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创意农业头条推荐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甚至一度成为一些人嘲讽的对象。

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操控无人机就能完成播种、喷水、喷雾、耕作、除草、施肥、收割等田间劳作,APP里耕地,云端上种菜,依靠无人机牧羊,这样的场景已经越来越近了。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农民的传统形象或将被改写。农业机器人将给传统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绿意盎然的春天,草长莺飞。春耕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

用无人收割机自动收割完水稻,用无人驾驶翻地机把地翻好,效率高,质量好。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在田间地头一展身手,云端平台让农事生产实现远程操作......人工智能种田正在成为现实。

在山东德州德城区黄河涯镇黄庄西村,人工智能农业叩开了农民的家门。农户吴长海打开开关、扫描二维码,手握遥控板,使用“共享农机”作业。吴长海说,家里30亩地小麦半天就打完了,用“共享农机”太省劲了,省工、省时、省力,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过去用喷雾器三五天都打不完药,还很累。

单纯依靠人力进行农作物播种、施肥、采收等,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在河北邯郸磁县,现代农机成春耕主力军。浇灌使用对行淋灌机,除草、喷药、植保使用植保机器人、植保无人机和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作业。磁县植保站站长李树洋介绍,植保无人机、植保机器人等投入春耕生产,疫情防控不误农时,避免了人员聚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未来无人机将实现低空稳定性、一体化操控、变量施药、辅助授粉等技术突破,更方便更适合农业应用的植保装备将大显身手。

运用人工智能种田新技术、新模式的新农人,将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凤岐村,300亩柠檬树用传统人工方式打药,3个人15天才能完成,郭润锦从事柠檬树种植将近20年,都是用这种方法。郭润锦的儿子郭建华今年26岁,从一家公司辞职回家,用11万元购买了无人机,想作一名“飞手”,用人工智能种植和管理果园,成为一名全职的无人机驾驶员,立志当好一名新农人。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稀缺、人力成本日益增加、农作物用药量普遍偏高的现状,重庆忠县双桂镇泽民水稻专业合作社采用撒肥机进行水稻种子直播,播撒均匀,引进无人植保机进行药物防治、除草和施肥等田间管理,比人工播种节省劳动力成本50%、提高工效6倍。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地处嫩江右岸,土壤是典型的东北黑土地,植水稻从靠人力到用电脑,如今用上了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气象站、遥感检测设备。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许慧敏表示,园区中10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了田间智能管控、农牧民科技培训、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等多种功能。园区60万亩耕地靠的是58台农机卫星定位系统,5套农产品视频追溯系统,37台植保无人机,550台大型农机具,10处田间气象站,再加上30个土壤墒情、地下水位、病虫害预警监测点,农业信息化装备有力推动了农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变。

南京农业大学2019年新开设了一个专业:农业人工智能专业,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栽培的自动化,智能化,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业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力争通过4-5年的建设期,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国家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优势特色专业,引领全国人工智能专业(农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一批学科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农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现代农民将在这里诞生。

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将加快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加强遥感技术在墒情苗情灾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推广,推动实现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的精确化管理和全程自动化控制。将来农民搞生产,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手指一划”,就全部搞定了。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在四川省广汉市,拥有22台植保无人机的飞防植保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目前累计作业量已经超过40万亩,作业面积位居四川省前三甲。阿里云在2018年就发布了ET农业大脑,通过 ET 大脑实现人工智能养猪,提高猪的存活率和产崽率,还将ET农业大脑应用于苹果、甜瓜种植等种养殖端,以推进人工智能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

四川省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先导支撑的实现路径,大力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行动,大力培育农机经营主体,持续改善农机作业条件,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部部小小的手机、一次次手把手的传授,学会了熟练使用智能终端的农民,真正让信息活了起来,大大改变着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华大学教授廖敏认为,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机化服务创新,要优化鉴定程序,实施新产品、首台套等适用性农机产品专项鉴定,创新“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技术推广方式,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农机作业服务模式。

化肥农药用量过多,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人工智能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仍总体滞后,还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尚需大幅提升。(作者系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创意农业学》《田园革命》作者)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章继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农民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