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選人用人法,你GET到了嗎?

不拘一格的選人用人法,你GET到了嗎?

“陛下寬心,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不拘一格舉薦的細節。赴蟠桃盛會的觀音菩薩得知孫悟空大鬧天宮後,向玉皇大帝舉薦了二郎真君降伏“妖猴”。

舉薦,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所以說這次不拘一格,是因為二郎真君向來“聽調不聽宣”,不被天庭任用。果然,聽到玉帝召喚,真君“大喜”:“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後來孫悟空被降,真君也被重賞。

事實上,發源於古代的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方式還很多。而這些選才方式,都體現了古人智慧,是為了尊重人才、激發潛能,使得人盡其用,為事業發展助力。

求賢令、打擂臺、任用老外、組團舉薦……

古代挖掘人才不遺餘力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210年—217年,曹操連放三個大招——發了三道“求賢令”,一道比一道生猛。第一道提出唯才是舉。第二道進一步強調選人用人的重要。第三道大膽地提出,對於能勝任將軍、郡守或有治國用兵之術者,哪怕聲名不好,都要重用。

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法,你GET到了吗?

《三國演義》中,曹操光腳迎許攸,後憑其計策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與揭榜掛帥以事選人不同,求賢令招攬人才範圍更廣。這些舉措,打破了當時選人唯憑家世門第、重名節等傳統,引發爭議。後來的曹操陣營中,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武有典韋、許褚、徐晃、張遼,大批人才不是從下層破格提拔,就是降將出身,最後都做出了一番事業。

鼓勵自薦,建立配套機制,也是一種重要形式。北宋時,西夏李元昊造反,屢次侵犯宋朝領地。由於邊境將領無能,屢戰屢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低級軍士狄青自薦為先鋒,他帶隊衝破西夏軍陣,“臨敵被髮、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此後被朝廷嘉獎,揚名於外。

如何不拘一格地發掘人才,古往今來,人們嘗試了各種招數。古代不乏讓大臣在朝堂上打擂辯論,充分表達主張,展現才能,最後擇優升官。

清康熙年間就有一次著名的打擂,獲勝者竟是外國人。1668年,欽天監監正(相當於今國家天文臺臺長)楊光先編訂的歷法,被來華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指出多處錯誤。康熙便把二人召去,在朝堂前辯論,又讓二人同測正午日影和星象。結果楊光先所測皆誤,南懷仁推算分毫不差。最後,康熙將楊光先革職,任命南懷仁執掌欽天監,出臺了新曆法《時憲曆》。

賽場賽馬之外,也有伯樂相馬。即不只看對方的著述,而是深入基層聽街談巷議,或與之對話,直接考察人才表現。劉備三顧茅廬,既是敬才愛才,也是深入襄陽(一說南陽)鄉村,對諸葛孔明及其家庭、交友等進行深入考察。

善看細節的曾國藩,也“一竿子插到底”,從練兵的操場上發掘了“執旗指揮,雖甚雨,囊立無惰容”的塔齊布。他還鑽淮軍的軍帳,發掘了“讀一篇文章,飲一杯酒,豪氣幹天”的劉銘傳等。二人後來獲得晉升,都少不了他的助攻。

組團舉薦,亦能為破格用人增加籌碼。如宋代范仲淹與另一大臣餘靖,曾一同舉薦著名學者李覯當官。清乾隆時江蘇常州人華光楣出任福清鹽場大使,則是由劉墉、金簡等6名大臣,以及中臣、郎臣等組團舉薦的。

在古代,識才薦才是官員應盡的職責,但也考驗官員的眼光和心胸。

明初楊溥主持朝政時,其子從家鄉湖北進京看望他,楊溥問兒子對一路上遇到的縣官的印象,兒子對天台縣令範理給了“差評”。問及依據,兒子說:“他對我招待得太簡單了。”楊溥聽罷,記住了範理的名字,考察後大力舉薦,將範理連升三級,提升為德安府知府。範理上任後“甚有惠政”,後又在貴州封疆一方。

場景考驗、短處長用、低職高用……

人才進階賽,你能過幾關?

人才挖掘出來後,還要在進一步考察、培養、鍛鍊等方面著力,不拘一格促進人才成長。

不少人推崇場景考驗法,即主動設置場景,觀察當事人應變表現,作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戰國時的呂不韋,就提出“六驗”識人法,即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持、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受到歷代推崇。

一名將領曾召集手下愛將聚餐,暗中在餐桌下放一個大紙炮。飯吃得差不多了,酒也喝醉了,桌子下的炮仗突然炸了,巨大響聲把大多數人都嚇得不輕。這名將領就開始觀察,看誰酒杯還穩穩在手,神色鎮定,認為其處變不驚、能經得住考驗,接下來就對其大力提拔。

