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生氣了?看清“生氣”真實原因,才能跳出“被情緒控制”怪圈

路怒、伴侶吵架、打罵小孩、朋友鬧彆扭……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生氣的情節。很多人都覺得生氣不好,所以你聽到最多的安慰話可能就是“別生氣了”,這樣的勸說就算能給我們帶來一絲安慰,卻也無法從根源上緩解我們的情緒問題。

生氣不僅對身體不好,還容易破壞雙方的關係,同時當你生氣的時候,還會影響到生活中其他的事情。然而,生氣真的一無是處嗎?我們應該把生氣這個負面情緒壓制住或者消滅掉嗎?單純的剋制自己就是最好的辦法嗎?事實上,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生氣也可以有好的一面。

本文不同於其他大肆科普生氣危害的文章,也不同於很多善意的雞湯文,而是帶你一層層透析生氣背後的秘密,以及如何更好的應對生氣,化負面情緒為正向能量。

全文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 生氣的大腦機制
  • 生氣背後的情緒
  • 生氣的應對方法
又生氣了?看清“生氣”真實原因,才能跳出“被情緒控制”怪圈

一、生氣的大腦機制:生氣是一種正常的大腦生理反應,當“腦前額葉”區失控,我們才會將生氣轉化為負能量

生氣是一種情緒,當某事不合自己的心意時,人們容易產生的心理活動。從表現上來看,生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表現出來的生氣,生氣者必須要把心中不滿爆發出來,甚至火冒三丈,歇斯底里。另一種是生悶氣,這種情況較常見於夫妻之間,或者父母和已經成年的兒女之間。

不管是哪種表現形式的生氣,生氣者的大腦都發生了這樣一個變化——“大腦蓋子”被打開了。“大腦蓋子”一詞源自於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的“手掌大腦”的比喻:

大腦是由內至外的三層結構相互聯結的系統,用自己的一隻手就可以將這個模型模擬出來:將大拇指放到手掌中間,彎曲其餘四根手指,蓋在拇指上面,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化的大腦模型。


又生氣了?看清“生氣”真實原因,才能跳出“被情緒控制”怪圈

用一隻手做一個“手掌大腦”模型

最內層是我們的手掌,代表“原始爬行動物腦”。最顯著的特徵是,當週圍發生危險,腦幹就會在“戰鬥-逃跑-裝死”這3種模式中迅速做出反應。

中間層是我們的大拇指,代表“哺乳動物腦”。情緒就是在這部分形成的,這些情緒促使我們產生行為反應。

最外層是其餘四根手指,代表“新脊椎動物腦”,即“人類腦”。其中,四根手指的“指尖”部分,代表了“前額葉”區,這部分的皮層使我們能夠思考自己的思考,它使我們在行動前停下來,並能夠洞察事物,做出道德判斷。

而當我們生氣時,就像張開了四個手指露出了“哺乳動物區”的大腦一樣,“大腦蓋子”打開了,“前額葉”區彷彿癱瘓了,我們會失去控制,甚至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當我們遇到巨大的災難或者對手時,我們會選擇逃跑或者裝死,比如面對海嘯時人們會逃跑,或者當你面前突然出現一隻恐龍時你可能選擇裝死。

只有當對方與你勢均力敵時,比如當你與伴侶爭執“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或者當你在馬路上與陌生人飆車,或者當你衝不聽話的孩子吼叫時,“爬行動物腦”才會選擇“戰鬥”。而此時失去了“前額葉”控制的“哺乳動物腦”將情緒爆發、失去理智。

此時的一切都是在傳達一個信息:你生氣了。

由此我們就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我們將生氣看做一個野獸,那隻要我們擁有強大的“前額葉”,我們就可以駕馭這隻調皮的小動物,使它更加溫順。所以只有當“前額葉”區無法控制住生氣的時候,生氣才能轉變為負能量。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前額葉區是可以塑造和發展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生氣轉化為正能量,關鍵在於,看見生氣後背的原因。

