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近萬名服務專員做企業“貼心人”

成都近萬名服務專員做企業“貼心人”

3月23日,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作業現場。 新華社發

成都青白江歐洲產業城管委會運營部專員易磊每天都會到四川能投華鼎國聯動力電池項目上轉一圈,週末也不例外。最近有3名外籍專家來蓉,易磊作為企業服務專員,不僅要為企業正常生產提供專項服務,還要和企業一起做好這3名外籍專家的隔離觀察。

駐點蹲守企業生產一線,為企業解決實際難題。3月26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要求,要繼續深入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發揮好專班專員作用,持續推動有效投資、穩產滿產、幫扶解困,進一步提振社會預期,激發經濟活力,凝聚發展信心。

蹲點一線

見證企業從疫情防控

到穩產滿產的全過程

崇州市大劃街道紀工委副書記艾晰作為企業服務專員,已經在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蹲點服務了一個多月,艾晰見證了企業從疫情防控到復工復產再到如今穩產滿產的全過程。

“口罩、消毒液、酒精這些物資平日就要儲備,還要保存在安全地方。”艾晰說,為企業服務的同時,也是自己知識積累的過程。“捷普作為供應鏈中游企業,上游原材料不能斷,下游的服務深加工企業也必須保障。”艾晰現在說起這些,頭頭是道,甚至不時能從口中蹦出芯片、元器件、貼片等專業名詞。

在艾晰看來,“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不僅僅是為企業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還要讓服務部門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要做企業服務‘貼心人’,首先還是要對企業或者行業有一定了解,要‘懂行’才行。”艾晰說。

將貼心的服務送到企業,為企業應對疫情和恢復生產保駕護航,這讓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對在成都投資更有信心。記者瞭解到,今年訂單客戶對企業的供應鏈和危機處理能力非常滿意,明確會在業務擴張時優先加大訂單量。

市農業農村局規劃園區處處長柳柬近日來變身白家食品公司服務專員。到崗當日,便得知該公司新招聘的工人健康證辦理耗時較長,影響企業復工復產後,柳柬馬上協調龍泉驛區農業農村局著手解決。當天龍泉驛區中醫院便組織醫務人員對白家食品公司新招聘的49名員工進行健康證辦理初檢,同時加快新入職員工的健康證辦理進度,兩天內全部辦理完成。

易磊、艾晰和柳柬這樣的服務專員全市並不少,“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市級部門共派出884名服務專員,各區(市)縣派出8990名服務專員駐點服務企業、一線解決問題、細化落實幫扶政策,有力推動了復工復產復市,近萬名服務專員成了企業復工復產到穩產滿產的服務“貼心人”。

量身定製

具體舉措幫助市場主體

堅定投資生產信心

早在2月6日,我市便印發了《關於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從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支持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補齊短板加大項目投資力度、著力穩定居民消費發展新經濟新業態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舉措,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

“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堅持“抓大穩小”、上下聯動,全力推進穩產滿產水平。連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聚焦企業和行業共性問題和痛點、難點,成立專班紮根基層,幫助企業紓危解困,相繼出臺具體的服務舉措,幫助市場主體堅定投資生產信心,讓企業在蓉投資生產充滿信心。

市發改委每天18時,都會將當日全市737個在建重大項目的復工情況作出最新的統計。“復工率100%,當日返崗人數為9983人,全市累計返崗人數為277569人,全市重點項目人員返崗率98.5%。”這是3月27日統計的最新數據。作為統籌全市政策舉措的部門,市發改委圍繞保障重大項目專門出臺《成都市建立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協調推進機制工作方案》,採用“復工保障平臺+復工援助熱線+項目服務專員”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市、區兩級聯動推進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困難問題。

市商務局拿出“真金白銀”幫助市場主體重振信心,在支持方面,對列入成都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重點企業的物流費用和員工防護費用給予補貼;對暫時陷入困難但前景較好的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等中小微企業給予支持對象貼息補助……據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還將從信貸、用工、減免房租、延繳社保等多個維度為企業紓困解難,破解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困境。

成都高新區及時做好政策兌現,釋放產業政策紅利讓企業“共享”。相繼出臺了促進盈利性服務業、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方案等政策舉措,並深入研究加快新經濟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扶持政策。並制定發佈了科技賦能、金融支持和穩投資三批高新區應急紓困政策,首批政策兌現資金455萬元,讓邁克生物、華西醫院等20家企業和醫療機構享受“紅利”。

在溫江區,為優化服務提高效率,加快落實扶持政策,出臺了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16條和支持項目開工復工12條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向全區企業推送國家和省市區70多個應急政策和長效機制“一本通”、申報流程“一圖懂”,讓企業瞭解政策和申報流程更清晰。

簡陽市聚焦項目投資,努力培育經濟增量。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創新開展線上招商,採取“雲推介”“線上籤”等模式,引進華夏幸福、新華三等8個總投資156.8億元的重大項目。同時,集中開工了總投資135.3億元的產業、基礎設施、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項目19個,並積極引導受疫情影響企業轉型發展,西部電商物流產業功能區的樂客電商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25%。

手記

我們的城市

會更優更好

建築企業不再為招工和原材料供應而發愁,科技創新的小微企業拿到了財政補貼,餐飲企業開始堂食接客……城市活起來,生產正常了。這一切的背後,是我市持續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的成效。

一場疫情,讓政企同心成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解”。全市各級各部門撲下身子到企業解決實際難題,事無鉅細,件件重要。

就像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廖俊所說,我們必須把這一次疫情防控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舉措和經驗總結好,讓其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服務於未來工作,我們的城市會更優更好。

本報記者 趙榮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