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观影知世界——洞穴生物


第8期:观影知世界——洞穴生物

洞穴,是这个星球隐秘之所的另一个世界,进入地下,仿佛来到了不同的星球,这里没有阳光,没有绿色植物,仿佛是生命的禁区,可当你认真去寻找,这里的生命,远比你想象的多。

洞壁上潜伏着蜘蛛和鞭蝎,洞顶的则是蝙蝠的天下,在一些热带的洞穴里,除了蝙蝠,还有很多雨燕居住在其中,正是蝙蝠和雨燕,把外面的食物带了进来,让这些洞穴里的生命欣欣向荣,可在洞外的不远处,猛禽正等待着狩猎它们。新西兰的萤火虫洞内荧光闪闪,这些是蕈(xùn)蚊的幼虫利用荧光来吸引猎物。而在欧洲的地下,长相奇特的洞螈(yuán)为了生存努力的寻找食物。

《地球脉动》这部高分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了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它的第四集“洞穴迷宫”,展现了地球最神秘的疆界,恐怕只有最具冒险精神的人才敢进入。

第8期:观影知世界——洞穴生物

上一期“随影而学”科普课堂我们邀请了

中国自然教育领域里的明星导师——大宝老师

带你一起看懂纪录片《地球脉动》之洞穴迷宫

与我们聊了洞穴地质

这一期,让我们和大宝老师一起了解洞穴生物!

洞穴里有哪些生物呢?它们怎么跟外界发生联系?他们的食物和营养来自于哪?它们又是怎么适应洞穴环境并生存下来的?本期节目会为大家一一讲解。

大宝老师简介

他是博物探索学校创始人、2013年创办博物探索学校,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自然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是资深博物导师、鸟类和海洋生物研究者,15年来带领组织了上百个科考团,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和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他还是专业的自然纪录片工作者,曾经担任BBC大型高清纪录片《美丽中国》的调研员和副导演,并作为科学顾问参与了众多纪录片和自然电影,包括《航拍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等。

第8期:观影知世界——洞穴生物

第8期:观影知世界——洞穴生物

随影笔记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有些洞穴是完全没有生命的,但随着人们对地下世界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故事。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搞定食物,比如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光还有二氧化碳转化成能量;而异养生物,比如人类,要吃植物或动物。在非常深的地下洞穴中几乎没有光线,这些生物靠什么生活呢?某些物质有机会进入洞穴,它们可以通过河流运输到洞穴里,比如树叶和果实会掉落在水里,顺着水流流入地下洞穴;或者通过生物搬运,比如蝙蝠白天在洞穴里休息,夜间或者傍晚飞到户外获得食物,当结束觅食回到洞穴,排粪,粪便中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一些生物就可以靠这些粪便为生。这些靠粪便为生的生物也会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以此构建了一个洞穴中的生物系统。还有一些自养生物能依靠化学物质,如“硫”生活,然后它们做为最基础的生命,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以此也会延续一条洞穴内部生物链。

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 蝙蝠是最近颇受关注的有名的洞穴生物。它在野外需要大量的洞穴结构,但城市化的进程导致许多地质构造消失,蝙蝠不得不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生存。在恐龙灭绝以后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平行演化的,鸟类基本占据了整个天空成为空中霸主,而哺乳动物占据了陆地。其中,有一类哺乳动物发现了生态位的缺失——夜间空中,这一类哺乳动物就在漫长的演化中慢慢掌握了在夜间飞行的能力,它们就是蝙蝠。

蝙蝠和疫情的关系 蝙蝠需要高速飞行的能力,所以它们体温偏高,身体所携带的一些病毒并不能完全干扰或传染它们自己。但当人类跟它们发生非常亲密的接触时,这些病毒可能对人类产生干扰。同理,大多数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跟人类发生亲密接触都可能对人类造成一定影响,它们与人类的联系通常还需一个中间宿主,但只要我们没有跟蝙蝠发生特别直接的关联,便可相安无事,大家无需谈蝠色变。

蝙蝠的角色很重要 蝙蝠因种类不同,食物也多种多样,如昆虫、水果、鱼甚至血液,当它完成进食回归洞穴后,它的粪便就成了很多无脊椎动物和昆虫的食物,而这些生命构成了洞穴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蝙蝠作为食物会被蟒蛇、猛禽等动物吃掉,它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部分。

洞穴里的其他生命 在一些热带海岛国家的洞穴里,雨燕是蝙蝠的邻居,雨燕跟燕子长相接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鸟类。雨燕翅膀更长脚更短,只能在岩壁上筑巢,他们通常把巢穴筑在靠近洞口的位置,白天出去觅食夜间回来休息。我们常说的“燕窝”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由雨燕的唾液混合大量的苔藓木屑树叶等形成的,周围还有蝙蝠的粪便及昆虫、无脊椎动物的尸体。由于产地和不明确的神奇功效,大宝老师并不建议大家去吃燕窝。

严格来讲,蝙蝠、雨燕并不算洞穴生物,它们只是把洞穴当做栖息地,而有些生物完全只在洞穴里生活。这些洞穴生物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色是白色,视力不发达或眼睛彻底消失,因为他们不需要生长色素,也不需要视觉结构。但他们需要更好的触肢触感。比如某些鱼类的祖先随着溪流河水被带进洞穴,活下来的鱼类学会了适应洞穴环境,并高度特化,它们的身体大多数呈透明或白色,还会用触须用来寻找食物,由于获得食物是非常艰难,它们对食物的吸收能力极强。还有些虾蟹类有非常长的脚和鳌肢,通过触碰行走这样的方式来获得食物。

众多洞穴生物中最特别的就是在欧洲生活的洞穴蝾螈,它们有非常扁的嘴、明显的外腮、超级狭长的身体和非常细小的四肢,像中国神话中的“龙”,曾有新闻报道发现了龙的幼崽,实际上是洞穴蝾螈。它可以适应水中生活,通过细长的身体摆动在水中游泳,它对于食物的要求很低,几个月甚至半年获得一次食物就能维持它的生存。但同时,这样的物种特别脆弱,食物是通过河流从洞穴外被带入洞穴,一旦河流发生了污染、或人类过多的进入洞穴对洞内河流等环境造成干扰,这些物种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我们应尽全力去保护洞穴生物,不随意破坏洞穴,不破坏洞外环境,我们要学会跟野生动物平和相处,共享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

以上就是这期“随影而学”与大家分享的洞穴生物,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