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宰相畫家的傳世孤本,其寓意成謎

《五牛圖》,唐代畫家韓滉的傳世孤品,雖然被歷代藏家視若珍寶,但卻幾經戰火和流亡。幸運的是,那五隻溫厚而倔強的黃牛,在經歷了1200多年的歲月風霜後,依然生動傳神,光彩奪目,令人歎為觀止。

《五牛圖》:宰相畫家的傳世孤本,其寓意成謎

命運多舛的傳世名畫

《五牛圖》自唐代問世以來,就成了歷代皇室和收藏家爭相收藏的寶物。

相傳,《五牛圖》第一次進入皇室是在宋朝。據記載,北宋的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曾經在《五牛圖》上寫過題跋,可現在畫上卻沒有。據此,有人猜測,由於宋徽宗的"瘦金體"非常有名,可以賣大價線,於是被人故意裁去了……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進犯中原,並很快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皇宮傾刻被毀,宋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虜。在現存的《五牛圖》畫面上可以看到兩方收藏印章,說明它在北宋滅亡後,並沒有被金兵掠去,而是流傳到了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的手中。北宋滅亡時,趙構慌忙南逃,逃亡中,趙構還沒有忘記帶上《五牛圖》。由此,我們也可以從側面看出這幅畫的珍貴。

南宋滅亡後,《五牛圖》流落到民間,先後被元代趙氏、孔氏、明代項氏等收藏。他們在《五牛圖》上題跋,或者加蓋上自己的收藏印章,為《五牛頭》的流傳提供了清晰的路徑。

到了清代,又出了一位喜好書畫的乾隆皇帝。他下諭旨收藏天下墨寶,《五牛頭》又一次回到了皇宮,被清宮內務府秘藏。乾隆皇帝在畫上留下了數則題跋和鈴印。此後,《五牛圖》在清宮沉睡了百年。直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搶走了中國大量的珍貴文物,《五牛圖》也在那場浩劫中流落到海外……

《五牛圖》:宰相畫家的傳世孤本,其寓意成謎

《五牛圖》的漫漫“回家“路

《五牛圖》在海外幾經輾轉,被香港企業家吳蘅孫買了下來。上世紀50年代初,吳氏企業頻臨破產,吳蘅孫自知無法再完好地保存這幅名畫,決定出售《五牛圖》。

《五牛圖》將被拍賣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都擔心財大氣粗的外國收藏家有可能將其收購,致使國寶再次流失海外。一位香港愛國人士立即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希望政府能出資收回國寶。

周總理果斷地給文化部下達了指示:鑑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並指示派可靠人員專程護送,確保國寶的安全。

文化部接到指示後,立即組織專家火速趕往香港。經鑑定,《五牛圖》確係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六萬港元成交。就這樣,《五牛圖》流落在外70多年後,又回家了。

隨後,《五牛圖》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有裱畫的專家孫承志先生主持修復。八個月後,裝裱修復完成的《五牛圖》畫卷,舊貌換新顏,名畫重又煥發生機。

《五牛圖》的遭遇,不禁使人想起中國的另一幅名畫《女史箴圖》,這幅東晉“畫聖"顧愷之的名作,同樣在那場浩劫中流失海外,至今還留在大英博物館。由於他們保護和修復技術差,如今已損毀嚴重,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遺憾。

《五牛圖》:宰相畫家的傳世孤本,其寓意成謎

《五牛圖》好在哪裡

《五牛圖》是最早以牛為專門題材的繪畫。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牛、馬、羊、雞、犬、豬,幾乎是同時成為家畜的,本無分貴賤,難言先後。然而,這些牲畜在繪畫藝術中的地位卻大相徑庭。雞和羊自明朝以後,因諧音“吉“和“祥”,所以頻頻亮相,豬和狗至民國仍難以入畫。

最先被畫家收入毫端的是可奔馳千里的駿馬。晉代畫作中,顧愷之在《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烈女圖》中就不止一次的畫過馭馬和奔馬,然而,牛跡杳然。到了唐代,韓滉這幅《五牛圖》,因其是最早出現的以牛為專門題材的作品,所以,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影響,當然非同凡響。畫家用簡練的線條和嫻熟的筆法,描繪了五頭形成兼備的耕牛,自然逼真,顯示出作者高超的繪畫水平。

在《五牛圖》中,一頭牛在低頭慢慢地食草;一頭牛翹首向前奔馳;一頭牛在回顧舔舌,露出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另一頭牛則縱趾而鳴,好像在呼喚著離去的夥伴;還有一頭牛在緩步跂行,似乎走向田頭,又彷彿耕田歸來,令人回味無窮。

《五牛圖》的作者韓滉,字太沖,長安人,唐德宗時官至宰相。傳說他做這幅畫時的情景是這樣的:

一次,韓滉與朋友談論繪畫,朋友問:”近來論畫者談及驢、牛、馬,皆認為是常見之畜,最難狀貌圖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見?"韓滉思索後回答:“此話有一定道理,因牛馬都是人們熟悉的家畜,畫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誤筆,人們就能發現,所以,一般畫家都不涉及此類題材。“他停了一下,繼續說:“不過,我以為自古迄今農事為天下之本,而耕牛則為農家之寶,只要畫家能夠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畫出特色的。"韓滉由此就藏在田間地頭,仔細觀察牛的活動,從而創作出了《五牛圖》。看來,古人也是深知“藝術源與生活“這一真諦啊!

《五牛圖》:宰相畫家的傳世孤本,其寓意成謎

《五牛圖》寓意之謎

關於《五牛圖》的創作意圖,歷來說法不一。

最早的解釋者是元代的書畫大家趙孟頫,他認為韓滉此圖,一在效仿梁朝陶弘景畫牛寓意的故事。

陶弘景是齊梁間著名的道士,他雖修道山中,但並未忘情世間,多次為蕭衍出謀劃策。蕭衍建立粱國後,幾次召他出山,他都堅辭不就,並且畫了兩頭牛:“一牛散放水草間,另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蕭衍看後,明白陶弘景不想在官場中受約束,也就不好再勉強他了。但縱觀韓滉一生,為官較為順利,從無退隱之意,似乎與此意無關。

《五牛圖》到了乾隆皇帝手裡的時候,他又做出了另外一種揣測,乾隆題詩道:“一牛絡首四牛閒“,是講韓滉的五個兄弟中,只有韓滉一人在朝為官;"弘景高情想象間",是指陶弘景的清高只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並不足取;“舐齕詎唯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這兩句包含了“丙吉問喘“的典故,大意是韓滉和丙吉兩位先朝的丞相,都能從大處考慮,真正關心老百姓的疾苦。這完全是從帝王的角度作出的解釋啊!

後世學者經研究認為,韓滉畫五牛比喻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而順的牛的品性,來表達自我內心為國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

《五牛圖》:宰相畫家的傳世孤本,其寓意成謎

《五牛圖》作為故宮博物院現存的珍品之一,被當代中國視為"鎮國之寶“,可見其價值不菲,藝術價值不朽。只可惜,善書善畫的韓滉留給我們的作品僅此一幅。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