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3月23日开始,连续14天,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郑州新闻广播将在每天8:30《百姓热线》,11:45《百姓阳光热线》,12:45《新闻有话说》,14:45《午后不寂寞》,20:45《城市热线》五档节目中,通过电话连线形式,感受“白衣天使”们的战疫日常,捕捉“战疫”最前线的点滴感动。


张世忠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张世忠,河南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队员,来自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保障科科长。中国有句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张世忠这次的后勤保障工作做的并不轻松。


2月4号晚上,张世忠接到出征武汉的通知,2月5号下午5点就已经到达了武汉,不难看出,留他们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接到通知之后,张世忠第一时间开始收集库房仅有的酒精、防护服、口罩、鞋套等抗疫所需物资,装车准备完毕已经是次日凌晨三点。


天亮后,张世忠又主动承担起驾车的任务,一路向南驾车奔赴武汉救援第一线。到达武汉之后,张世忠立即组织队员开展工作,包括车辆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应急物资的搬运安置以及队员们生活环境的消杀和整理等。


张世忠说他的工作就是抗疫前线的物资保障、生活保障和防护监督,大到工作服装,小到袜子内衣指甲剪,有需要找“万能张”。


想做“万能张”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疫情最严峻的前线,各项物资尤其是防疫物资极度匮乏。河南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是全国第一支挺进武汉的医疗急救转运队,每天的转运任务非常繁重。为了保证队员们防护安全,张世忠不知道跑了多少门店,这家不开门,去那家,买不到鞋套,他就是和店主协商买来厚实的购物袋,他说绝不能让战友因为物资跟不上耽误了救援。

为了能让队员们吃上一顿家乡味的热面条,张世忠和队里领导借用武汉急救中心的职工食堂,摘菜、洗菜、切菜、炒菜,忙了一上午终于把热气腾腾的手工捞面端到了队员们的桌上,他说至今他还记得队员们开心的端着碗大口吃面的样子。


本来我们想让张世忠老师发一张武汉工作照,他找了一圈说抱歉没有来得及照。我们的脑海里浮出一幅场景:武汉空旷的街头,一位中年汉子快步寻找着,防护简易但步履铿锵……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张洪亮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张洪亮,河南省郑州市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队员,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医生。回来的这些天,偶尔张洪亮还是梦到转运病人场景,武汉的那些日子注定终身难忘。

临行前,院领导让他们把院里仅有的20套防护服都带走了,行李箱还塞满了口罩、帽子、手套以及生活用品,嘱咐他们:“一个都不能少平安回来!”


张洪亮说:2月份武汉天气湿冷,裹个棉大衣出门还冻得直打哆嗦,而他们要出车时,隔离衣再套上层防护服就出门了。就这样六七个小时下来,外面工作服几乎湿透了,里面湿了的衣服又暖干了。尽管天比较冷,但大家心里热乎乎的。路上遇到武汉‘120’车,他们会主动鸣笛跟河南救护车打招呼,张洪亮知道那是对河南的车队的感谢。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用生命“摆渡”生命,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张洪亮说,有一次他们要送一位大姐去火神山医院。见到大姐时她已经咳嗽的非常厉害,但她坚决不上车。原来大姐家里的父母都80多岁了,父亲还瘫痪在床,女儿今年初三又面临中考,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大姐实在是放心不下。针对这种情况,张洪亮给她讲解国家有关新冠肺炎治疗报销政策,又鼓励她健康了才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大姐跟随张洪亮默默地上了车。看到病人那么配合,对我们那么信任,张洪亮觉得只要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都是值得的。


不过也有听不进去劝的时候,一次转运一名精神疾病新冠肺炎患者,老人家一上车就很狂躁,不停的大声说话,还一把把口罩拽下来了,情况危急但是又不能上镇定,张洪亮紧紧握住了老人家的手说:“安静,老妈妈,听话!”就这样,紧紧的握了一路……


张洪亮的妻子魏艳琴在河南出入境边检总站工作,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如今又换妻子上了主战场,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照顾好孩子和老人,让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安心工作。


刘晓宁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我和妹妹刘晓慧都是临时接到通知,都是学护理专业,妹妹是先接到通知,我俩是同一天去的武汉,家人知道后很但心我俩,其实在这之前已经积极报名支援武汉,我当时想的是自己也是医务工作者,希望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我和妹妹偶然相遇,妹妹前天晚上是夜班,我是有转运病人到金银潭医院的任务,当时时间很仓促,我隔着窗户跟妹妹说要做好防护,坚持测量体温,保护好自己,加油!回郑州后,妹妹在省委党校隔离,我在市委党校隔离,这次抗疫工作让我感触很深,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练和成长。


