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2013年,上海市在浦東張江地區創辦了一所新的大學,這就是“上海科技大學”(ShanghaiTech University),該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以理工科為主,與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院所開展科教融合,是上海“年齡最小”的一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年齡雖小,師資驚人

上海科技大學(STU)2013年設校開始至2016年,便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招收了4屆碩博連讀研究生。2014年,才開始招收本科生。可見該校和其他大學不同,是先招研究生後招本科生。從2017年起,學校可獨立招收、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018年,學校獲批成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據2019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創意與藝術學院等5個學院,以及人文科學研究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另設有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等3個研究所。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位於浦東張江的校園

上海科技大學最令人差異的就是該校的師資,據官網顯示,上科大已“選聘527位教授,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1位、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8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3位、“傑青”99位”。師資水平真是令人咋舌!!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鐘塔是上海科技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上海曾經的另一所“科大”

在2013年的上海科技大學創辦之前,上海曾經有另外一所以“科技”為名的知名高校,這就是創辦於1959年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老一輩上海人都知道,位於嘉定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是一所“好學校”,也是上海的老牌重點大學,在上海灘口碑很好。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郭沫若為該校題寫了“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校名

1958年5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聶榮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兼上海市市長柯慶施、上海市副市長兼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主任劉述周等,在上海華山路海格大樓(時為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大樓)開會研究決定,在國家出資、中國科學院負責創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同時,用上海地方財政、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負責,在上海再創辦一所理工結合的新型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為國家培養尖端科學技術人才。1959年5月,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為該校題寫了“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校名,歐陽路221號作為學校的臨時校址,校舍暫與上海機電設計院共用1960年9月,學校從歐陽路臨時校址全部遷至嘉定南門城中路20號。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59年9月13日新民晚報:上海科技大學正式誕生

1959年正式建校之初,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設有原子能系(包括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2個專業)、無線電電子學系、技術物理系、力學系、化學冶金及物理冶金系、元素有機化學系、硅酸鹽化學及工學系、生物物理化學系等8個系,11個本科專業,學制五年。

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行“院校結合”、“所繫結合”,這也是上海科技大學所特有的辦學模式。在建校之初,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有關研究所所長或副所長嚴東生、謝希德、王應睞、鄒元爔、汪猷、黃耀曾、王希季、程曉伍、李珩等科學家兼任系主任,盧鶴紱、湯定元、張家驊、汪厚基、曹天欽等38位科學家先後來上海科技大學兼任教授。這些著名科學家大多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們直接給學生講授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使上海科技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從一開始就有了較高的起點。

在此辦學模式下,上海科技大學強調“三基”(學生基礎知識要紮實一點,基本知識面要寬一點,基本技能要強一點)、“三嚴”(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謹的學風),這也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63年,上海科技大學首屆學生畢業,中國科學院對當年分配到該系統的79所高校數千名畢業生進行統考,專業課成績排名上海科技大學畢業生位列第一,北大、清華分列第二、第三;基礎課成績排名是北大的畢業生位居第一,清華第二,第三名即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建校初期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校門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位於嘉定南門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78年10月11日,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改製為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分部,當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40名(首屆以後改為招收大專生),停招中專生;1981年12月23日,上海市將上海科技大學分部改名為上海科技專科學校(現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 創辦上海高校第一個計算機學院

1988年5月,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聯合成立了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計算機學院。同年,上海科技大學被國家教委列為用英語教學招收外國來華留學博士生的首批試點單位之一。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78年上海科技大學校門

1994年5月27日,原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撤銷建制,與上海工業大學、原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新的上海大學,原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嘉定校區。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合併組建上海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並校前的上海科大校門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大學成立

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建校36年來,為上海和國家培養各類學生23848名。其中:本科畢業生16963人,工人班學生360人,外語進修部學生220人,工農兵學員2527人,專科畢業生2565人,夜大專科畢業生354人,碩士畢業生782人,博士畢業生32人,培養外國留學生45人(其中本科畢業生5人,碩士畢業生16人,博士畢業生24人)

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老照片

看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老照片,會發現有個獨特的現象,就是該校的校名時而在各種文件上名為“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時而是“上海科技大學”,連校門上的校牌也是如此,想必這是因為校名縮寫和簡稱所致,畢竟“科學技術”比“科技”還是略長了點。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61年上海科學技術大學錄取通知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93年上海高考500分以上高分考生錄取名單,上海科大2人


上海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周仁,江蘇南京人,冶金學家和陶瓷學家,中國鋼鐵冶金學、陶瓷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上海科技大學首任校長(1959-1968)。周仁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的先驅,是我國第一個綜合性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第一個綜合性學術刊物《科學》雜誌和中國電爐鍊鋼的創始人之一。

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周仁

1892年8月5日生於江蘇江寧。1910年畢業於江南高等學堂,同年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系求學。1915年獲碩士學位,系主任勸說他留美攻讀博士學位,預言日後可成為著名學者,周不為高薪和名位打動,毅然回國,先後擔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四川鍊鋼廠總工程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兼教務長、中央大學教授兼工學院院長。1928年在上海創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7年,國民黨政府中央研究院長朱家驊曾多次授意周仁將研究所遷往臺灣,周以選擇地方為由,拖著不辦。上海解放前夕,朱家驊還兩次親筆函告周仁,令其速去臺灣,但周都以獻身科學、保全設備為由,拒不執行。解放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館長、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長、上海金研究所所長、上海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等職。1973年12月3日,周病逝於上海。1986年8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院內為周仁豎立了半身銅像。

名字接近,卻是兩所學校

新成立上海科技大學不是已經被合併到新上海大學的嘉定區的原上海科技大學的恢復,雖然名字接近,但是卻是一所嶄新的大學,原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已經合併組建而成了現在的上海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