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中甲幾十支球隊,如果培養方式正確,國足怎麼會缺人才呢

中國足球職業化以後,隨著當年第一批專業改職業的那批隊員退役,男足男籃的水平都在下降,僅僅是聯賽職業化了,而青少年訓練確根本沒人投入了,草臺班子的職業隊猶如過江之鯽,年年換老闆年年換企業,這種狀況誰去投資青少年訓練,投資青少年訓練的都是騙錢為主。高豐文當年開青訓班,食堂開飯唯一葷菜是炒雞蛋,而且是其老婆親自掌勺分雞蛋,而且竟然是當著足球之夜的記者攝像,錄得清清楚楚,連伙食都剋扣成這樣,還怎麼訓練青少年。

中超中甲幾十支球隊,如果培養方式正確,國足怎麼會缺人才呢

好的足球運動員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是天賦。巴西今天的暗淡,正是歐洲聯賽的金錢抹殺了巴西球員的天賦。從舉國體制到作者所謂的足球工業,最大的差別是沒有錢的孩子就喪失了學習足球的機會,而有錢學足球的孩子99.999%都是沒有天賦的。隨著所謂足球工業的到來,職業隊從運動項目變成了炫富和媚上的名利場,工業化足球體系下的中國足球沒有希望,未來的中國足球沒有希望。

中超中甲幾十支球隊,如果培養方式正確,國足怎麼會缺人才呢

中超甲A幾十個球隊,都把青訓納入人才梯隊建設,如果培訓觀念和方法扭轉對了,能力是巨大的。每個隊自己在基層尋找好苗子,從小自己培養,逐級提升,自己的基層教練考核小球員的意識觀念配合為主,一場比賽就能看得出來,還是不難的。其實就是照搬歐洲的青訓體系,以前也是這麼做的,只是培養的方法和目標走偏了。觀念糾正過來了,其他都不難。沒道理歐洲能做好,日韓能學好,咱們就死活學不會吧。

中超中甲幾十支球隊,如果培養方式正確,國足怎麼會缺人才呢

個人看球快30年,現如今仍活躍在野球場子裡面,踢球的人目前不是多了,而是越來越少,本人從業系統的地級業餘足球比賽辦了4年就結束了,因為湊不齊人,都說要從娃娃抓起,自己作為家長都給不了孩子最初的耳目渲染,哪來的青訓體系的挖掘和培養。我朝民間這種光說不練的特徵實際也反映了足球群眾基礎的薄弱和足球文化的缺失,本省曾是全運會足球項目的強隊,也為國家隊輸送過不少人才,現如今既無中超隊,這些年也沒有像樣的青訓苗子的消息,這也從側面佐證上述並非信口開河。總之,沒多少人喜歡踢球才是基礎原因。

中超中甲幾十支球隊,如果培養方式正確,國足怎麼會缺人才呢

中國足球已淪為亞洲二流末甚至三流,當年中國在亞洲成績不好只是運氣不好,但是還是總體和日韓一個水準的,好歹也算種子隊,覺得已經是最黑暗時刻了,好多球員感覺本來該是世界一流球員,只是被體制耽誤,當時各種改革總覺得幾年後要起來了,結果反而沉底了,佔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投入和足球熱情都不低,怎麼能是這種結果?真是匪夷所思,中國足球真是讓人痛心,我們的足球發展模式就只是一種改良版體工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