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狼非狼,似狗非狗"的澳洲野狗,是如何登頂澳洲最強掠食者

澳大利亞大陸是一片神奇的大陸,由於幾千公里的遼闊大海把這塊大陸單獨隔離出來導致這上面的動物和植物都與其他大陸有所不同,開始朝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後來又因為

環境急劇變化等原因,澳大利亞大陸的大型的胎盤類動物一個接著一個滅絕,從此澳洲大陸成了有袋類的天下。而有袋類中大部分又為素食者,僅有的幾種大型有袋類食肉動物也在後來演化中逐漸走向滅亡,其中袋狼的滅絕就和當今澳洲最強的掠食者"澳洲野狗"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

長得像土狗卻有著狼的社會結構

澳洲大陸的祥和是在人類登陸之後打破的,人類首次抵達澳大利亞大概是5萬年前,不過這時候澳大利亞大陸是沒有狗的。直到5000年前移民者再一次登陸澳大利亞,這一次,他們帶來了澳洲野狗。

根據資料顯示以及對澳洲野狗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動物與東南亞家養狗有所聯繫。所以科學家在報告中指出:澳洲野狗是一種古老狗類的一個小分支,這種狗可能是5000年前由東南亞的移民者們帶到澳洲的一小群狗裡進化而來的。

那麼我們再看澳洲野狗的樣貌似乎這一切就說的通了,澳洲野狗長得和土狗十分相似,一副"村口大黃"的模樣實在讓人難以想象它後來能變成澳洲最強的掠食者。但是,不要被外表所欺騙,澳洲野狗本質上並不屬於狗,不論在野性還是行為方面,它都與狗有很大的差別,並且它是犬科下單獨存在的澳洲野狗亞種。

而在歸類之前人們對澳洲野狗的身份一直抱有爭議,因為外表像狗以及人們覺得它是曾經家養狗演化而來所以認為它是狗,可是它的行為卻和狼更為相似,它的吼叫聲也不是狗狗的"汪汪"而更像狼的

狼嚎,以及澳洲野狗社會結構和狼相似 ,有嚴格的等級系統,只有雌雄首領可以繁殖幼崽,很少像家犬那樣隨意交配,因為這些人們又覺得它是狼。最終,考慮它與狗與狼都有所不同,才產生了新的亞種——澳洲野狗亞種

後來居上成為澳洲最強掠食者

在認清澳洲野狗

"似狼非狼,似狗非狗"的真相後,我們便要了解這種動物是如何在後來一舉成為澳洲大陸最強的掠食者。

5000年前從別的地方移民而來的澳洲野狗,在放歸野外後竟然很好的在這片大陸生活了起來,它們很快適應澳洲大陸的環境迅速融入了當地的生態。澳洲野狗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它們可以棲息於熱帶森林、草原、沙漠、高原等自然壞境中,甚至它們敢於在村莊附近活動

其實當時澳洲大陸是還有其他強大的掠食者存在的,袋狼就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可是當澳洲野狗來了之後,袋狼的地位便受到了挑戰。並不是說袋狼打不過澳洲野狗,而是袋狼通常以小家庭居住一個群體就三四隻,而澳洲野狗是群居,一個群體多達十多隻,正面衝突在數量上袋狼就不是澳洲野狗的對手,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在於澳洲野狗來到澳洲大陸後,袋狼的生存環境和澳洲野狗的生存環境重疊。

生存環境重疊,資源就減少,繁殖競爭又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袋狼一胎通常只有2~3只後代,澳洲野狗一胎則是1~10只後代,平均是4~5只。關於它們的成長,袋狼要在育兒袋生活3-4個月之後脫離育兒袋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獨立生活,而澳洲野狗的孩子三四個月就可以獨立生活。就這樣,澳洲野狗的種群越來越強大起來。

種群的強大還需要的必備條件就是澳洲野狗對食物的要求,在食物方面,它們食譜豐富,幾乎是找到什麼就吃什麼,澳洲的動物大多都能成為他們的食物。在這方面,澳洲野狗是切切實實的

機會主義者

面對小型的哺乳動物,它們可以單槍匹馬解決戰鬥,面對大型的動物,它們又會分工合作群體狩獵。澳洲野狗有著一套完美社會生存守則,它們團結,聰明且靈活,它們猶如狼群般的存在卻又比狼群更容易適應環境。

結語

正是這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超高的繁殖能力,超現實的機會主義,以及完美的團隊配合能力

才讓澳洲野狗這個長相普通到"土狗"模樣的物種,本不屬於澳洲的澳洲野狗在後來慢慢成為了澳洲的頂級掠食者甚至是當今澳洲最強的掠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