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唐雪元/文

緊接上期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紫禁城


  1880年8月11日,從北京紫禁城發出的一個詔書,前往遙遠的新疆。

  詔書上說,朝廷面臨嚴峻的問題,危機四伏。皇帝特別需要有戰爭和豐富管理經驗的人來擔任軍機大臣。

  這時,年屆70的左宗棠正在為發展新疆進行經濟、教育、行政等方面進行大幅度的改革。

  遠見卓識,有魄力的人,不分年齡大小,總是能衝破樊籠,這來自於智慧與自信。

  左宗棠學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夠迅速收復新疆,得益於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他們傳遞情報、捐送糧食,給西征軍的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新疆人民支持西征軍,一個重要原因是阿古柏政權橫徵暴斂,致使民不聊生。

  在南疆,阿古柏採取極端野蠻和殘酷的手段,實施民族壓迫、經濟剝削。所有地方和軍隊的官員都由自己部族的人擔任,他們可以隨意搶奪居民的財物,甚至搶奪他們的妻女。據《新疆圖志》記載,維吾爾幼女自8歲以上都被姦淫,維吾爾家長死後,家產都被奪走。阿古柏也在北疆“大殺回漢居民”,各族同胞無不痛恨萬分。

  左宗棠治理新疆,第一條就是強調漢族和少數民族要平等對待。他在率部進駐陝甘期間,曾上奏朝廷,特別聲明“只分良匪,不分漢回,為久遠之規、制賊之本”。對於少數民族的利益,左宗棠十分照顧。1874年,正是在他的大力斡旋下,清政府才同意甘肅單獨設立科舉鄉試考場,而且允許甘肅鄉試的一科是漢回合試,另設一科用“良”字編號,專取回族士子。

  為了恢復被阿古柏破壞的百姓生計,左宗棠主張“為政先求利民”,在惠及百姓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首先是推出屯田政策。由於英國、俄國的虎視,新疆必須維持足夠的軍隊,但軍隊的供養不能轉嫁給當地百姓。因此,左宗棠實行屯田,讓軍隊自己生產,養活自己。對屯田所種的糧食,左宗棠採取照價收購的辦法,調動了士兵屯田的積極性。收購所剩下的糧食,官兵可以自由與民眾買賣。新疆廣闊的天地和士兵充足的人力資本,使得軍隊生產有著極大的優勢,軍隊不用靠吃皇糧過日子,也減輕了新疆民眾的負擔。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左宗棠治理新疆


  要想百姓吃飽喝足,最關鍵的是讓百姓地裡的糧食不被地主和官吏奪走。新疆原來的農業賦稅管理,用的是徭役制,如同農奴制一樣,農民無償耕種土地,還要服各種勞役。左宗棠參照內地的做法,實行按畝徵賦。他規定每畝地收糧1石以上,則交稅1鬥(1石為10鬥,1鬥為10升)。後來,他又將不同的地畝進行分別對待,再次減少稅賦。比如,新疆土地寬廣,2畝可算作1畝,上等地徵收8升,中等地徵收5.5升,下等地徵收3升。

   新疆多年戰亂,民眾流失較多,為鼓勵移民興疆,左宗棠又制定特別的激勵制度,新來的移民可以緩交糧稅,先交六成,以後再續交。考慮維吾爾族百姓不識漢字,他又頒佈律條,要求所有糧稅清單,都同時使用漢維兩種文體,讓維吾爾族百姓一目瞭然。這一改革,極大激發了維吾爾族民眾的生產熱情。1879年,新疆共徵糧稅26萬餘石,較之原來增長了10萬餘石。

  農業生產的發展需要興建水利設施,在新疆尤為如此。左宗棠將修浚河渠作為建設新疆的頭等大事。根據當地實情,渠道修建時,“先乾渠,後支渠”;官府負責乾渠,各地民眾負責支渠。考慮當地民窮地薄,左宗棠讓軍隊支援農業。哈密地區的石城子渠、鎮西廳的大泉東渠……這些大型乾渠都是當地駐軍修建的。

