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長子,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子。因朱標先於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被諡稱懿文太子。


朱標在13歲時,便被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為太子。當時雖仍處於亂世,但其父朱元璋早已是一方諸侯,並憑藉其出色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完成了建國大業因而,朱標從小便沒有經受戎馬倥傯和生活磨難。因而,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他,自幼就生性聰穎、為人忠厚。長大後更是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了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也自然不可避免地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因父皇朱元璋在鞏固江山上採取的是比較殘酷的猛政,這讓在相對安逸的環境里長大的朱標無法接受,因為他認為,朝廷應當崇尚仁政。這與父皇的執政理念有明顯的衝突。但他又無法說服那位生性多疑的父皇,只得墊伏在父皇的羽翼之下。尤其是在母親馬皇后去世後,更是少了父子之間的緩衝地帶。為了讓父皇採納自己的建議,朱標也曾試探性地與父皇交流,可父皇總是以那句頗有分量的“等你做了皇帝再說!”的話,徹底封鎖了朱標的嘴巴,就這樣,頗有韜略的朱標卻成了宮中的一隻政治孤鳥,只得無奈地收起羽翼。可最終也沒有等到繼位,反而死在父皇朱元璋的前面了。
從表象上看,朱標作為大明江山的第一代儲君,有著太多的自身優勢,似乎天生就該龍行虎步,一路順暢。然而,透過這些表象,進入歷史內核,就不難看到,他相對短暫的一生,實則始終都處在其父朱元璋的陰影和淒厲殘忍的政治鬥爭漩渦之中,從而使他在繼位之路舉步維艱。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滅元稱帝,改國號為大明,順利地完成了建國大業。

這位開國皇帝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僅靠自己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贏得了天下,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因此在治國方面,朱元璋沒有重複元朝末期的暴政,但卻提倡以猛治國,運用法庭監獄特務和死刑鎮懾官民,從而建立自己的威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朱元璋實行猛政的做法雖然看似殘酷無情,但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都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並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因此也很少有人對朱元璋的統治提出質疑,只有他的長子朱標時常與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孩子,既是嫡子,又是長子,因此一出生就掌其據理力爭。
握了繼承父業的權力。據記載,朱標生於公元1355年,當時朱元璋已經在軍事上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並早已是一方諸侯,而長子的降生則更多地激發出了朱元璋想要成就大業的雄心。與此同時,他也迅速制訂好了一套培養朱標的計劃,在其稍長之時就開始讓他拜有名的儒學家為師,如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就是公元1367年,朱元璋自稱為吳王后,朱標也隨即被立為世子。第二年,明朝其中之一。


建立,朱標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個新王朝的第一位太子,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儲君生涯。
建國之後,朱元璋一邊忙於國事,一邊也不忘繼續加大對朱標的教育力度,以培養出理想的繼承人和未來的明智之君為此,朱元璋特意在宮中設立了大本堂,收集各種古今圖書,並聘請各地名儒為太子和諸王授課。同時,朱元璋還認為,作為一個皇位的繼承人,不僅要有廣博的學識,而且也要有一顆剛正不阿之心,只有心正了,才能將事情做到最好。因此,朱元璋又專門選招了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讓他們給太子傳授禮法,並控制其一言一行,要求他凡事都按禮法行事。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此外,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希望他可以體會到創業和守業的艱辛。據說,在朱標還是世子時,朱元璋曾派他去祭拜祖墓,希望他可以離開衣食無憂的生活,親身去體會舟車勞頓,並藉此來體察民情,瞭解民間生活的疾苦,這樣在他繼承帝位後才可以更好地勤政愛民。
在對太子的教育上,朱元璋可謂費盡了心機,然而朱標也沒有辜負父親對他所寄予的厚望。由於教育有方,因此,雖然身為皇族之後,並且從小就錦衣玉食,但朱標卻絲毫沒有其他貴族弟子身上的那種紈絝之風,而是溫文爾雅、忠厚善良,再加上生性聰穎、勤奮好學,所學的知識都能融會貫通,年紀輕輕便頗具王者的風範。
朱標身上所體現出的優秀風範,讓朱元璋看在眼裡、喜在心間。於是在1377年,朱標22歲時,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便開始帶著他每日與朝臣見面,並要求大臣們將一切政事都先交給太子處理,然後再交給皇帝作決斷。這樣一方面可以讓朱標提前熟悉國政,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在協助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時,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到父親在治國方面的原則,以及勤奮的作為和處世的用心,從而為其將來管理國家奠定基礎。