韩文杰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这两天,最想回家,看看老婆,抱抱孩子,出发的时候孩子,才四个多月,如今,半岁了,想孩子了!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我们来不及跟家人告别也不敢跟家人说,早晨六点集合,第一时间前往武汉我们带着救护车到达武汉,我们把患者的转运工作从各个社区,福利院,养老院,那个转运到指定的医院!比如雷神山定点医院。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父母一直在安慰我,因为我在前线是个战士,在他们眼里是个九零后还是个孩子。但是我们确实是没有规律的饮食,没有准准确的休息,随时待命只要有人需要转运我们就得出发。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特别难忘的,就是有一次我们转一个病人去火神山!这个老爷爷气管已经切开了80多岁上了呼吸机。当我们把她从楼上运到救护车上,这个时候他的氧气饱和度下降到70之下指挥中心给我们确定的有指标,要求氧饱和度在90%以上才可以转运。我们抓紧时间把他的痰给吸出来,然后做一些调节呼吸的工作。面对这样危重的患者,我们汗水一下就湿透了。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们的防护服比较厚,手套也带了好几层操作起来确实不方便。经过一番紧张的操作和处理病人的指标上升到90%以上,我们就抓紧跟司机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刻快速将病人转院!得到更好的救治!我们是从早晨8:00接到任务开始穿防护服到下午14:00才完成这一次安全转运的任务。完成的转运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我们又挽救了一条生命又完成了一次任务,我们很欣慰。


邵圣洁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他叫邵圣洁,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一位80后小伙儿,微信和抖音用名“急诊超人邵邵”。近一个月来,他发扬“超人”精神和省中医院其他三名急救转运队员一直奔跑在武汉抗疫一线,承担急救转运工作。

2月5日那天邵圣洁如愿以偿,作为河南第四批、河南省中医院第一批赴武汉前线的四名队员之一,与来自河南的其他队员组成急救医疗转运队,此后一直辗转于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等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医院,转运确诊病人,与死神赛跑。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却真刀真枪的战斗,病毒像幽灵般飘散,每一口呼吸,都可能被它入侵,而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需要转运,因此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小心再小心。从到达武汉的第二天,邵圣洁和战友们就正式编入武汉急救中心,一起携手抗疫。邵圣洁坦言,急救转运会参与重症病人上下救护车的搬运,职业暴露风险之大不言而喻。每天从早到晚,他们都穿着厚厚的隔离衣、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手套,小心谨慎又义无反顾地奔走于武汉各定点医院。

英雄归来14天(5):奔跑着,我们感动着


作为此次急救医疗队的小组长,邵圣洁不仅要做好自己的防护,还要监督好其他队员的防护工作,轮班休息的时候还要监督其他队员的消杀工作,严格做好生活区的消毒,做到严把标准不疏漏,确保万无一失。

戴着眼镜的邵圣洁平时看起来白净斯文,待人和风细雨。但工作中起来却是雷厉风行,完全颠覆了大家对他的想象。早在2015年,遇上关虎屯火灾现场,当时外面倾盆大雨,里面是伤亡未知。他毫无畏惧,在消防员救出伤者之后,第一时间和出诊人员抢救病人,当晚就抢救出了四名重伤患者。

急诊科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公益活动,如每年的高考保障、郑州马拉松大赛保障,邵圣洁都亲自参与,因为工作出众曾连续两年被郑州市卫健委评选为“郑州急救先进工作者”。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郑州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他冒着酷暑,从8月中旬开始参加彩排、拉练,直到运动会圆满结束,他也因此被郑州市卫健委评选为“民族运动会先进医疗工作者”。荣誉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顶严寒、冒酷暑的付出,而每次都汗水湿透衣背的邵圣洁却依然乐此不疲,像一只倔强的领头雁。

疫情发生后,邵圣洁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人员名单确定后,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我最近要去武汉……”,便不敢再多说一句就匆忙地挂断了电话。妻子一开始有些不能接受。他告诉妻子,作为白衣战士,上一线是应该的,也是他一直想做的。现在形势危急,作为一名急诊人,他有责任也有义务上前线。妻子没有再多说什么,默默替他收拾好衣物,无声地同意了。但邵圣洁始终没敢告诉父母,他不敢面对父母那担心的眼神,一次次地用“从武汉平安归来再告诉他们也不迟”来安慰自己.....

来到武汉后,邵圣洁很少和家人电话联系,他自己说是因为“害怕”,害怕看到亲人的泪眼,害怕听到家人哽咽的叮咛……所以他只是偶尔用微信报个平安,以忙为借口,尽可能地保持“静默”。有一次他和三岁半的女儿微信视频,女儿说:“爸爸你要保护好自己,打败了病毒早点儿回来!”邵圣洁顿时泪如雨下,妻子看到他刚剪的发型也哭了:“老公加油!武汉会好起来,你们会胜利的!我在家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等你凯旋!”

暮色渐暗,武汉的霓虹依旧灿若星河。抗疫在继续,邵圣洁和战友们依然在忙碌、奔跑。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地转运患者?邵圣洁有些哽咽地说:“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上战场,我们每一次转运都是给他们一份希望,一份生的希望,而这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对爱的守望!”


统筹:岳翔、马如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