又生氣了?看清“生氣”真實原因,才能跳出“被情緒控制”怪圈

二、生氣背後的情緒:生氣只是顯化出來的表層情緒,其背後,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

據醫學研究,人的情緒有數百種,而生氣就是這數百種情緒中,特別常見的一種。研究還指出,每一種情緒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常常伴隨著信息的傳播。也就是說,當你在生氣的時候,一定還有別的東西存在,只是往往我們覺察不到。

這個很難覺察到的部分,可以分為以下3種模式:

  • 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或挑戰時,其實是“過度自戀”在作怪;
  • 某種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比如歸屬感、價值感;
  • 有時候,指向自己的情緒,會顯化為指向外界的生氣。

這三種模式並不是孤立存在,反而有可能存在相互關聯,這也是人類情緒的複雜之處,下面一一說明:

1、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或挑戰時,其實是“過度自戀”在作怪

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自戀”是一種自我價值感,認為自己值得被珍惜、被保護的真實感覺。也就是說,一般人的自戀是健康的,而且整個社會也是允許適度自戀的,只有當個體“過度自戀”才是不健康的。

這種“過度自戀”即認為“我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因此大家都得讓著我”。比如兩個開著高級跑車的人,雙方都認為自己應該走在前面,這其實是他們的“自戀”情節受到了挑戰。再比如近日處在新聞風口浪尖上,認為自己“全知全能”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這種“巨嬰般的過度自戀”會讓人狂傲自大,一旦有人威脅到自己的自戀時,他就會立馬會翻臉。

其實,很多生氣的情緒都是這樣,比如有些夫妻間的“我對你錯”之類的吵架;或者親子之間的“你必須怎樣,不然我就怎樣”等等,都存在“過度自戀”的影子。


2、某種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比如歸屬感、價值感

人是具有情感的生物體,情感需求是每個人都有的基本需求。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生來都在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這種需求甚至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有時候我們生氣,其實就是這部分的需求未被滿足。

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需求常發生在固定的關係裡,比如家中或職場。

夫妻之間,可能存在一方覺得另一方對自己關愛不夠,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未被滿足,或者一方的付出換不來另一方的肯定,這就是價值感的需求未被滿足。比如經常見到的情景是,妻子對丈夫說“你一點都不關心我”,丈夫則對妻子說“你看不見我為這個家的付出嗎?”

在職場中,你可能感覺自己很努力工作可是卻得不到領導的肯定,這是價值感的需求未被滿足,其中可能還會有歸屬感未被滿足。

可以說,任何人都有過情感需求未被滿足的時候,儘管也許真實情況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但只要我們的心裡出現一幅“未得到”的畫面,我們就會生氣。


3、有時候,指向自己的情緒,會顯化為指向外界的生氣

還有一種生氣,是不願意去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而產生的掩飾

比如,最明顯的例子是傷醫事件,往往是患者家屬不願意面對痛苦,於是將內心的悲傷轉化為了憤怒。

比如,還很常見的情況是,男人在公司沒完成績效,他不願面對自己的失敗,結果回家衝妻子發火,然後妻子又因為委屈難過而衝孩子發火,孩子又因為傷心害怕而踢了家裡的貓。無論是承認自己的失敗,還是委屈難過,還是傷心害怕,都是指向自己的,但是人們往往不想要這些負面情緒,於是又用生氣來宣洩,因為生氣是指向外界的。

再比如,當人們自己做了讓自己後悔的事情,而不願意面對自己內心的愧疚時。小偷在偷盜之後,內心開始不安,於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愧疚,他會因為芝麻點的小事就生氣。這也能解釋為何有些剛出軌的人更容易發脾氣,因為他們都要給內心的羞愧不安找一個出口。

這種生氣的情況不僅侷限於上面的案例,事實上在生活中因不願面對內心真實情感而產生的生氣情緒比比皆是。人們在能量較低的情緒面前,都會用生氣來遮遮掩掩,以至於有時候我們根本看不到那個深層的情緒。

