而认识了苏宁易购的第n号老总或者是某某在行业里就算是不得瑟也还玉树临风的某某大咖呀,等等等等……


还没有哪一款产品,持续好些年有话题,让人一直很兴奋,微信是无比成功的,它几乎干掉了那些传统的互联网开发企业,网站建设从pc站+seo的标配变成了一定要是pc站+移动站+微信第三方网站的标配。现在,又有了小程序,够开发公司们忙活了。


但是,这些年,你有没有发现一些新的变化,加群多了,原本在群里的抢红包,爬楼分享,变得麻木,原本每天必刷的朋友圈,也许好些天不看了,你有没有觉得微信,在用户体验方面,其实已经与手机QQ已经越来越像,在某些方面甚至于还不如手机QQ呢?


更重要的是,因为微信的好友上限是5000,久而久之,你是不是除了那些最亲近的人以外,已经越来越不知道那些好友是谁,如果不用清僵粉工具,你都不知道哪些人已经拉黑了你,哪些人,你已经不记得是他加的你,还是你加的他,你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因为他在群里的某一次互动加的他,还是你当时把某个群里的每个群友都加了,是的,你因为某一次全国会议,加了某个行业的顶级大师,并且,三年了,你还幸免于难,没有被他清粉,但是,你和他真的认识吗?


如果我并不想看某人分享的鸡汤,如果我特烦那些因为某种原因加我为好友,或者我加他为好友的人,分享某某明星同款,或者是某某行车记录仪事件同款(如果我们之间称得上是微友的话)。


我可能是一个凡是加我的人都会通过的老好人,我可能恰好不是技术宅,不会设置不让对方看我的朋友圈或者不看他的朋友圈,那么,我的朋友圈就可能会成为垃圾场。


又或者,我在某个场景下加了某个人,但是,时过景迁,我已经忘记了我为什么加他,或者他加我,我为什么会通过,我已经不记得他是谁了,但是,信息依然源源不断地涌过来。加某个人或者被某个人加,本来就是陌生人之间的一念之差,难道我只要不拉黑或者删除好友,就一定要在不断地被人莫名其妙地拉群,或者,一上朋友圈,就不得不看到他想要让我看到,我不那么感兴趣,甚至特别烦的信息吗?


尤其逆天的是,微信信息是不能转存到扩展内存卡的,于是,朋友多了,并且恰好我又没有洁癖,我就不得不每天都清理空间,或者把手机不断地从16G内存换成32G内存,然后再换成64G内存,甚至于128G内存,我的个天,这是不是微信与手机商的一个阴谋,开发者是不是手机界的共济会呀?


还有,我还没有看到一款软件可以对微友进行标签备注,我的个天呀,这一个bug!这比手机QQ差远了。如果我有2000个好友,我得一个个地在手机上加备注,这个人是谁谁谁,那个人是某某会上的朋友。我本来只是因为一件事情,加了某个人,然后,时间长了,我就不知道他是谁了,然后,他还一老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并且,我已经疲惫了,不想老刷屏看微信了,可是,某个处于男性更年期的同事或者上级,还特喜欢用微信来布置工作,还经常为了我没有及时回复微信批我损我扣我钱,老兄,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其实,微信已经是承载不了这么多的方便与垃圾信息,本来是用来做熟人以及比较相近的人之间的关系互动的一个产品,变成了一款信息爆炸,信息疲惫,获取有效信息成本高昂的产品,你说不是累觉不爱,又是什么。


我们要那么熟吗?


所以,这半年以来,我越来越喜欢微博、旺旺,越来越喜欢钉钉式的互动。我不是阿里的水军,因为业务的关系,因为项目的事情,我还被马大叔的下属们害得好惨,被扣了好多的工钱(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止我喜欢这些阿里系产品的产品设计逻辑。


如果我有闲暇,我会去上微博,我可以在微博里搜索我想要的话题,关注我想关注的人,隔三差五的去看一看他们的新消息。


我喜欢旺旺的那项不用加好友就可以沟通的功能,我只是想跟你问一件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我加你为好友。我只要和某某商家有过交易,不用加为好友,我只要在订单列表中找到那笔交易,某一天,我想复购的时候,我仍然可以很轻松地找到那个人和他讲话,并且我和他之间的对话,还可以再查得到的。老兄,我并不想因为某一回购了一次茶叶,就被你一天到晚轰炸,圣诞老人一年来一次,女人们的事情,一个月来一次,我不想加你为好友,你老人家三小时就来一次!

我想要时,可以找得到你,我不想要时,你该在哪儿在哪儿,安静地在某个角落里当你的美男子或者小胖子,这样的关系,恰恰好。


更好的是钉钉,想要在有wifi的情况下,它同样可以用来打免费电话,它可以用来打卡,可以用来组建工作组,大家只谈工作或者只谈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钉盘用来存工作文档或者分享还远比微信方便。钉钉与手机号码关联,我想直接打电话时,也可以通过钉钉来查他的号码,与他直接通话。


这种有效沟通有限沟通的设计,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不够社交化的缺点,在我看来,是再好不过的适度沟通的优点,它和早年网络上的讨论组的设计理念是相通相近的,它是更加专注更加高效更加没有意外的沟通。沟通只要刚刚好。


想想神经元,程序可能就更好设计了

传媒问手|社交软件,我们有这么熟吗?我们要这么熟吗?


神经元的神经簇就是有限影响的设计,这是生物界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每一个刺激只是以电信息的方式,传导到有限的周围的神经元触点上,如果要再传导,是由那些收到信号的神经元来再传导。这可能是更为有效,不乱传的一种传导。



微信想用小程序来打灭中小企业的APP梦想,一统河山,当一个帝国过大,边际无法界定的时候,可能就是它走向衰弱的时候了。


小而美永远是最好的,有限度,有界限,才是最亲和的。(hubei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