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一)出行河南

出生在陕西铜川,在矿区长大,但不是本地人。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看到的户口本籍贯一栏,填写的是河南省新安县仓头公社仓西沟生产队,但从未回过老家,更不知道老家是怎样一个山川地貌,怎样个风土人情。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竟没有到过祖籍之地,想来也是人生一件憾事,丁酉年春日,拟到河南开封旅游,同时规划了新安县龙潭大峡谷行程,心想也顺道到仓西沟探访一下先祖的生存地,但在网络上查询新安县仓头镇行政区划时,竟然找不到仓西沟村,在百度地图上倒是能查到一个仓西村,这个仓西村和仓西沟村一字之差,不知是不是一回事?难道修建小浪底水库将村子淹没,全部移民了?当时纳闷了好一阵子。后来发现北冶镇有仓西沟村,对照地图,猜想大概是修建小浪底水库阻隔了仓西沟到仓头的交通,为方便管理就划归北冶镇了。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做一下到仓西沟村行程的功课,竟然发现交通极其不便,从新安县城乘车可以到达北冶镇,但网络上查不到从北冶镇到仓西沟村的任何交通信息,在地图上查看从北冶镇到仓西沟村大约有7公里。心想,到时候看吧,实在没车的话就步行过去,单程应该不会超过2个小时,时间规划充足点就行了。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4月18日开封行程结束后,乘坐火车列车到达新安县城,正在为怎样到仓西沟村发愁的时候,堂弟联合给我打了个电话,联系他住在新安县城的表哥接待我,恰好表哥熟悉到仓西沟村的路,大大方便了这次探索旅程。

当晚住在表哥家。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新安县有名的小丸药老辈人都喜欢用,在铜川市街道时常能见到叫卖“新安县消食丸”的,虽然几元钱一包,但在老人的心目中还是感觉有点小贵,居住在铜川的老新安县人平时也就买几包放在家里备用,到了新安县就想着多买点送亲友。吃过晚饭,表哥家的儿子带我到了一家买小丸药的,宣传的是祖传正宗厂家,买了一大卷,和老板合个影。

(二)探访祖籍地

次日一早,表哥用私家车把我送到村子,表哥还有事,我让他先走了,打算自己转一转看一看后步行走出山沟。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只身前往新安县仓西沟村探访,原本只想看看,感受一下先祖的生存地,没打算过多的滞留。我背着背包走在村子里很是显眼,还没等我开口问,就有人过来问我:“你找谁嘞?”答曰“不找谁,转转看看”,“这偏山老沟有啥好看的”。

我问道:“这村子里有姓刘的没有?”身旁的人笑了:“你问错了,你应该问有多少不姓刘的,我告诉你,只有几户不姓刘,剩下都是姓刘的”,忍不住好奇又问我:“你是干啥的?问姓刘的干啥?”我说:“我姓刘,老家就是这里的,从来没来过,过来看看”。

“你是哪的?”

“陕西铜川,知道铜川不?”

“有煤矿的铜川?”

“对”。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听到我是来自铜川的,围观的人顿时议论纷纷,说赶紧找谁的话,然后一个人就向村子的一头跑过去了,我纳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一个人跑了过来(后来知道是新堂公),再次确认我是来自铜川的后,激动地说:“修家谱呢,正愁着找个铜川那边的联系人呢,你就来了,太好了!”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问了我是谁的后人,似乎一下子就熟悉了。给我介绍了续修家谱的事以后,他就开始打电话,让我直接和主持本次续修家谱的法明公电话联系。法明公居住在新安县城,根据我的行程,约定在新安县城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想自由自在的在村子里和水库边转转已经不可能了。族亲建议我既然来了就去祭拜一下祖先,我来的时候没有准备祭祀用品,问村子里有没有卖的,告诉我村子里的小卖铺只有油盐酱醋之类的,要买祭祀用品需要到镇上,然后族亲用三轮车,拉着我到十里外的镇上买了一些祭祀用品,然后又拉着我到了祖茔祭祀祖先。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老村子和祖茔已被小浪底水库淹没,春季恰是枯水期,老村子和祖茔都露出水面,祖坟已是一处平坦坡地,没有了坟头,也没有墓碑,族亲给我指了指我的高祖、曾祖墓葬的大致位置,没有供桌、没有香炉,就将祭品摆在地上,上香,烧火纸,磕头,放鞭炮等简单仪式进行祭拜,陪我的族亲将贡品抛洒在地上,嘴上念念有词。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祭拜完以后,坐着三轮车到了老村子的位置,房屋除了还能看到一些墙基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了,当年没有拆除的祠堂,在多年库水的浸泡下也已经坍塌了,倒是一些窑洞还能看到旧貌。一路上族亲还给我讲述了刘氏轶事和周边地名来历,似乎在三轮车的颠簸中,也被我忘得差不多了。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现在的村子是新村,老村庄原在沟底,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淹没了老村,大部人家移民到了原阳县,村名依然叫“苍西村”,小部分人家从沟底搬迁到半山腰,建设了新村。新村依然很偏僻,族亲告诉我,好像有规划,现在的村子要往10里外的公路附近搬迁,不知什么时候实施。

