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衛青的身世

漢武帝一朝,用兵四方,一批將星隨之湧現。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當屬抗擊匈奴的名將衛青。

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衛青可以說是武帝手下對匈奴作戰的頭牌戰將了。但這麼一位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名將,出生卻非常卑微,早年經歷也很坎坷。

首先,衛青的姓氏就有問題。

按照慣例,衛青應該姓鄭,因為他父親姓鄭。衛青之父,《史記》和《漢書》都管他叫鄭季。鄭季是個小吏,在平陽侯曹壽家當差。一來二去就跟曹府裡的一個女子發生關係了,這個女子叫“衛媼”——“媼”是對婦女的通稱,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是“衛阿姨”的意思。

鄭季跟衛媼私通,生下了私生子衛青。但是鄭季和衛媼又各自有家庭。《史記》說衛媼是平陽侯曹壽的妾,《漢書》則只說衛媼只是曹府的一個女僕,不是妾。我個人認為《漢書》的記載更可靠。試想,鄭季跟平陽侯的妾私通,又生下孩子,還竟敢把孩子養在平陽侯府裡——那平陽侯的臉還往哪擱?豈不是“悶聲作大死”?

少年時代的衛青曾經回到父親鄭季身邊。鄭季一家都不把衛青當自家人看待,而是派他去放羊,視作奴僕。後來,衛青碰到一個會相面的人,此人告訴衛青,看你這面相,將來要大富大貴,肯定能封侯。這話連衛青自己都不信,他對這相面人說:我生下來就是做奴僕的命,能少捱打少捱罵,就謝天謝地了,哪還敢奢望封侯啊?

古人有句話講得好,叫“莫欺少年窮”。當日衛青周圍的人,豈能料到這個窮小夥能成為威名赫赫的大將軍?

命運的轉機

衛青成年以後,從鄭季家中回到平陽侯府當差,鞍前馬後地伺候平陽侯的太太,也就是漢武帝的姐姐,陽信長公主。

衛青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姐姐,叫衛子夫,也在平陽侯府裡。衛子夫的歌唱得很不錯,在平陽侯府裡面算是一名歌手。

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建元二年(BC.139)的春天,漢武帝過訪平陽侯府。陽信長公主預先準備了十多名美女,想趁這個機會進獻給漢武帝,漢武帝一個都不感冒。擺開酒席之後,公主叫衛子夫來唱歌助興,誰知漢武帝一見衛子夫便看中了她,宴後把她帶回宮中。

臨別之際,陽信長公主送衛子夫上車,拍著衛子夫的背說:“即貴,無相忘!”(《史記·外戚世家》)你若貴寵,可千萬別忘了我啊。連長公主都要對衛子夫說這話,可見當時漢武帝對衛子夫那個喜歡勁,預示著這個出身貧寒的女子前途大有可觀。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子夫受寵之後,她的哥哥、弟弟都被授予官職。元光六年(BC.129),匈奴軍隊騷擾邊境,漢武帝派遣四位將軍領軍出擊匈奴,其中有一位就是衛青,他被漢武帝拜為車騎將軍。這是衛青平生第一次接受軍事任務。但他不負重望,率部打到龍城——那是匈奴各部落集會、舉行祭天儀式的地方,並且斬首七百級。

而其他三位將軍的表現,卻都乏善可陳:公孫賀無功亦無過;公孫敖率領的軍隊損失百分之七十;號稱“飛將軍”的李廣還被匈奴生擒,虧得身手矯健,逃亡而歸。相比之下,衛青的表現更顯出類拔萃,於是被漢武帝賜爵關內侯。

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衛青

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李廣

衛青的軍旅生涯可以說迎來了一場“開門紅”。但有些奇怪的是,在這次戰役中,就連李廣這樣優秀的職業軍人都慘遭敗績,衛青奴僕出身,又是第一次和匈奴作戰,他怎麼就能打勝仗呢?

《資治通鑑》裡有幾句簡單的總結。首先,衛青這個人能力不錯,“善騎射,材力絕人”,騎馬射箭都可以。其次,衛青性格不錯,能夠禮遇士大夫,照這樣推斷,衛青應該是一個挺謙虛、能聽得進意見的人。第三,衛青作風不錯,能善待士卒,對這些小兵小將都挺好,手下的這些人也都樂意為他賣命。

概括以上幾點,司馬光稱讚衛青“有將帥材”,是做將帥的料子。最後司馬光把衛青這位將才的發掘,歸功於漢武帝:“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資治通鑑》卷十八)衛青的功勞,也是靠漢武帝慧眼識英才,知人善任。

我專門要講《資治通鑑》的這個觀點,是要拿它和司馬遷在《史記》裡的觀點作一個比較。我們以前講過,司馬遷認為漢武帝對匈奴作戰,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卻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關鍵就在漢武帝不會用人。所以司馬遷感慨“唯在擇任將相哉,唯在擇任將相哉!”(《史記·匈奴列傳》)但是司馬光通過衛青的例子,下了一個很明確結論,漢武帝不是不會用人,而是很會用人。