  為了發動各族群眾參與水利建設,左宗棠還引進了內地“以工代賑”的辦法,由地方官招募民眾,修築渠道,秋收後向民眾發放糧食作為補償。到清朝末年,新疆共修建或疏浚乾渠944條,支渠2330條。水利建設的開展,為保障農民收入和農業發展,特別是抵禦自然災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是促進民族發展的重要事業。左宗棠對新疆的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尤其是回民教育。收復前的新疆,舊有的回官往往欺負普通回民不識漢字,任意勒索。少數民族的民眾每年都交很重的糧稅,其中大部分都塞到回官的口袋裡。由於語言不通,民族交流困難,很多百姓都認為是國家剝削他們,而不知是回官作怪。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左宗棠下令興建義學,讓各族百姓讀書識字。他還下令刊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等啟蒙書籍,傳播中原儒家文化。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苦心治疆


  推動建省設縣,讓新疆地區的行政管理第一次真正接近內地的模式,是左宗棠治理新疆的一大功勳。早在收復南疆之前,左宗棠就上奏朝廷,“為新疆劃久安長治之策”,必須“設行省,改郡縣”。朝廷同意這個建議,但當時南疆和伊犁還沒有收復,建省的事就擱置了下來。

  自從乾隆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新疆一直由甘肅省統轄。清政府在新疆所設的官職,無論是伊犁將軍,還是烏魯木齊都統,都是軍職,而不是民職。乾隆設立的這種體制,有點類似軍事基地的性質,軍事戰略意義第一,民生和社會發展並不是重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辦法越來越不適合新疆的情況。用左宗棠的話說,就是“治兵之官多,而治民之官少”,政令和軍令不能協調。

  當時,內地各省只有一個巡撫,相鄰幾省共設一個總督。左宗棠規劃的新疆省,規格比內地各省高,設新疆總督,烏魯木齊為首府;同時設新疆巡撫,駐地為阿克蘇。左宗棠還提議在伊犁設將軍,統轄駐軍;在北疆悉數按照舊制,不添不捨;在吐魯番則增設道員等。

  這一設計成為新疆建省的藍本。1884年11月,清政府正式設立新疆省,除了不設總督,其他基本按照左宗棠的提議辦。此時,左宗棠已在北京擔任軍機大臣,他的得力助手劉錦棠成為首任新疆巡撫。後來,劉錦棠治理新疆的諸多措施,都是參照左宗棠的建議。

  新疆設省,是左宗棠治疆的一大亮點。這使得新疆從一個單純的軍事據點,變成祖國西北的大後方,極大促進了其與內地的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關係。新疆從此與內地行政相統一,政令與軍令相和諧,行政效率有了迅速提升,迎來了一個管理順暢的發展時機。

  左宗棠在新疆時,對各級官吏的管理也頗有獨到之處。他對舊有的官吏,特別是一些魚肉百姓的官吏進行了大清洗。對新任的官吏,他強調除了監督和檢查,更要懂得培訓和愛護。“欲知民事,必先親民;欲知吏事,亦須親吏。”他給下屬分發汪輝祖的《佐治藥言》、陳宏謀的《在官法戒錄》等官箴書,還自己動手編寫了《學治要言》,訓練官員的處事能力。在新疆各地官員遞交的公文上,他屢屢批示“做官要認真,遇事耐煩”等話。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左宗棠巡視新疆


