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全域治水患

□記者 付生

壽光境內河流眾多,千百年流淌,孕育了今日的豐收沃土。

成就沃土,實現豐收,除了大自然的饋贈,更離不開壽光人民披荊斬棘、戰天鬥地的頑強拼搏。特別是在不斷賦予“壽光模式”新內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壽光嚴格按照省、市“根治水患,防治乾旱”要求,統籌全域治水患,持續開展水利工程建設會戰,努力夯築水利“百年基石”。

日前,記者趕赴壽光,所見所聞,振奮人心。

打通“奇經八脈”,實現“水入渠、渠入溝、溝入河、河入海”的互連互通

“壽光縣,彌河串”。彌河是壽光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暢通彌河河道、加固彌河河壩,就如同打通壽光根治水患的“主動脈”。

彌河行至營裡鎮分流,有一處東行的老河道,最寬的地方達5.5公里。曾經,兩岸無壩,一片灘塗。後來逐漸有人來此開墾種植、安家落戶,先後聚居形成了齊家黑冢子、牟家營、李家營等13個村落。

“村子建在河道內,一遇大水,很容易受災,也影響河道的自然排水功能。”壽光派駐營裡鎮拆遷改造幫扶幹部丁培亮告訴記者,為了保障河道暢通,更為了保護群眾安全,壽光投資10億元另選地址建設現代化社區,把這13個村整體搬遷過去。

記者來到李家營舊村時,看見一輛輛工程車輛和大型機械在道路上穿梭,拆門卸窗推牆,忙碌的聲音迴盪在大街小巷……“我們村去年12月就搬走了。”回來看看老宅子的村民李天雲告訴記者,他們都住上新樓了,只是故土難離,再來看看從小生長的地方。

搬離老河道,住上更現代化更舒適的新樓,對李天雲等當地群眾來說,象徵著更美好新生活的開始。目前,李家營、牟家營、齊家黑冢子、東黑冢子等4個村的1000多戶群眾已完成拆遷,改造方案滿意率100%。其他9個村將作為第二批在今年實施搬遷改造。

拆遷了舊村,一條新大壩也巍然聳立在老河道,將彌河水一路護送到萊州灣。“兩批村莊全部搬遷後,將有近萬人集聚在原道口鎮區北道口村以北的一處大社區內生活,壩區群眾將徹底告別水患,徹底告別一到汛期就擔驚受怕的日子。”營裡鎮幹部隋新波介紹說。

打開壽光水系地圖,我們發現,彌河左右還有丹河、桂河、張僧河等多條河道相伴相隨。如果說彌河是壽光水系的“主動脈”,那麼丹河水系、塌河水系、桂河水系和崔家河水系等5個水系和大小17條河流,就是壽光水系的“奇經八脈”。無論哪一條“經脈”不通不暢,都會引發問題。

自2018年以來,經過兩次水利會戰,壽光已徹底打通了全部經絡,實現了“水入渠、渠入溝、溝入河、河入海”的互連互通。

春日的丹河,正是枯水期,是加快水利建設的好時節。在丹河浮橋村段,挖掘機長臂揮舞,渣土車來回穿梭,壩體外側一條新的施工便道正在加快施工。

據丹河工程技術牽頭負責人範榮譽介紹,河底切灘比設計方案深出30釐米,壩頂寬度從8米統一提高到10米……現在的丹河,行水洩洪能力更強,河壩更堅固。

浮橋村屬洛城街道,丹河、堯河、康河等多條河流在此匯聚。“現在,丹河修得比以前更寬了,壩築得更高了,看著心裡就踏實,大家徹底放心了,再大的洪水也不怕了。”浮橋村支部書記傅良信說。

壽光西北,投資4.4億元的東西張僧河防洪治理工程也正加緊施工。這次治理,按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排澇標準,對東張僧河、西張僧河、陽河等37公里河道實施綜合治理,著力提升壽光西北片區行洪能力。