次年,也就是元朔元年(BC.128),衛氏姐弟更重要的人生轉機來了。這一年,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漢武帝的長子劉據。這一年漢武帝二十九歲了。放在今天,二十九歲養孩子,也算晚生晚育。因此漢武帝非常高興,立馬冊立衛子夫為皇后。

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由於這層關係,衛青也就更進一步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和信任。當然衛青自己也很爭氣,屢立戰功,逐漸成為抗擊匈奴戰場上最重要的將領。所謂“英雄不問出處”,當你功成名就、萬人景仰之後,也就沒人會在乎你的出身了。此時的衛青,可以說是前程似錦,扶搖直上。那麼在以後對匈奴的戰爭中,衛青又有怎樣突出的表現呢?

大將軍的誕生

關於衛青一生和匈奴的作戰次數,司馬遷作過一次統計:“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最”字在這裡是表示總計的意思,包括前面提到元光六年(BC.129)的那次戰役,衛青一共和匈奴打過七次大仗。

這裡出現一個稱號:“大將軍”。“大”字在我們漢語裡面經常表示讚賞、讚揚的意思。比如這位學者學問特別好,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學者”,這位廚師的菜做得特別棒,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廚師”。將軍也有這種情況,這位將軍特別威猛,或者在軍隊裡面比其他將軍更有地位,可以稱之為“大將軍”。

但衛青的這個“大將軍”,可不僅僅是一種虛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職位。因為戰功,漢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而且講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一提到大將軍,一般都指衛青。由此可見大將軍應該是一個地位非常高、而且很具有榮譽性的武將職銜。

大將軍的地位高到什麼程度呢?宋末元初的學者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鑑》的時候說:“漢大將軍比三公”。漢初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官僚集團的最頂端了。大將軍和這些官員一個級別,也就是說它處於整個文武官僚系統的頂端。

一代將星的成長之路

那麼,衛青究竟怎樣實現了戲劇化的人生反轉?

元朔五年(BC.124),衛青第四次率領軍隊出擊匈奴。匈奴方面負責阻擊衛青的,是右賢王的部隊。匈奴的組織制度,在單于下面設有左、右賢王,分管東西部地區,地位非常高,相當於單于的左右手。但這位右賢王和衛青交鋒,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過於輕敵。他以為漢軍離他距離尚遠,晚上就大擺酒席,喝得酩酊大醉。誰知就在當晚,衛青率領的漢軍突然出現在他面前,把右賢王率領的匈奴軍隊包圍了。

右賢王的酒一下子就被嚇醒了,但已來不及組織抵抗。這位匈奴大貴人只帶著一名小妾,在幾百名騎士的保護下,突圍而去,連夜狂奔數百里,總算保住性命。衛青大獲全勝,戰果豐碩。雖然沒有抓住右賢王,但抓住了右賢王麾下的小王十餘人,其他男女俘虜一萬五千多名,繳獲的牲畜更是多達幾百萬頭。

衛青率領著部隊、解押著戰利品撤回漢朝邊境的時候,漢武帝也已經得到這令人振奮的捷報。漢武帝就派遣使者,手持大將軍的印信,“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立號而歸。”(《漢書·衛青霍去病傳》)漢武帝興奮得都來不及等衛青回到朝廷以後再行封拜,直接派使者在軍中就拜了。之前其它幾支各自獨立、共同出擊匈奴的軍隊,這時候也統一歸衛青指揮、節度。

想想漢朝多年的軍事屈辱,衛青打出這麼漂亮的仗,的確有理由讓漢武帝興奮。衛青班師回朝以後,漢武帝的高興頭還沒過去。除了提高衛青的待遇以外,漢武帝還打算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

這時,衛青謙退的品格就體現出來了。他對漢武帝說:

“ 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幸列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衛青這話講得多漂亮,打了這麼大的勝仗,沒有一句話表彰、誇耀自己。他首先把成功歸諸漢武帝——有了成績要先感謝領導,說是因為陛下神靈,才有這次大勝。然後推功給部下的軍士們,是因為他們捨命力戰,才有這樣的成績。至於自己的三個兒子,衛青說他們哪有半點功勞,不配享受這樣的榮寵。

漢武帝說,將士們有功勞我也是知道的,也要獎賞。於是這次和衛青一起出擊的將軍中,有七人封侯,三人賜爵。眾人皆大歡喜。

衛青的謙退讓功,不僅沒有使自己的封賞減少,反而贏得了眾人的認同和漢武帝的進一步寵信:“於是青尊寵,於群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資治通鑑》卷十九)

論受到漢武帝的尊寵,群臣當中沒有一個比得上衛青的,所有公卿大臣都對衛青禮讓三分。

衛青的人生轉折,固然開端於姐姐衛子夫的“裙帶關係”,但他的努力與為人,卻更值得我們留意。他立下了不世戰功,為人依舊謙虛謹慎,而且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如此兼具能力與情商的稀有人才,受到漢武帝非同一般的寵信,自然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