(三)石井镇与龙潭峡

在族亲家吃过午饭,用三轮车送我到刘黄村附近的公路边,然后乘坐中巴到石井镇,找一家宾馆住下来,准备次日游览龙潭峡。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老石井镇原在山沟里,也早以被水库淹没了,现在的石井镇是新迁建的。镇子不大,半个小时就在街道转了一圈,向当地人询问到龙潭峡方向和乘车地点,淳朴的老乡很热情给我指点,并告诉一定要到他给我指的乘车地点坐车,其他地方可能会遇到黑车,胡乱要价钱。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镇街道的南边是石井镇移民集中居住地,镇政府对移民街道两边的住房进行外观装饰,打造以豫西民俗、历史、文化及特色建筑为核心的吃、住、游、购、娱、乐一体化步行商业街---石井老街。正在建设的商业街暂时没有什么生意门市,一老者在门前晒太阳,他告诉我,原住户绝大多数移民到了孟县等地,只有少部分住户搬迁到新镇子的街道里。黄昏后的古镇,街道没有嘈杂声,没有叫卖声,漫步在街道,显得凉爽、宁静。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次日一大早,在街道仅有的几个早餐点匆匆吃过早点就乘中巴车到龙潭峡路口。路口到龙潭峡大门大约有6.5公里路程,路口有摆渡三轮车,拼车每人10元。

老辈人称龙潭峡为龙潭沟。龙潭峡是国家AAAAA级景区,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谷内关峡相望,峡秀谷幽。龙潭峡水系景观一般,一条溪流不急不躁,安静的穿越峡谷。但龙潭峡的岩石很有看头,红岩层叠,展示亿万年大自然书写的画卷。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已开发的峡谷游览区进深大约10公里,上午8:30进入景区,一路游览拍照,行进速度较慢,12时许到达景区末端。原路返回速度相对较快,约14:30到达山门口,然后乘坐洛阳---龙潭峡的旅游大巴赶赴新安县城。

(四)加入修家谱团队

上车后就开始与法明公电话联系,再次确定见面时间和地点,是在新城的一个餐馆。到达县城后,先找一家宾馆安顿下来,稍作休息后就赶往约定的餐馆,接待我的是法明公和进才公,主食吃的是新安县特色小吃“烫面角”。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法明公给我讲解了修家谱重要性和主要工作,对于修家谱我一点也不懂,主要安排我联络及采集铜川乡亲信息。

耄耋之年的法明公是本次仓西沟刘氏家族续谱总策划,他的愿望是不遗漏一户族亲。当让我和身居铜川的甫选公担负起铜川乡亲的联络及信息采集工作时,我爽快的答应了,原以为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回到铜川真正开始联络乡亲、采集信息的时候,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以为很简单的工作,原来是如此的艰辛(这是后话)。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受领了续修刘氏家谱的工作,当晚就预定了次日回程车票,想早点回铜联络乡亲。晚上翻看微信,进才公朋友圈发了自己画的牡丹画,我很谨慎的在评论区留言:“能求一幅画吗?”不一会,进才公就给我打过来电话问我要多大一幅画,我说准备挂在客厅背墙,他说给我选最大的一幅,明天早上送到宾馆。次日一早,进才公开着他的老年代步车给我送来了他的画作,我有点受宠若惊。

