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歌曲”缺什麼?

“抗疫歌曲”缺什麼?| 爭鳴

文 |馬金泉

2020庚子鼠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牽動著國人的心,原本熱鬧團圓的中國農曆春節在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變得異常凝重。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役中,中國的醫務人員和軍人衝在了抗疫的最前沿,而在後方欲為之加油、打氣的中國職業和非職業音樂人也推出了難以數計的“抗疫歌曲”。“醫術+藝術”的模式被部分藝術工作者認為是“較理想”的救治方式。

縱覽這些抗疫歌曲,真正能喚起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健康民眾積極向上、展現良好道德風尚的作品,譏諷、痛斥個別人危害國家和人民大眾利益的作品,頌揚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軍人、專家、學者、警務人員的作品寥寥,而標語、口號式的歌詞卻佔據了較大部分。

歌頌醫務工作者、讚美最美逆行人,給人民大眾以信心和勇氣,這是必須的、毫無疑義的。但是,“作品怎麼寫”和“從哪個角度寫”是創作的關鍵所在。

歌詞誇誇其談,很少觸及實際

標語、口號式的歌詞是中國聲樂作品創作硬傷中的硬傷。時代在發展,現如今國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水平都有大幅提升,直白的說教袒露了創作者的思維和格局,從而影響著創作水準和藝術審美。

其實,那些能在國家有難的時候奮不顧身衝在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的人不是受某幾句歌詞的鼓勵,或是礙於面子、社會道德而做出的無奈之舉,這是一個人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對於這些有擔當的人,我們不應該只是流於表面地誇獎、讚美。在我看來,對於奮戰在第一線身心疲憊的醫務人員來說,關愛是最重要的,想其所想、及其所及,我們要做有溫度的人,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心靈慰藉,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人。他們是被患者期待的主任、護士長、小護士;他們是丈夫、妻子或戀愛中的帥哥、美女;他們在努力幫助病人挽回生命的同時也隨時可能被死神拖走;他們在踏踏實實、不辭勞苦抗疫的同時,也急切地祈盼疫情快快結束,回到自己溫暖的家,愜意地喝一口熱茶……我們有家國情懷的大志向,但也有兒女情長的小溫暖。

中國的聲樂作品創作中,作為文學部分的歌詞過於“虛”,這種“虛”不是中國寫意水墨畫追求的那種“抽象”和“神似”,而是誇誇其談、過於模糊,一味地追求“大義”“大愛”,卻很少觸及實際。我曾在東京聽過一首日本歌曲,叫《銀座五號街》,說的是一對戀人相戀的地點發生在東京銀座這片繁華街道的五號街,就是因為這首歌,很多日本年輕人和外國遊客會專程到銀座五號街體驗,到了五號街就會引起到訪者無窮的遐想。一如張繼的《楓橋夜泊》,一首詩讓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寒山寺出了大名,至今香客不斷。我想,如果我們的抗疫歌曲中能出現《一片藥一杯水》《護士長的眼睛》《王主任》這樣很具象的作品,是不是會在“你們是天使”“你們像太陽”“你們是銅牆鐵壁”“你們一定贏”等歌詞之外,多出一個表現的側面呢?

警示安撫群眾的作品幾乎為零

疫情發生以來,國家三令五申號召國人儘可能地減少外出、共克時艱,提倡居家防疫。多數國人積極與政府配合,踏踏實實地宅在家中生活,憋在家裡學習,悶在家裡通過網絡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戰爭中的參與者,抗疫是全國乃至世界的整體鬥爭,有一方不配合就會出現不可想象的混亂,稍有不慎就有前功盡棄、滿盤皆輸的可能。在這緊要關頭,警示、安撫群眾,歌唱人民的作品少之又少,幾乎為零。

3月初,鄭州郭某某在疫情爆發期去意大利看球,回國後隱瞞出境史,成為輿論和大眾抨擊的對象,“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表達的是大眾的氣憤,此舉令鄭州乃至中國震盪。有網友留下《水調歌頭》一首:“……疫區攜毒歸,國法豈能容!意大利,染新冠,郭X鵬。飛機高鐵全坐,返鄭隱旅程。妄圖禍害無辜,難逃法律嚴懲,抓你入牢籠……”我們暫不評論這首詞詞適不適於譜曲,但我們是否可以將郭某某的這種自私、有失道德水準的行為寫成具有諷刺意味的歌曲,對其鞭撻並警示全社會呢?熱心的網友將歌名都取好了:《鄭州毒王》《阿雜菜》以及十分接地氣的《膈應人》等。其實,最高貴的藝術,未必出自鉅額投資、媒體操縱,相反是敢於對惡劣、醜陋的直接回答和批判。

追求名人效應要不得

此外,在諸多的抗疫歌曲中,還有一類是集中眾多名人演唱一首作品。在中國,為了社會效益,聚集名人演唱、舉辦晚會司空見慣,因為國人熱衷名人。而不少急需知名度的曲作者也常常追求名人效益,寫出一首歌就一定要找知名歌唱家演唱。有些做活動的單位或個人不但聚集名人唱,就連歌詞、作曲也統統要找名人,他們認為,這樣一來歌曲會“一炮走紅”。不錯,有些時候這樣做會獲得成功,但也難免馬失前蹄栽跟頭,一個大製作花去一大把經費,最後社會反響寥寥的不在少數。在任何時候,作品的質量應該永遠放在第一位,在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不可行也不可為。可能因為我們的社會確實存在“唱一首歌紅遍大地”“譜一首歌火遍山河”這種不正常的“藝術規律”,此時此刻有人出來要刷存在感也在所難免。疫情當前,藝術工作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國家的利益、百姓的心緒,而不是藉機想辦法讓自己變成“名人”,或是“差點成了名人”。現如今,作品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對於藝術工作者而言,第一要盡本分。音樂與個人的生命體驗相關,不是憑空臆想的虛情假意,更不是無病呻吟、譁眾取寵。

其實,很多作品不必追求轟轟烈烈,而貴在真實、暖心。我很喜歡疫情中傳唱的《漢陽門花園》這種表現真實市井生活的方言彈唱,也喜歡《武漢伢》這種眷戀鄉土且非常口語化又十分親切、聽起來讓人心裡熱乎乎的小歌。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