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网络电信诈骗蹿上“榜单”

3月28日,太原市公安局发出警情提示,近期贷款类、兼职刷单与冒充购物客服类、冒充公检法类三类网络电信诈骗呈高发趋势,市民在注意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对网上骗局保持警惕性。同时,警方通过具体案例,揭秘了骗子的手段。

据市反诈骗中心通报,3月23日至27日,警方共推送预警劝阻电话1901起,其中,贷款类1128起,占总预警数近60%,兼职刷单与冒充购物客服类占35%,冒充公检法类占5%。峰值出现在3月25日、26日。两天内,警方预警劝阻1400起。而今年1月至2月,警方预警劝阻1100多起。也就是说,两天内被劝阻的诈骗电话数量,超过了此前两个月的总和。

目前,民警已面对面进行高危人群劝阻及宣传13起,面对面成功劝阻8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另外发送预警短信10.3万余条。

警方举例一:3月15日,晋源区刘女士收到一条推荐贷款平台“维信贷”的短信。刘女士曾看到过这个平台的广告,印象里其放款快、无抵押。由于手头刚好缺钱,她便点击链接下载了“维信贷” APP, 并注册个人信息申请了30万元额度。随后,她根据“网贷客服”提示,先后支付1000元手续费、2万元刷银行流水费用和8万元“风险保证金”,后发现被骗。

骗术解密:贷款类诈骗主要针对三类受害人群:小型企业、个体户、工商户等出现资金运转困难;年轻人尝试贷款创业;由于特殊情况急需用钱的群众。嫌疑人通过微信群、 QQ 群、网页等媒介发布“无抵押”“无担保”“无证明”“低利息”“高额度”等关键词,向受害人发送二维码,指导下载 APP。获取受害人信息后, 嫌疑人再以银行工作人员或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身份联系受害人,让其在平台上看到可贷款的金额,然后以缴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税款、刷信誉、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警方举例二:小店区俞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她涉嫌用社保卡违规套现,已被公安机关发现。电话转接至“北京顺义公安分局”后,“警察”通过微信给俞女士发送了一张法院强制性资金冻结执行书,内容为“涉嫌伪造病例申请报销医疗理赔金”等相关罪名,同时附上她的详细个人信息。俞女士看到后十分害怕,为尽快消除“罪名”,便按对方指示把钱转入指定银行卡中。直到家人发现,她才意识到被骗。

骗术解密: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多以“95后”为目标。这类人群刚从学校毕业,涉世未深,社会生活经验少,面对诈骗分子的威胁恐吓,一时难辨真假。此类诈骗,嫌疑人预先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冒充通信管理局或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卡、信用卡或电话卡涉嫌犯罪,编造案情引诱受害人上钩。为了增加“可信度”,嫌疑人会冒充警方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或发送伪造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网站网址,让其看到“逮捕令”,再以帮助澄清冤屈、保护财产为由,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行骗。

警方举例三:家住郝家沟的唐女士在“快手” APP 上看到一则兼职网络刷单信息,联系客服后,对方发来一个下载链接及教学视频,称“8单必挣,10单包赔”。唐女士下载 APP 并充值,操作几次均获得“收益”。此时,对方告诉她账户内余额不足,需继续充值。唐女士充值后,跟着客服指导认真操作,而客服却以“返彩金”“提升等级”等借口不断要求转账。唐女士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账户无法提现,意识到被骗。

骗术解密:刷单类诈骗侵害的对象以大学生、下岗职工、家庭主妇为主。嫌疑人通过微信群、 QQ 群等媒介发送网络刷单操作简单、门槛低、佣金高、无时间及地域限制等诱导信息,先让受害者购买数额较小的商品,然后快速返还本钱及佣金,照此流程多操作几次赢得受害者信任。随后,嫌疑人诱导受害人购买单价更高的商品,以“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激活账户”“需要连续刷单才能返还本佣”为借口,不断要求受害人转账。近期,此类诈骗还出现了新变种,诈骗分子打着“网络兼职刷单”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网站上博彩、投资。(记者裴怡 通讯员杨宇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