又生氣了?看清“生氣”真實原因,才能跳出“被情緒控制”怪圈

三、生氣的應對方法:如何應對“生氣”才是你該關注的重點,4個方法幫你合理應對

我們已經知道“生氣”是很淺層的情緒,那麼這就是在提醒我們,要關注自己的情緒。所以,生氣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你要如何應對自己的生氣。

我總結了4個方法能夠有效地讓“腦前額葉”思考我們的思考,使我們的大腦更發達,從而讓我們更合理的應對生氣。

這四個方法分別是:

  • 及時暫停;
  • 進一步覺察;
  • 合理表達情緒;
  • 持續提升自己。

這些方法,有的人需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實踐,有的人只需要從其中選擇一兩個適合自己的,下面一一說明:

1、及時暫停:你可以生氣,但是不能有不當行為

給自己制定一個“大腦蓋子”的提醒信號,高頻次的提醒自己,比如每天一次,告訴自己不要讓“動物腦”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樣當“大腦蓋子”再一次打開的時候,你就能覺察到自己當下的狀態,從而避免不當行為的發生。

如果人人都能夠在生氣之前及時的觸碰到“大腦蓋子”的信號,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很多痛苦。及時告訴自己“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動手”,這即是對自己情緒的認可,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後患。

當然這個提醒的信號可以是像“大腦蓋子”一樣的手勢,也可以是一個能帶在身邊的小物品,比如一個手環,重點是它能夠切實有效的起到提醒作用。


2、進一步覺察:看看“生氣”的背後還有什麼

這一步要慢慢來,首先,在你的“生氣”裡待一會兒,看看你會有什麼發現。很多人在這一步中就會有很多覺察。

接下來,可以運用NLP中的“快速抽離法”:想象自己乘坐直升飛機飛到了半空中,此時半空中這個置身事外的你,正看著下面那個生氣的你,如此這般你就能減輕負面情緒,看到更多關於生氣的來龍去脈。

當局者迷,這種抽離的方式,能讓我們快速的冷靜下來,將“大腦蓋子”合上之後,才更能做出合理的決定。這樣我們能更好的看見,到底是因為“過度自戀”,還是因為有某種需求未被滿足,亦或者是內心深處有指向自己的問題存在。


3、合理表達情緒:具體到細節上,只針對問題不針對人

情緒像水一樣,需要流動,如果把“生氣”憋在心裡,那麼就等於無視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這樣反而容易“堵”出更大的問題。生氣的情緒一旦得到疏通,反而能讓你更快的恢復過來。所以合理表達自己的氣憤,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種表達要具體到細節上,敘述發生的事件以及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你忘記了我們的紀念日,這讓我感覺很不好,我很生氣。”具體到細節的話語不但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且不會傷人,同時又能凸顯你智慧和沉穩。

舉一個反例,比如很多人生氣吵架時會說“這都是你的錯,你這個不負責任的人,你根本就是沒有用心”這種情況就屬於把問題上升為對對方人品的指責,這樣做只會讓事件更加惡劣,你的情緒也將越來越糟。


4、持續提升自己:將負面情緒看做養料,培養平和與喜悅的心境

這也許是人的最高修為層次,做一個智慧的人,淡定的人,不斷的提升自己,在日常中磨鍊自己的心性,培養平和與喜悅的心境。

這一點看似高高在上很難實現,因為我們總彷彿陷入負面情緒的淤泥中無法自拔,但只要保持一顆想提升自己的心,不斷的梳理自己的情緒,那麼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改變。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負面情緒已然成為了你的養料,滋養了你的成長。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學會認識情緒,在生氣時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同時能夠和我們的“生氣”和平相處,學會發現生氣背後更多的秘密,同時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我們就能更好的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享受喜悅的生活。


寫在最後:

本篇文章認為,大肆渲染生氣的危害和苦口婆心的勸說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氣問題,所以我們深入剖析了生氣的大腦反應機制,梳理了生氣的來龍去脈,揭示出生氣背後還有其他層面的原因,最後提出如何應對生氣的四個要點:①及時暫停、②進一步覺察、③合理表達情緒、④持續提升自己。

希望你讀完本篇文章,能有所收穫。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用文字書寫成長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