(五)联系铜川族亲

家谱显示,迁居到铜川的族亲分布在史家河、王家河、红旗街、桃园、鸭口、陈家山、下石节、陈家河、老庙沟、柳湾、棋盘等地。回到铜川后,先联系到了甫选公,根据名册开始分头联系族亲。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我小时候就感觉亲戚太多,近亲都认不全,就更没有接触过五服以外的族亲了。老一代人当年走出仓西沟到陕西铜川讨生活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甲子,他们年龄已经很大了,许多人已经离世,其后人相互之间很少走动,甚至无来往,寻找起来很费周折。

我大伯参与了三十年前的那次修家谱,但他已经九十高龄了,常年住院,虽然他很热心,甚至还想亲自跑,我却不敢太麻烦他。名单中的族亲也就只有一个曾经的住址或方位,虽然现在公共信息、通讯、交通足够发达,但联系散居在铜川的族亲也确实不易,有些跑几次都没有头绪。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解放前河南人口稠密,多灾多难,抗战时期开始,大批的河南人沿铁路线逃荒到各地,一部分人到了铜川。当时的铜川有国民政府官办的同官煤矿和很多私人小煤窑,挖煤凭力气吃饭,能挣到钱,亲友互相介绍,来铜川的河南人越来越多。解放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接管同官煤矿,后改组为铜川矿务局,随着众多大型煤矿的开工生产,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河南举家迁的铜川的枚不胜举。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我们家祖辈、父辈是一九五〇年八月,举家从河南省新安县仓西沟村迁徙到陕西省铜川市,已经生根繁衍近七十年。二〇一七年春节大家庭成员在铜川老区多乐酒店相聚进行团拜,共同欢度春节!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幸福美满的生活!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因为我没有到退休年龄,平时还要正常上班,联系族亲只能在周末进行,联系和登记信息的过程,前后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实际上,最难的不是找到族亲的联系方式,而是与族亲的沟通和信息登记。比如,好不容易得到了乡亲的联系电话,当电话打过去,核实乡亲姓名无误,自报家门并告知仓西沟刘氏续家谱之事后,对于我这个“陌生人”的电话,基本上都会把我当成电信诈骗进行提防,多数人会进一步核实后会提供家庭人员信息,但也有少部分人不听解释、不见面、不告诉工作单位和住址,在不厌其烦的多次电话联系之后,才谨慎的提供家庭人员信息。

(六)一点点感想

在乡亲的信息采集过程中,在与族亲攀谈之中,不管是较年长者或是较年轻着,常常听到他们有意或无意之中说出的一句话是“续家谱没意思”,而我竟无言以对,这不由得使我常常陷入沉思,也常常的问自己为什么?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我仓西沟刘氏家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从图表中的家庭迁徙和人口变化上就能隐约感受到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修续的家谱能做为中国历史长河的一个补充,我参与其中,内心会有一种自豪。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以乡土做为我们的根。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现代农业会逐渐代替传统的农耕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也必将离开了乡土,慢慢地融入城镇之中。家谱就是深植于故乡的根,它能抚慰漂泊在故乡之外的那颗浮躁的心。

社会不断进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今后的修续家谱也必然会更艰难,每一次修续家谱都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过程。谁也不知道后世还会怎样变迁,作为刘氏子孙有责任做好当下。我有幸参与到本次的修续家谱之中倍感荣幸。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家谱的图文设计、文字整理、编撰、排版等工作,是由七十岁的子林公完成的,对年近古稀的他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不由的我万分钦佩。续修家谱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当年对存疑或有争议的问题到济源南姚刘氏家庙考察;在交通、通讯不便、信息闭塞,甚至经济困难的当年,前人在修续家谱中,没钱坐车步行几百公里寻找族亲,甚至饿晕在路上,不由的我感慨万千并肃然起敬。想想自己的一点付出,感觉也就微不足道了。


往事回顾:参与新安县仓西沟村续修刘氏家谱散记

海民 庚子年春日于铜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