  左宗棠也十分注意關心下屬官吏。收復新疆後,他提高了南北各路州縣官員的薪俸,辦事效率和官場風氣明顯好轉。林發深在新疆多個地方當過知府,為官清廉,家計窘迫,當他回鄉治病時,左宗棠特別贈送500兩白銀,作為路費。此外,拒絕奢侈,禁絕陋規等,都是左宗棠個人嚴守的規矩,在新疆官場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新疆的經濟基礎也需要夯實。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左宗棠有過興辦福州船政局、蘭州機器局的豐富經驗。從桑蠶種植到畜牧業發展,從礦產開發到經商辦廠,他力促新疆與內地互動,帶來了新疆經濟的發展。1877年,他讓紅頂商人胡雪巖從浙江湖州招收了60名熟悉蠶桑業的人,趕赴哈密、吐魯番、阿克蘇等地,開辦制絲局,教新疆各族人採桑制絲。後來,他又讓人兩次從湖州運桑樹秧苗過來,改良新疆的桑樹品種。在興辦這些手工業和商業時,左宗棠特別注意“民力可用,商力可用”,主張商人自己運作,自己管理,官吏不插手,以免從中牟利。

  在植樹造林、改造環境方面,左宗棠也貢獻甚多。他根據西北土壤環境,栽種了大量柳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左公柳”,聞名天山南北。

  左宗棠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是重建貨幣制度。任何政權都會盯緊貨幣的製造,阿古柏政權盤踞南疆時,為了掠奪民眾財富,發行了一種新的銀錢——天罡。由於阿古柏等人在天罡鑄造中摻假,市場交易混亂不堪。收復新疆後,左宗棠決定鑄造新的銀錢,每枚重1錢,價值10文銅錢。這種銀錢的成色很好,兩面都印有維文,深受老百姓喜愛。左宗棠又讓部將張曜在阿克蘇鑄幣局仿照乾隆舊版,製成新的銅錢,銅錢的正面依然印著漢文“乾隆通寶”,以便老百姓認同;背面增加滿文和維文,方便老百姓識別。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左公柳”時至今日仍在


  歷史的可貴,在於它總是打破常規的邏輯,告訴你曲折的現實;人性的可貴,在於它總是突破歲月的沉澱,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左宗棠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無論是收復新疆,還是治理新疆,其心胸之寬闊,見識之卓遠,意志之堅定,舉措之周密,愛國之熱忱,無不令後人敬仰推崇。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左宗棠,當年的新疆將會遭遇怎樣坎坷的命運。

  左宗棠對新疆的巨大貢獻,源於一箇中國人對國家命運深沉的思考,源於一個主政者對來自新疆大地的聲音用心傾聽。

  治理新疆從來都是一道歷史的難題,左宗棠能夠出色地書寫這份答卷,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他個人的情懷。他是一個出身平凡的落魄書生,終身沒有考取科舉的最高功名,只能以舉人的身份混跡官場,這終歸是有點難堪的。但他的才華世所罕見,以才華報國、建功立業,是他一生孤傲的執念,也是他前行的最大動力。唯有理解了他這份赤膽忠心,才能明白他為何在68歲高齡時,毅然出關西征,奔波於大漠之間。

  也正因此,當浙江巡撫、左宗棠的老友楊昌睿在清廷恢復新疆建省後到西域,所到之處,楊柳成蔭,鳥鳴枝頭,人來車往,百業興旺,當即吟出一首《恭誦左公西行甘棠》: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與唐代詩人王之渙慷慨悲涼的“春風不度玉門關”相映照,玉門關外,何止是楊柳撩起的春意呢?我上小學時就讀過這首詩,小小心田,對英雄無限景仰。

  後來我去新疆,在照忠祠見到左宗棠題寫的集唐句門聯:

  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

   我知道,我的這位老鄉自從請纓西征,白髮臨邊,就沒有打算過還鄉的。他在給家人的信中抒發了這樣的抱負:“天下事總要有人幹,國家不可無陝甘、陝甘不可無總督,一介書生,數年任兼折,豈可避難就易哉!”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縱然是萬丈深淵,也百折不回,寧願馬革裹屍。一個人一旦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他就榮辱皆亡,名利皆亡,他的人格就偉大了,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與其說是破碎山河成就了左宗棠的功名,不如說是左宗棠創造了這一段歷史。第一次赴京會試,二十二歲的左宗棠就打量西北,關注新疆的置省和屯墾。他寫詩說:

  石域環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

  橐駝萬里輸官稻,砂磧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煩他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

  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福建林則徐祠


  收復新疆了,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他沒有忘記完成這一使命是林公當年的囑咐和期待,他甚至以陶澍、林則徐的繼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寫下這樣直抒心臆的對聯: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

  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日落紫禁城


  接到皇帝詔書,左宗棠從新疆哈密啟程,在1880年12月22日抵達甘肅蘭州。

  這個在西北廣闊的土地建立功業的人就要離開了!消息很快傳遍了甘肅全境。老百姓心裡明白,70歲的左宗棠離開甘肅,這意味著一去就是永別。

  據史書記載,甘肅所有的城鎮、村莊都將他的離任,作為當時唯一議論的話題。

  100多年前通訊極不發達的甘肅,能將一個人的離職事件發酵、成為熱點事件,這個人需要足夠的影響力!

  這個讓人害怕、相信、又尊敬的左宗棠,讓人們內心無比的留戀。

   離開蘭州的那一天,全城所有商鋪停止營業,人們為他送行。城外沿途一百多里的路上排列著百姓,他經過的時候,人們向他磕頭表達深深的敬意。

  一個官員得到如此尊重與擁戴,這是最大的榮耀與價值。

  1881年2月24日左宗棠抵達北京。幾乎同時,中俄簽訂條約,中國從俄國手裡收回了新疆的伊犁。

來到京城門口,他被人強行拉下馬來,看門人讓他交40000兩白銀,他很是驚異。

  原來城門口有一個慣例,所有結束任期、奉詔進京的高官在城門口必須交納一定的銀兩,才能入城。有的官員一次交納10萬兩。

  細節決定成敗,清王朝已經有了沒落的濃濃氣息。

  “這種錢堅決不交!皇帝讓我來京城,如果見皇帝都要交錢,你去給朝廷要去!我是一分錢也不給。”

   左宗棠被擋在城門外,一呆就5天,最後還是被放了進去。

   對於無理或者無恥,善良與屈從真不是好的辦法。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慈安太后


  第二天,慈禧太后因有重病,由慈安皇太后接見左宗棠。

  這位風塵僕僕從新疆哈密來到北京的老臣。第一次見到慈安皇太后竟然哭了起來。

  慈安皇太后向來深明大義,生就一副熱腸。

  他對左宗棠及其經歷的艱辛,深深地理解,她先說一句:“左愛卿,您受委屈了,您受苦了。”

  這個70歲老人堅強的情感防線崩潰,多年來,他一直遭受他人反對與非議,但他意志堅如磐石。

但內心最終承受不了一句溫暖的問候。

  溫柔最有力量,老子的話很有道理。

  皇太后看到了他哭泣,問他為什麼哭。他說一路風沙大,入眼所致。太后問他如何保護眼睛。他說,戴墨鏡。因為受太后接見,戴墨鏡有所不恭,沒有戴。

  慈安執意他戴上。左宗棠不小心將眼鏡掉落在地上,摔碎了眼鏡。

  慈安讓太監拿來咸豐皇帝戴過的眼鏡,送給他。他深受感動。

  接受慈安太后接見之後,恭親王向他引見其他眾權貴,第一個是官文。

  太平天國時期,官文任湖廣總督,是滿人貴族。他曾經對左宗棠這個小小的官員,極其傲慢輕視,以“那個師爺”稱呼左宗棠。

  此時在京城重逢,左宗棠對官文說,你一定記得我,我就是你曾經說的“那個師爺”。官文非常尷尬。

  有時,你所輕視的人,多年以後成就的高度會讓你仰望。學會謙卑平和,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真的很重要。

  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掌管兵部大權。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


  按照慣例,升為高級官員任命書由太監宣佈,任職官員要給太監一個大紅包。左宗棠給太監100兩白銀。太監非常驚訝,他心想估計給太監太多,嚇著了太監。

  結果太監問他,咸豐皇帝的那幅眼鏡的事情,顯然太監認為150兩銀子太少,給他找事。後來他才知道,需要給太監紅包10000兩白銀,最後恭親王替他給了太監8000兩。

  左宗棠深深感到太監群體對清廷官員的裹挾與壓制。通過這件事情他明白,自己不適合在京城做官。

  慈安太后接見左宗棠幾天後就去世了。

  當時外界的人認為慈禧太后一直病重,大家覺得是慈禧死了,結果說是慈安去世,都非常震驚!

