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患“大肥依賴症”,到底如何減量?

農戶患“大肥依賴症”,到底如何減量?

開春以來,戰疫情保春耕由南向北推進。肥料銷售與使用有哪些新變化?農戶“大肥依賴症”是否有改變?來了解一下遼寧市場情況。

農民患“大肥依賴症”

據遼寧錦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魏廣介紹,遼寧省玉米麵積約為3600萬畝,位於遼南的海城市年播種玉米近100萬畝。糧食產量一年一個臺階,這與農民對大肥的依賴分不開。儘管國家提倡使用有機-無機複合肥、生物肥,但農民在實際農業生產中,以追求高產為目的,並沒有減少大肥使用量。

海城市種糧大戶謝太中已經備好今年所需的100餘噸肥。“我計劃種植苞米、水稻各70垧地(一垧折15畝),每垧地大肥用量1600斤左右,但每垧還要增加300斤左右的生物菌肥。而前些年一垧地大肥用量也就是1300左右。現在不僅大肥沒減,還增加了新肥。”種糧大戶劉寶強也表示,這幾年一畝地大肥投入量都超過100斤,較過去畝增加三四十斤,否則就感覺糧食要減產,心裡不踏實。

海城市奧豐農資銷售總監張斌表示,種地規模越大,越敢投入大肥。現在土地規模經營,主要靠大肥提高產量,規模種植戶比散戶用肥量畝高出至少5%左右。經銷商李永生認為,現在密植品種增多,為保證產量,大肥使用量每年還要增加10%左右。

“現在農民種地就是靠大肥撐著,他們也知道大肥多了會傷地。”海城市農化專家高凱祥說。大化肥對糧食增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讓部分農民患上“過度依賴症”,大肥使用量沒有負增長跡象。

“一炮轟”利大於弊

高凱祥說,由於施肥方式落後,農民大量使用化肥產生的實際效益低,資源浪費嚴重。多數農民把整個生長期用肥都拿到播種期一次性施用,這種號稱“一炮轟”式的施肥方式儘管有弊,但深受農民推崇,在遼寧佔到70%以上。

據謝太中、劉寶強、郭春勝幾位種糧大戶介紹,目前他們主要採用“一炮轟”,雖浪費,但省工、省時,一方面有效地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能解決旱田施肥施不進去的問題。

大肥施用如何減量

水稻種植戶郭春勝表示,有機肥投入量太大了,一公頃地要比現在的大肥用量多出將近一倍。如果大規模使用,施肥機械也得換,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多數人認為,有機-無機相結合,雖能養地,但增加產量並不明顯。“我們關心的是當年的投入產出比。”

海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董福金介紹,分層施肥或分階段施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從而減少化肥用量。但一些種糧大戶表示,人力成本也會隨之大大增加,現在人工費“高的怕人”。

魏廣表示,目前,新型肥料發展迅速,但應用技術與施肥方案的創新遠遠落後於產品的創新,導致農民對“大肥過度依賴症”長期不能得到解決,企業農化服務工作重心應由推廣產品轉移到制定施肥方案上來,克服為賣肥而賣肥。

中國農科院區劃所肥料專家張樹清表示,只有掌握最佳施肥比例和施用量,才能做到化肥的精準投放,才能從本質上實現減施增效目標。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辛景樹也認為,實現減肥增效與綠色發展,一方面要推進化肥精準減量,要探索建立不同地區的單位面積的施肥用量限量標準;另一方面調整化肥使用結構,調整產品比例、優化施肥方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