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说到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普遍的感同身受的回答多会是,春季,或者秋季。秋季之所以也受人喜欢,那是秋季硕果累累,秋高气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而要说到喜欢春季,那原因更是俯拾皆是的。但综之这两季而言其共同特点的话,我觉得温度适宜则是完全可以作为共同点的。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春夏秋冬四季相比较而言,春、秋两季白昼黑夜更均等些,气温更适度些。冬天过冷,夏天过热。不均衡。

春分、秋分都是白天与黑夜时间相等的时候,且春、秋气温相较夏冬更更温和些,气温居中,不冷不热。是以,有人说,“春秋”一词作为史书名,是取其平等公正之意。意思是对待历史不能过于偏激,要采取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这种说法,我觉得挺在理,其主要是很有深意。但是,这种说法不切实际,翻开史书一对照,便可发现有很多立不住足的地方。或可能更多是后人牵强的解释而已。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实际情况是,“春秋”一词作为史书的代名词,是源于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原是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按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来记录,如此,春夏秋冬,简括起来就有了“春秋”的名称。但此时“春秋”作为史书的代名词并不多见,它只是单独指记录的“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大事”的一部史书。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让“春秋”一词作为史书的代名词而扬名四海,貌似更应该是源于孔子整理修订过《春秋》,封建王朝社会随着孔子被追封为大圣人地位的确立,由他整理修订过的《春秋》也就随之“鸡犬升天”,名扬四海,蹭蹭的涨价了,成了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必考的儒家经典,被列入五经之内,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齐名。而《春秋》内容是记录的历史,由此后来也就渐渐有了“春秋”成为史书代名词的形成。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当然,取“春秋”是有春分、秋分,黑夜与白昼均,气温适中等寓意公平公正之意,这个说法我觉得颇有新意:这是道出了春天与秋天招人喜爱,尤其是春天,万物都喜爱的内在的本质原因,——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角度,影响造成了地球上的气候温度,以及黑夜白昼的长短。太阳光照射地球上各地域的时间长短、影响了此地域的温度的,进而影响了地球上的万物生长衰老。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春季与秋季时的白昼与黑夜都比较均等,气温都比较适中。但春天是处于冬季与夏季之间,气温是一个上升的过程,秋季是处在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段,气温是下降的过程。春天于万物而言是生机,秋季万物凋零的季节,意味着杀机。

谚语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之美好之重要可见一般。春和景明,春暖花开,春季是万物勃发的季节。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大自然的四季——春夏秋冬,这些名称是人类对地域气候在一年周期内的定义。有人,模仿大自然的四季对人生进行四季的划分,“青少年就好比是春季,壮年好比是夏季,老年好比是秋季,暮年好比是冬季。”这个比喻看似很形象,其实是把人生机械化,套路化了。四季本身就是人类对一年自然气候的定义,拿人类的定义来套人生显然是形而上的机械论的一套。

人生万般可能,可以有各种角度的解读定义。而且,关键是,大自然的四季是客观规律与现象如此,非人类主观所左右的。但是,“人生四季”是有大自然规律的影响也更主要有人类能动意识活动的影响。同是少年,可能有年少无知,也可以有少年老成,同样是老年,可能有老年痴呆症,也可能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老当益壮的精神。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人生四季”受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综合影响。人有主观意识活动,大自然没有,这就是根本区别。

人生如四季可以作为对一些已经过逝的人的人生的审视概括,但不能教条的作为对现实人生的“幸福生活的指导原则”。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有高兴时或不高兴时,有活动时有休息时,那是不是说每一天都可以分为四季呢?这就有些故弄玄虚,生搬硬套,简单事复杂化了。

但是,非要用人生四季作为模子来套人生的话,那么此处,我更想——四季如春。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这个说辞不过分的,四季如春,历来不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祝福嘛,我要把愿望成真岂不好。愿望也就是人类的意识活动,而“人生四季”这个划分本身也是人类的意识活动定义的结果。

那么,我要把我的主观意识活动的“愿望”与我意识到的前人定义的人生如四季的“人生四季”相调整,这个是完全可以的,综之归之于主观意识活动,就在于我如何发挥我的主观意识活动,如何去认识这些而已。那么,我把“人生四季”比喻为“四季如春”的那种情形。我的思维意识观念就会指导我按着四季如春的情形来过人生,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导,于是,这人生也就真的这么精神的四季如春的来过了。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大自然不可能四季如春,客观的情况是地球、太阳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地球、太阳的转动不会随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地球上的温度就不断在变动着,随着地球与太阳的相对的周期转动,地球上的温度也就相对往复循环着。春去春会来,秋去秋还来,但是我们人的自然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的。然而,我们不完全是自然的本能的物,还是社会的人,作为人我们还有精神意识活动,恰是这,是我们人类区别任何动物的所在。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做一个四季常青的人吧,做一个四季如春,适宜温度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调整自己如春的温度,莫过热,莫过冷,做一个处处有生机的人、乐观的人,做一个有精神的让他人如沐春风的人,做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如此这样,那又何必再有什么,“一辈子能有几多年,一生能有多少天,人生又有几青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的悲叹论调呢,林黛玉是伤春惜花的,但忧郁早逝,她的哀叹是暮年的悲声,即便她生理本能上是青春花季,可实际她已是迈入精神上的人生秋季、冬季暮年。

人生如四季,四季都如春


因此,纵然,激情澎湃的,生机勃勃的,春和景明的春天,正被新冠病毒给搅扰着,病毒啊,是寄生的物,是腐朽的物,是讨厌的物,暂且压制了春的生机,夺取了我们本该生命绽放的美丽。但这只是大自然生老病死的本能如此的情况,却并不能搅扰了我们精神意识活动的生机勃勃。

生老病死造物主安排好的是本能是自然是客观如此,但除了本能,人作为人,人生还得有些精神!人生要是有四季的话,我要说,四季如春,我的人生我定义,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不老,四季如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