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的臨床症狀及疾病防治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的臨床症狀及疾病防治

王興華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徵是病雞咳嗽、噴嚏和氣管發生囉音。有的雛雞還可出現流涕、產蛋期減蛋。本病無季節性,各種日齡性別和品種的雞都有易感性,但6周齡以下雛雞更易感染。因此,有效地防治本病對促進我國養禽業蓬勃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1 病原學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是本病的致病菌,屬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單股正鏈RNA病毒。本病毒呈螺旋對稱,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瓣狀的纖突。衣殼蛋白、膜蛋白和纖突蛋白是病毒粒子的3種病毒特異性蛋白。本病毒具有多種血清型,且變異株和新的血清型仍在不斷出現,但是各血清型均只感染雞而並不危害其他家禽。該病毒對熱較為敏感,56℃15分鐘即可將大部分毒株滅活。同時該病毒對一般的消毒劑抵抗力不強,0.01%高錳酸鉀、1%來蘇兒、70%酒精或1%福爾馬林等消毒液3分鐘即可將其殺滅。

2 流行特點

本病只發生於雞,其他禽類不易感,且各種日齡的雞均易感,但雛雞發病最嚴重。該病毒能在雞群中迅速傳播,易感雞通常在48小時內出現症狀,發病率為70%~100%,死亡率為25%。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排出病毒,經空氣、飛沫傳播。被病雞分泌物和排洩物汙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可間接傳播本病。

3 臨床症狀

由於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變異株多,其侵害不同的內臟器官而表現不同的臨床症狀,在我國較為常見的有呼吸道型、腎型和胃型3種類型。呼吸道型的發病雛雞往往表現為流淚、打噴嚏、流鼻液、張口伸頸呼吸;病雞精神沉鬱,由於畏寒往往擠成一堆,羽毛鬆散無光,雙翅下垂,個別病雞排黃白色稀糞。出現腎型的雞主要為2~6周齡的雛雞,發病初期表現為嗜睡、減食、畏寒、飲水量增加;隨著病情加重進入急性腎病階段,排白色稀糞,面部和全身皮膚髮紫,出現死亡,且一般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死雞剖解可見腎有大量白色尿酸鹽沉積,俗稱“花斑腎”。胃型的病雞主要表現為食慾下降,精神不振,咳嗽,流淚,腹瀉,生長停滯,發病率達30%~50%,死亡率約30%。

4 疾病防治

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是預防本病的關鍵,目前使用的弱毒疫苗主要有H120弱毒苗、H52弱毒苗、H120、H52與腎型毒株28/86的二價苗,滅活苗有含腎型毒株的多價苗。對1~5日齡的雛雞用H120弱毒疫苗進行第一次免疫,4~6周齡後用H52疫苗做第二次免疫,以啟動主動免疫;3周齡雞可接種H120弱毒苗,飲水或滴鼻;7周齡以上雞接種H52,免疫期可達5~6個月。預防雛雞腎型和呼吸型可用二價苗滴鼻或滴眼。同時,加強飼養管理也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嚴防從疫區引進雞隻,如要引進,則要隔離觀察2周以上確保無病方可合群。冬季注重防寒保暖的同時也要確保通風,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喂全價飼料,可添加微生態製劑於飼料中,以促進正常菌群生長。

治療本病可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發病雞群,用0.1%碳酸氫鈉飲水3天,或0.05%~0.1%阿司匹林混飼。此外,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以減輕腎臟代謝負擔,至病情改善後再逐漸恢復蛋白質水平。為了維持機體電解質的平衡,可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治療的同時搭配清熱、解毒和瀉火的中藥如板藍根、魚腥草、穿心蓮、金銀花、甘草、車前草等適量煲成中藥液,加入適量紅糖,冷卻後以50公斤加入5%諾氟沙星60克入藥,連用3天。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的臨床症狀及疾病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