優化完善低窪易澇排水體系,讓“菜籃子”更安全

壽光現有蔬菜大棚17.3萬個,蔬菜播種面積60萬畝,是全國聞名的“菜籃子”。強化“菜籃子”排澇能力,成為壽光水利建設的重要問題。

記者來到紀臺鎮。這裡是壽光蔬菜主產區,但地勢低窪易澇。在紀東村南、馮家村東,記者看到各有一條寬兩米、高兩米的矩形渠已澆築完成。“這兩條矩形渠總長1.8公里,紀東、紀西等村3000多個大棚排出的水,可通過矩形渠直排堯河。如堯河水位高於渠水,就用強排泵站將水揚到堯河中。”項目經理白德龍介紹說。

這兩條矩形渠屬於紀臺排澇提升工程的一部分。整個工程新建矩形渠、U型渠等排水管道75公里、強排泵站30個。同步進行的,還有堯河防洪治理工程,把堯河洪峰流量由原來102個流量提高到300個。

從2018年開始,壽光實施了第一輪易澇區排澇工程。颱風“利奇馬”過境期間,壽光降雨量達287.4毫米,摺合降水6.32億立方米,比2018年同期分別多出57.9毫米和1.27億立方米。易澇區排澇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排水速度遠快於往年,2019年的大棚過水數量不到2018年的五分之一。可謂“水大災小”。

去年以來,新一輪易澇區治理提升工程上馬。把排水管道修到每一個棚邊,徹底打通了整個紀臺90平方公里易澇區的全部“毛細血管”。“今後,如果再有‘利奇馬’同樣體量的颱風雨,我們一天多就能把積水排淨。”壽光市水利會戰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燕黎明說得底氣十足。

保護“菜籃子”,既要考慮排水能入河,還要防止海水倒灌。就拿彌河來說,從壽光上游到入海口,坡降不到萬分之一,自然流入大海水流非常緩慢,若汛期遇到海水漲潮,不僅會頂託河道內洪水無法下洩,還會形成倒灌,這種“特色”過去讓壽北群眾苦不堪言。

在彌河營子溝入海口,記者只見一條高出羊口新鎮區南環路三四米高的大壩,像一條巨大的繩索將營子溝牢牢捆住,這條大壩長13公里,將上潮的海水與內陸完全切割開來。

“這裡還將建設一處擋潮閘,確保渤海潮起時和彌河防潮閘一起發揮作用,擋住潮水西侵,同時潮落後方便上游洪水順利下洩。”營子溝水利工程建設指揮部包靠幹部李炳林告訴我們,海潮倒灌將會成為歷史。

搭建“四梁八柱”,以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補齊民生短板

持續大投入開展水利建設,壽光規劃實施的2019-2020年水利會戰,包含彌河防洪治理提升、丹河防洪治理提升、東西張僧河防洪治理、小清河防洪治理、水毀橋樑新建及維修加固工程等10多項水利工程。

同時,建立了專業監管、幹部包靠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的全程管控體系,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保障工程質量。水利專家、代建隊伍、包靠幹部、監理檢測隊伍等,當地人稱為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的“四梁八柱”。

專業監管上,實行代建制和專家聘任制,從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省內老水利專家中聘請專業人員,組建了25人的專家隊伍,成立150多人的代建隊伍,逐一落實到每個工段、每個重點部位。專家分成5個組,每天到現場,從人員到位、施工環節,到監理日誌、樣品檢測等全面檢查,檢查結果每天通報,發現問題限期整改。

劃分片區,成立6個片區指揮部,從市直部門、國有企業和鄉鎮抽調900多名幹部全程包靠,還從河道沿途推選641名群眾監督員,隨時隨地對工程監督。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壽光堅持疫情防控和水利工程建設兩手抓兩手硬,積極推進開工復工。截至3月20日,已有34家施工單位66支施工隊伍、6家代建單位、10家監理單位和7家檢測單位參與水利會戰。大小水利建設工程日上陣6030餘人,上陣機械2010餘臺,完成清表264.91萬方,清淤疏浚740.6萬方,堤壩填築459.19萬方。

目前,彌河、丹河、小清河等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橋、涵、閘、泵站等混凝土工程正在加緊推進,水利會戰整體已完成總工程量的42%以上,預計5月底前就能完成建設任務。

強化民生導向,在創新提升“壽光模式”、推動鄉村振興上強力攻堅,壽光正按照省、市“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確保以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補齊壽光民生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