  “不正常,不正常!我前幾天見她好好的。”左宗棠衝出門,大聲喊叫。

   恭親王費大力氣勸他,後來還是有太監把他的話告訴給慈禧。

  有多久,左宗棠就被調任離京去做兩江總督。

  1861到1881年,咸豐皇帝去世後的這20年,慈安和慈禧太后聯手統治清廷。

  這20年,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等都被相繼鎮壓;清政府又從俄國人手上,收復了新疆伊犁。漢人在朝廷勝任高官的人數越來越多。

  這一切都是慈安皇太后主政帶來的成績,說明這個行將沒落的清政府,有一定能力治理好國家。

  慈安太后死後(當時民間與宮廷都認為被慈禧害死,只是猜測,無據可靠),慈禧太后開始執政。

  此後,中國幾乎受盡所有的屈辱,滿人在各省當官的比例又大幅上升。協助慈安皇太后主政的恭親王后來遭慈禧免職。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慈禧太后


  慈禧的主政對中國是個災難。有器局、智慧與擔當的官員,是百姓之福。

  此時的左宗棠虛弱多病,想退隱回家,但朝廷執意讓他繼續為職。

  有一次他到上海巡查,外國移民鳴炮13響,向他這位功勳卓著的老臣致敬,這可能是外國人首次向一名中國官員鳴炮表達敬意。

  1884年1月,70多歲的左宗棠已經無法站立,但仍舊視察轄區的水利工程。

  1884年6月13日。他抵達北京負責全國所有的軍事事務。

  因為慈禧放眼全國,沒有一個像左宗棠那樣德高望重,能讓人歎服的官員。

  德行與能力折射的光芒,有時會讓忌恨你的人也去靠近、仰望。

  1884年12月14日左宗棠到達福建。福州,這是他18年前與太平天國起義軍作戰地方。

  他的理想是在福州建立一支屬於中國的海軍?可惜18年後,福州的船政局已成廢墟。這18年來,他給朝廷寫奏章幾百份,但中國的海軍毫無進步。左宗棠放聲哭泣。

  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後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

  至此,清廷政壇的一顆巨星隕落。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日落京城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跳馬鄉白竹村的左宗棠墓.webp


帝國最後的頂樑柱,無他天山南北變異邦(下)

名垂千秋


  死,對於死者來說,是結束。但對活著的人,是一種絕望的痛苦。大清的中興重臣,林則徐、曾國藩……一個一個地死了,茫茫九州,哪裡還聽得到復興的吶喊?大清氣數盡了。

  左宗棠死了,有人幸災樂禍,躲在陰暗角落裡竊笑不止,反證了死者的強盛和偉大。

  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愛國者,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會要觸犯一些人謀取的私利。你要保家衛國,他要侵城掠地,而有的同僚甘願當亡國奴,堂堂中華民族只剩下這強者的吶喊,他們怎麼不會懼怕他呢?中國歷史上,有誰像左宗棠一樣所向披靡,鐵腕收復大片國土?蘇武飲血茹毛,威武不屈;張騫關山萬里,溝通西域;班超沒筆從戎,西戎不敢過天山;祖逖聞雞起舞,擊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國,魂傍梅花……他們留下的僅僅是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讓後人無限的敬仰和唏噓,而沒有誰比得過左宗棠——給後人收復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馳騁的廣袤疆土!

  於是,有人定論,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