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痛罵的“澳洲跑步女",其實很可憐

疫情之下,人性的醜惡與美善都無所遁形。


然而很多人對自己的“惡”,是不明就裡的。因為他們被潛意識主宰,活出了自己不想要的人生版本。


所以,在自己的潛意識中“抓鬼”,是非常重要的成年人行為。


否則,你就會無端的在自己生命中創作戲碼、製造麻煩,以孩童的心智來面對成年人的困難,這不可怕嗎?


01

人生不順,源自一個模式


有一種需要我們去看見、認識、並揪出的人生bug就是:假想敵的存在。


就是在生命中,一直製造有人迫害你的事實,即使對方什麼也沒做,或是,他只是在執行公務,你都會覺得被侵犯、被迫害了,繼而以不理性、對自己的不利的方式去回應對方。


後果,當然自己要扛。


被痛罵的“澳洲跑步女


比如,這兩天頻上熱搜的澳洲跑步女,本該居家隔離,但她不戴口罩出門跑步,被執法人員制止的時候態度惡劣,振振有詞,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在哪裡,更忘了自己是誰。


她惡形惡狀的嘴臉在網上發酵,結果是——她在拜耳公司的高管職位被辭退。


所以,她的工作簽證失效,她無法繼續留在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了,必須回澳洲。


有人說她是巨嬰症發作,優越感作祟,我看她就是把任何忤逆她意願的人都視為假想敵。


這種心態是來自何處?這是我們小時候面對成年人的態度。


因為我們弱小無力,大人說了才算,那些被否認的意願、渴望、需求,帶來的委屈、憤怒、痛苦,無處發洩,只能暗暗在心中記下這筆賬,來日方長,再做打算(必定要復仇雪恨)。


於是,當我們進入一段關係之後——朋友、同事、上司、下屬、愛人等等,如果遇到衝突,或是被制止時,我們會不自覺的在腦海中把對方視為“壞人”,覺得他們就是來找麻煩的。


一旦進入這種狀態,童年的那種舊恨就會浮現,行為舉止變得幼稚而不可理喻,這在親密關係當中尤為常見。


我其實對澳洲跑步女的遭遇感到蠻難過的,的確,她言行失當,但為此她也付出了顛覆人生的代價,真的有點可憐。


只希望她能汲取教訓,不要因為自己漂洋過海拿了外國國籍,有了優渥的工資和財富,就瞧不起自己的祖國。


更希望她能夠學習到“謙卑臣服”的功課,知道紀律和法規的重要性,不能任性妄為。


被痛罵的“澳洲跑步女


02

一點覺知,看清現實


再舉一些樹立假想敵的例子。


我以前有一個助理,她身體不是很好。有一次,我帶一群人去一個島上調理身體,她作為我的助理,自然得照顧這群人。


忙進忙出一陣後,她頭痛起來。我得知她不舒服,不忍心她再工作,立刻讓她去休息。


後來,有一次我們聊起這件事,她說當時頭痛欲裂,只要我再說一句什麼,她就要爆炸了。她說這話時,情緒還很飽滿,好像真的被我虐待到要爆炸了的感覺。


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那天我對她只有體貼,並沒有為難。為什麼在她心目中我成了一個會“說她、給她壓力、指責她”的“壞人”?


這就是她自己的心魔——總是會製造假想敵,覺得對方就是會來迫害我、給我壓力、責怪我的。


人家一句話都沒說,她在心裡已經把這場戲給唱完了——我就是那個不體恤別人的惡人,會在她最痛苦的時候為難她,而她,活脫脫的一個受害者。


被痛罵的“澳洲跑步女


記得還有一次,我和當時的愛人出國去玩,途中鬧得不愉快,於是在逛一個古城的時候,我們就“不小心”各自走散了。


後來我們回到家,他不經意的拿出了一個杯子,得意的說,“那天逛古城,我偷偷去買了這個。”


我問他,為什麼要用“偷偷”這兩個字,我從來沒有禁止他買任何東西,為什麼他這麼得意瞞著我買了一個東西?


