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歌曲”缺什么?

“抗疫歌曲”缺什么?| 争鸣

文 |马金泉

2020庚子鼠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牵动着国人的心,原本热闹团圆的中国农历春节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变得异常凝重。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中国的医务人员和军人冲在了抗疫的最前沿,而在后方欲为之加油、打气的中国职业和非职业音乐人也推出了难以数计的“抗疫歌曲”。“医术+艺术”的模式被部分艺术工作者认为是“较理想”的救治方式。

纵览这些抗疫歌曲,真正能唤起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健康民众积极向上、展现良好道德风尚的作品,讥讽、痛斥个别人危害国家和人民大众利益的作品,颂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军人、专家、学者、警务人员的作品寥寥,而标语、口号式的歌词却占据了较大部分。

歌颂医务工作者、赞美最美逆行人,给人民大众以信心和勇气,这是必须的、毫无疑义的。但是,“作品怎么写”和“从哪个角度写”是创作的关键所在。

歌词夸夸其谈,很少触及实际

标语、口号式的歌词是中国声乐作品创作硬伤中的硬伤。时代在发展,现如今国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水平都有大幅提升,直白的说教袒露了创作者的思维和格局,从而影响着创作水准和艺术审美。

其实,那些能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奋不顾身冲在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的人不是受某几句歌词的鼓励,或是碍于面子、社会道德而做出的无奈之举,这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对于这些有担当的人,我们不应该只是流于表面地夸奖、赞美。在我看来,对于奋战在第一线身心疲惫的医务人员来说,关爱是最重要的,想其所想、及其所及,我们要做有温度的人,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心灵慰藉,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人。他们是被患者期待的主任、护士长、小护士;他们是丈夫、妻子或恋爱中的帅哥、美女;他们在努力帮助病人挽回生命的同时也随时可能被死神拖走;他们在踏踏实实、不辞劳苦抗疫的同时,也急切地祈盼疫情快快结束,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惬意地喝一口热茶……我们有家国情怀的大志向,但也有儿女情长的小温暖。

中国的声乐作品创作中,作为文学部分的歌词过于“虚”,这种“虚”不是中国写意水墨画追求的那种“抽象”和“神似”,而是夸夸其谈、过于模糊,一味地追求“大义”“大爱”,却很少触及实际。我曾在东京听过一首日本歌曲,叫《银座五号街》,说的是一对恋人相恋的地点发生在东京银座这片繁华街道的五号街,就是因为这首歌,很多日本年轻人和外国游客会专程到银座五号街体验,到了五号街就会引起到访者无穷的遐想。一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首诗让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寒山寺出了大名,至今香客不断。我想,如果我们的抗疫歌曲中能出现《一片药一杯水》《护士长的眼睛》《王主任》这样很具象的作品,是不是会在“你们是天使”“你们像太阳”“你们是铜墙铁壁”“你们一定赢”等歌词之外,多出一个表现的侧面呢?

警示安抚群众的作品几乎为零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三令五申号召国人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共克时艰,提倡居家防疫。多数国人积极与政府配合,踏踏实实地宅在家中生活,憋在家里学习,闷在家里通过网络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参与者,抗疫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整体斗争,有一方不配合就会出现不可想象的混乱,稍有不慎就有前功尽弃、满盘皆输的可能。在这紧要关头,警示、安抚群众,歌唱人民的作品少之又少,几乎为零。

3月初,郑州郭某某在疫情爆发期去意大利看球,回国后隐瞒出境史,成为舆论和大众抨击的对象,“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表达的是大众的气愤,此举令郑州乃至中国震荡。有网友留下《水调歌头》一首:“……疫区携毒归,国法岂能容!意大利,染新冠,郭X鹏。飞机高铁全坐,返郑隐旅程。妄图祸害无辜,难逃法律严惩,抓你入牢笼……”我们暂不评论这首词词适不适于谱曲,但我们是否可以将郭某某的这种自私、有失道德水准的行为写成具有讽刺意味的歌曲,对其鞭挞并警示全社会呢?热心的网友将歌名都取好了:《郑州毒王》《阿杂菜》以及十分接地气的《膈应人》等。其实,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资、媒体操纵,相反是敢于对恶劣、丑陋的直接回答和批判。

追求名人效应要不得

此外,在诸多的抗疫歌曲中,还有一类是集中众多名人演唱一首作品。在中国,为了社会效益,聚集名人演唱、举办晚会司空见惯,因为国人热衷名人。而不少急需知名度的曲作者也常常追求名人效益,写出一首歌就一定要找知名歌唱家演唱。有些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不但聚集名人唱,就连歌词、作曲也统统要找名人,他们认为,这样一来歌曲会“一炮走红”。不错,有些时候这样做会获得成功,但也难免马失前蹄栽跟头,一个大制作花去一大把经费,最后社会反响寥寥的不在少数。在任何时候,作品的质量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在艺术上的投机取巧不可行也不可为。可能因为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唱一首歌红遍大地”“谱一首歌火遍山河”这种不正常的“艺术规律”,此时此刻有人出来要刷存在感也在所难免。疫情当前,艺术工作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心绪,而不是借机想办法让自己变成“名人”,或是“差点成了名人”。现如今,作品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第一要尽本分。音乐与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不是凭空臆想的虚情假意,更不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

其实,很多作品不必追求轰轰烈烈,而贵在真实、暖心。我很喜欢疫情中传唱的《汉阳门花园》这种表现真实市井生活的方言弹唱,也喜欢《武汉伢》这种眷恋乡土且非常口语化又十分亲切、听起来让人心里热乎乎的小歌。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