建立“使功不如使過”“短處長用”的機制,同樣有助於激發當事人潛能,收到奇效。

東漢開國前,徵西將軍馮異曾參與進攻赤眉起義軍,被打得大敗,馮異棄馬步行逃回。這時劉秀並未責罰他,反而任命其為主將,知恥而後勇的馮異收集潰卒,整軍復戰。再戰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著赤眉軍服裝,然後縱兵會戰,俟赤眉軍疲勞時,伏兵盡起。赤眉軍被打得大敗,八萬人降漢。

欲揚先抑法也與之有相似之處。唐太宗去世前,特意貶斥名將李勣。高宗即位不到一月,就召其回朝,賜予實權,封賞有加。668年,唐高宗徵高句麗,75歲高齡的李勣指揮大軍攻克高句麗首都,俘虜高句麗國王大勝而歸。

清代將領楊時齋任命跛腳的下屬去守炮臺,則是“短處長用”的經典事例。因為守炮臺時,跛腳者很難棄陣地而逃,只有一心一意堅守,與陣地共存亡。所以他會比其他人更拼命。

為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有時候不妨打破常規,授予其一些“特權”。比如古代御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低職高用”——品級不高,卻有皇帝授權奏事彈劾,升遷渠道亦暢通。

唐代名臣韋思謙為人耿直,他僅是一名八品監察御史時,發現宰相褚遂良以低價購買中書省翻譯官的田地後,就立即上疏參奏此事。大理少卿張睿冊為褚遂良辯護,韋思謙索性連張睿冊一起彈劾。因證據確鑿,褚遂良被貶為同州(今陝西大荔一帶)刺史。

鍛鍊人才,還需採用“重壓法”,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其潛能。古代就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說法。自古晉官難當。1882年,清廷任命張之洞為山西巡撫,此前,他毫無地方治理經驗,前幾任山西巡撫都鎩羽而歸。在重壓考驗下,他開言路、辦學堂、興洋務,讓三晉之地煥發了活力。

如何做到“揚長避短”?

古代不拘一格的用人方法,反映了豐富的政治智慧。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突破常規的選人用人,多是通過創造良好條件,讓人才脫穎而出,以應對複雜或全新的局面。而這些辦法,多有其特定的使用範圍。

“招賢令、打擂臺、破格舉薦等,常在任務艱鉅性與時效緊迫性相疊加的關鍵階段運用。”成都市委黨校教授劉益飛告訴記者。比如觀音力薦身處權力邊緣的二郎真君,就是在孫悟空要鬧上天庭的緊急時刻,需要用其才。

在這種時候,選人者尤需保持公心。劉益飛舉了個例子,西漢重臣張安世曾經舉薦過一人,其來感謝,張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從此和此人斷絕了來往。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選人者大公無私。同時,不拘一格選人的過程應公開透明,以實績說話。”劉益飛說。

其次,有專家還提到,不拘一格選人才,有一定偶然性,諸如場景考驗等,不乏運氣成分。人才選出來後,還應對其過去、現在等充分了解,加強後續監督。

事實上,通過這些特殊的方法選出的人究竟如何,還要在實踐中檢驗。“‘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標準,在今天更應嚴格遵守。”上述專家稱。

連升數級者中不乏翻船的。北宋時,宋神宗和王安石執意破格提拔擁護變法的初級幕僚李定,其坐火箭升遷後,炮製和推動了“烏臺詩案”,並利用職權打擊他人,為時人所不齒,最終落得被貶謫的下場。

在當代,不少領導人對古代這些用人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綜合施策、為我所用。

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法,你GET到了吗?

蕭勁光視察海軍。

毛澤東主席任用蕭勁光掌管海軍,便綜合使用了“短處長用”與“重壓法”。當時,不識水性、坐船都暈的蕭勁光接到任命後難以置信。毛主席則認為,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蕭懂得我軍傳統,是將領中的知識分子,還在蘇聯學習過,會俄語,是海軍司令的合適人選。8年後,當毛主席問及蕭勁光是否會暈船,為海軍發展嘔心瀝血、成效顯著的蕭勁光回答:“不會,並比一般士兵更適應海上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1983年在正定工作時,曾發佈面向全國的招賢納士九條規定。為了求賢,他四處奔走,如奔赴石家莊,在工程師石寶信住的小區裡大喊,將其引到正定。正定還採取“下挖”“內用”選拔縣內人才,如發掘出培養優種的農民黃春生,將其破格錄用為國家幹部。這也是對古代“求賢令”與“一線選才”的優化升級。

當前各項任務艱鉅繁重,各種挑戰紛至沓來,正是不拘一格用人之時。“對古代的做法要認真地研究、正確地揚棄,創造出更多、更有效、更科學的選人用人招數,讓人才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充分展現才能,造福群眾。”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教授劉偉告訴記者。

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法,你GET到了吗?

視覺 / 了了

審核 / 李天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