也正是在協助父親處理國事的過程中,朱標與朱元璋之間的矛盾才日益明顯起來。這對父子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出身貧民,一個則出身顯貴個嚴酷,一個寬大;一個在軍事上有卓越的才能,提倡以猛治國,一個則從小接受儒家思想,且生性忠厚,主張實行仁政兩人在思想作風和處世方式上都大相徑庭,偏偏朱元璋還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在處理政事上很少聽從他人的意見,甚至皇太子也不例外。
對於父親的專橫與獨行,朱標所能做的只有一味地等待,但他卻顯然不甘於這種等待,他多次向父親提出各種治國之道,卻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斷然否決,使得朱標在挫敗之餘也飽受精神上的巨大壓力,一腔熱血無法施展,真可謂是有苦難言。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朱標雖然仁慈、寬厚,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也埋藏著像他父親一樣的倔強。

他雖然深知朱元璋忠於嚴猛之政,但卻始終不願順從,而是與父親據理力爭,毫不懼怕自己的言行會觸怒龍顏。實際上,此倔強的內心,在朱標尚未和朱元璋一起處理政事之前就有所體現了。
公元1374年,孫貴妃去世,朱元璋要求太子為貴妃服喪一年,但卻遭到了朱標的拒絕,理由是不合禮法。這件事讓朱元璋十分憤怒,甚至想要用劍刺向太子,幸而在其他人的勸說下才平息下來。生性仁厚的太子,為什麼會不願為貴妃服喪?人們猜測這很可能與他不為人知的身世內幕有關。
據明末清初的潘檉章等人的考證證明,朱標並非像正史中記載的那樣是馬皇后的兒子,而是朱元璋的另一個妃子李氏所生。其生母為什麼會被改成馬皇后,人們不得而知,或許只是想要讓其繼承人的身份更加正統。如果這個說法屬實的話,那麼可想而知,從小就不能確認和接近生母的事實一定賦予了朱標更多的痛苦和無奈因此,拒絕為父親其他的妃子服喪,表面上是要遵從禮法,但實際上卻似乎像是朱標對自己的痛苦和不滿情緒的一種發洩。


朱標雖然有可能不是馬皇后的親生兒子,但這位皇后對朱標的情意卻是並不比別人少。在朱元璋與朱標之間產生分歧之時,馬皇后通常都會從中調和朱元璋雖然獨斷,但也並不是冷酷無情的人。據說,有一次,朱元璋在征戰時落敗,受傷後險些被敵兵抓獲,幸而馬皇后將行動不便的他背在身上逃脫,才沒有落到淪為戰俘的境地。朱標在得知這件事後,便將其繪成了圖像,一直帶在身上沒想到這張圖像在日後卻發揮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日,朱元璋再次大開殺戒,太子立即勸告說“陛下這樣濫殺無辜,恐怕會傷了宮廷內部的和氣。對於太子的勸告,朱元璋當時沒有反駁,但在第二天卻故意將一根帶刺的木棍放在地下,叫朱標拿起。在看到太子猶豫之時,朱元璋說:“我知道你看到這上面有刺不敢拿,所以我幫你先把這些刺去掉,再交給你才是對的這就像我現在為你殺掉天下的壞人一樣,只有都殺光了,你才能做好這個皇帝。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對於父親的這番言論,朱標並不認同,他說:“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臣民。”此話令朱元璋更加氣憤,隨手就拿起椅子追打太子。朱標眼見逃不過父親的責罰,而且當時馬皇后已經離開了人世於是他只能將隨身帶著的繪有馬皇后救朱元璋的圖像假裝掉在了地上。朱元璋看到圖後,想起了馬皇后的舊情,也記起了她曾經多次出面調節他們父子的矛盾,因此便暫時平息了怒氣,沒有再對太子進行體罰。
由此可見,馬皇后可謂是減緩這對父子之間矛盾衝突日益激化的一條紐帶。
然而,儘管如此,朱元璋和朱標之間的爭執卻仍然時時都在上演,並且在馬皇后過世後變得更加頻繁,也更加尖銳。
朱元璋統治時期,為了消滅內部的敵對力量,鞏固皇家統治,他時常大開殺戒,完全不顧一些將相過去的汗馬功勞,甚至也不顧及親戚情誼和兄弟友愛,這讓朱標分不滿。有一次,朱元璋欲誅宋濂。因為朱標從小便跟隨宋濂學習儒學,所以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朱標立即來到父親面前替恩師求情。但朱元璋卻對他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赦免他吧。”這句話一語雙關,不僅拒絕了朱標的求情,同時也似乎暗含著要他擺正自己地位的意義,提醒他不要對皇帝的所作所為妄加干涉。


