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凡是有孩子的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對嗎?

專家zj126


那些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答案讓人意外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很多父母會說,在中國哪個家庭不是以孩子為中心而生活呢?確實,當下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認為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那麼這真的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嗎?那些永遠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培養的孩子最終結果都如這些父母所期待的嗎?並不是!
1.孩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往往把最好的都要留給孩子,桌上的飯菜只要孩子愛吃的其他人都不準動,家裡最好的日用品都是孩子專屬,只要孩子想要的父母砸鍋賣鐵,吃糠咽菜也要想盡辦法滿足。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只有一種結果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永遠不會懂得感恩。他們會覺得家長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自己理應享受這一切不需要回饋和感恩。
2.孩子敏感脆弱,經不起考驗
所有父母都有同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安快樂長大,遠離傷害,遠離困苦。為人父母,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很多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為了讓孩子不受傷就全家把孩子全方位的保護起來,讓他們遠離一切受傷可能性的做法不是在保護孩子,而且在毀了孩子。不經歷風雨,就沒有抵禦風雨的能力,他們會格外敏感脆弱,經不起任何挫折的考驗。
3.父母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那麼父母勢必要為了孩子而失去屬於自己的生活。放棄陪孩子學習而放棄事業,為了照顧孩子而徹底不再營造二人世界,為了孩子開心而放棄自己休閒娛樂的機會。可能這些父母覺得自己很偉大,然而卻也很可悲,孩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但是從此失去了自我的生活就失去了太多人生的意義。
只以孩子為中心,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這並不是愛,而且最失敗的教育。

噢特慢的媽媽


不應該這樣說。一個家庭的主體是由爸爸、媽媽、孩子三方構成,三者互為依靠,不存在誰是“中心”。但在其中,多數媽媽因為社會意識原因比較弱勢,孩子因為自身能力發展未成熟更弱勢。因此,往往需要爸爸承擔更多的家庭照顧責任,比如傳統的“爸爸負責賺錢養家,媽媽負責看家帶娃”。孩子在父母雙方的照顧下,往往會讓人覺得她(他)們是家庭的中心。

但這個認識絕對會影響到一個正常家庭的秩序。也許短期不明顯,一旦孩子18歲上大學開始獨立自主。已經習慣圍繞孩子中心的家庭往往會瞬間被一種空虛感擊潰,回到家裡無所事事的媽媽或爸爸可能就要無事生非,開始把對孩子的絕對強勢習慣放到夫妻另一方,從而造成爭執。

從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來看,中國的傳統育兒教育因為社會發展和人們行為習慣的變化,已經造成家長在帶娃的過程中無所適從。很多家長在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建設時期,把孩子往學校或者託兒所一丟,自己出去創業、打工、上班,失去了對孩子的掌控、教育和陪伴,出於可憐孩子的補償心理,養育出了一群“小霸王”、“小公主”。而這才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可怕後果,孩子容易失去對大人的敬畏,變得孤僻或者霸道。

好在隨著物質條件的發展,越來越多家庭注意到驕縱孩子的“中心”觀有問題。大家的解決方案各種各樣,比如蒙氏教育、素質教育等,這些教育方式的共同點都是讓孩子能夠注意到家人、社會人和孩子們之間的平等關係。家長不僅可以正常去工作和娛樂,同時也更懂得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和傳遞知識。讓孩子意識到他們學習的責任、愛護家園、自然、動物的義務。


因此,我們認為雖然現在還是有家庭以孩子為中心,但這種情況將隨著家長對育兒話題的關注和育兒效率的提高,逐步將平等互助的家庭關係進一步深化,養育出更懂事的孩子。


大恐龍爸爸


沒有寶寶之前,我還信誓旦旦說夫妻關係擺在第一,其次是親子關係。有了寶寶之後發現理論不太符合現實,因為兩個人都不自覺的把寶寶的需求擺在第一位,都是以還以為中心的。不過寶寶現在還小,主要精力都在照顧她。等以後自己的時間多一些以後還是應該多照顧一下夫妻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