這也讓我知道,當我和他處於“敵對”狀態的時候,我就成了他心中的那個“壞媽媽”,會控制他、打壓他、不讓他得到想要的。


這種心態,是不是挺奇怪?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情侶在要好的時候,尤其是愛得濃烈的時候,對方就會被我們理想化成我們從小嚮往但卻未曾得到過的慈父慈母——給我們無盡的寵愛、關懷,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


但是一旦起了衝突,小時候對父母的愛恨情仇就一股腦兒湧上來,小時候無力做到的事:無法瞞著媽媽買東西、無法對抗父母或是冷暴力相向(以前冷暴力也沒人搭理),現在可不一樣了。


我們可以臭罵對方、離家出走、冷暴力,用各種手段報復——畢竟壓抑了這麼久,終於迎來雲開見日的一天,總算可以出口氣了。


這種情形,在這次疫情中隨處可見:那些被制止進出小區、或是沒帶口罩不讓通行的人,有的大發脾氣,有的動手打人,不過就是因為被壓抑的怒氣找到了出口。


但是,這些人沒有想到的是,對方和他們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很多事情不需要大吼大叫或是耍無賴、鬥狠才能解決,真的沒那麼嚴重。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一點自我覺知,任由無意識裡的運作模式推著走,結局通常會比較慘——你會失去工作(像跑步女),甚至婚姻或是親密關係,或是自由(被關進看守所)。


被痛罵的“澳洲跑步女


03

擺脫假想敵模式,只需三步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觀察自己,什麼東西可以一瞬間點燃我的怒氣,讓我火冒三丈,那就是我要學習的功課。


只有把自己看清楚了,不被模式牽著鼻子走,我才能說,我的人生,我可以做主!


我的第一個發現就是,有人浪費我的時間時,我會很憤怒。


這個模式現在已經被我修整的差不多了,我比較能接受別人動作不快,不夠利索,甚至不夠聰明,培養更多的耐心去接納和我不一樣的人,而不是把對方當成假想敵。


然後我又繼續看我自己,找出我的命門在哪裡,我看到我特別不喜歡被佔便宜或是不公平的對待,即使我平常對人都很大方,但是隻要這個模式一發作,我定會錙銖必較,變得非常憤怒。


這,就是把對方當成了嚴重的假想敵——對方是刻意來壓榨、剝削、佔我便宜的。


被痛罵的“澳洲跑步女


現在我學會讓子彈飛一會兒,不會立刻起太過激烈的反應。


比方說,那次我買口罩要捐贈,當時口罩價格已經漲了十倍,我咬著牙訂了貨,打了訂金。結果對方又發來一個截圖,他問一個人現在N95口罩一個多少錢,對方說了一個高於我們說好的價格。


我立刻覺得這個人想坐地漲價,心中不悅。但是疫情緊急,我也不想拖,於是我放下心中的不滿,問他的意思是什麼。


結果對方很客氣的說,“張老師,我只是想跟你說,我賣你的價格是很合理的,沒有要漲價的意思。”我就看到自己的模式差點發作,立刻把對方想成是要來剝削我、壓榨我的人。


所以,如果你也習慣在某件事上容易樹立假想敵,我的建議是:


1、找到自己的命門所在,也就是,什麼樣的狀況你最會樹立假想敵。


2、看清自己的模式,並且承認自己常常會因此反應過激,承諾願意做出改變。


3、當模式發作,情緒被調動起來的時候,停在那裡一會兒,先不作為,讓自己平靜下來,之後,再去發掘真相是什麼。


有時候,即使對方是有意的,但是因為我們歸於中心,有一定的能量和氣場,能夠震懾對方,可能他就會採取不一樣的態度來面對你,這就是我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永遠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雙方各有責任。


祝福你,能夠擺脫“假想敵”模式,成為一個心胸開闊、自在安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