另外,還有一次,朱元璋讓朱標對一些刑囚之事進行審決,並令吏部尚書詹徽對太子進行輔佐。但在審決的過程中,朱標與詹徽卻產生分歧,前者欲寬,後者欲重。對此,朱元璋最終採取了詹徽的決定朱標不服,於是爭辯說:“立國應當以仁為本。沒想到此話卻又一次引起了朱元璋的憤怒,他生氣地說:“難道你想要自己當皇帝,以此來教導我嗎?”此話讓朱標無言以對,並心生畏懼。
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朱元璋雖然給太子提供了接觸和學習處理政務的機會,但卻沒有給他最終裁決的權力,甚至還在朱標的多次據理力爭中對他產生了懷疑。這不僅讓朱標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時也使他們父子間的分歧日漸擴大,衝突不斷升級。在被立為皇太子後,朱標不僅沒有享受到這個身份的特權,反而終日生活在等待、緊張、鬱悶甚至驚恐之中這些都給他造成了難以言狀的心裡摧殘,並且也消耗著他的生命力。
據說,在經歷了與詹徽一起審決刑囚的那件事之後,沒過多久,朱標便染上了重病,並於1392年不治而亡,享年37歲。皇太子的離世讓朱元璋十分悲痛,他下令為朱標舉行了極隆重的葬禮,並賜諡號“懿文太子"。
然而這些對於朱標來說,卻都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他出身於帝王之家,卻沒能享受到天倫之樂,從小便在極端的約束和壓力中長大他整整做了25年的儲君,雖然躊躇滿志,卻一直都沒有機會進行施展,能做的只有等待,但等來的卻是無情的病魔。這一切的一切,都無疑讓本該是一個幸運兒的朱標最終卻變成了一個歷史上的悲劇人物。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出身皇家,且貴為太子,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然而對於心地善良崇尚仁愛和缺乏心理承受力的朱標來說,太子之尊卻沒有給他帶來應有的幸福,反而成為毀滅其生命的負資產。

朱標一出生,就具備了繼承其父權位的資格,且被朱元璋寄予厚望,從小就接受了嚴厲的管教。特別是在他被立為太子後,一言一行都被嚴格地限定在禮法的範疇內。使朱標失去了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只能在漫長而又無奈的等待中接受政治的煎熬。特別是當他與明太祖的矛盾分歧日趨激烈時,更是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最後,在多重因素的折磨下,終於尚未來得及登上他孜孜以求的皇帝寶座,就過早地先他父皇而去。


更令人悲哀的是,因為朱標的特殊身份,他從小不僅很少能夠享受天倫之樂,同時也無法像常人一樣沐浴人性的光輝。而作為政治人物,他也一直生活在鬱悶和等待之中,至死都未獲得自我做主、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朱標無法擺脫政治干係,摻和在宮闈驚變之中

朱標的一生雖然尊貴,但卻始終陷在政治思想的矛盾衝突之中一方面,他所接受的教育告訴他,天下應以仁治為先而不能採取血腥與殘暴但另一方面其父朱元璋所推行的政策,卻恰恰違背了這一宗旨。這些都給他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使其最終因無法擺脫心理負擔而提前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不管時人抑或後人對朱標賦予了多少美好的希望和設想,也不管後人給他套上了怎樣的美麗光環,但卻始終都無法改變他鬱鬱寡歡的人生經歷,也無法讓他擺脫隱藏在榮華富貴之後的悲痛與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