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歲離婚好嗎?

a攬月


對於這個問題,綜合多方面考慮因素,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孩子角度,考慮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5-40歲,是一個初入中年的年齡,這時候考慮離婚的話,首要考慮的是孩子的問題。如果有孩子,還要看孩子的年齡。若孩子還在成長階段,這時候選擇離婚的話,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我曾看到一篇關於心理學的論文,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離婚,大概率會導致以下幾個問題:

  • 父母離異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離異家庭兒童會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心理,害怕被人看不起,產生自卑的不良情緒。面對父親或者母親的離去,安全感會很大程度降低。倘若在校中遇到親子活動,自己只有一個家長,心理會因為自卑產生很大的抗拒,會變得不愛說話。

我小時父母也是離異,從我自身的角度看是:當同學們在談論父母時,我總是閉口不言,明明父母都建在,卻感覺離去的一方就已經消失了,也就是我沒有個爸爸或者我沒有媽媽這種心理。很害怕和同學鬧矛盾時,人家嘲笑我沒有爸或者沒有媽,事實是的確有同學這麼做了。這種自卑心理將一直伴隨到成年,留下的創傷是一輩子。

  • 造成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在青春期時表現得十分顯著。在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其實是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的,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若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則很容易走上歧途。青春期時父親和母親會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有些東西是父親沒法做到的,而有些是母親無法做到的。

如果父母離異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會很嚴重,也許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在青春期時,我曾經很抗拒父親對我的關愛,也很恨母親的離去,到了現在我還能感受到青春期時我的逆反心理有多嚴重。做出的一些出格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抽菸、喝酒、打架、早戀...

  • 產生恐懼心理,遭受校園暴力

面對父母一方的離去,孩子會產生恐懼心理,對周圍事物的恐懼,對人際交往的恐懼等等。倘若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其在表現上為躡手躡腳,畏畏縮縮,這種行為,即表示弱小行為。根據近幾年校園欺凌的案例來看,一般被校園欺凌的對象,多是弱小、無能力的學生。

從前不懂什麼是校園暴力,但我卻切切實實的目睹過也遭遇過。小學時以及初中階段,許多調皮的男生專門找那種看起來弱小無能力反抗的人欺負,十幾個人對著一個人拳打腳踢。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我的姐姐,被十幾個男生圍著用腳踢,我無能為力跑去找我年邁的祖母,結果那些男生當著祖母的面踹我,揚言要將我打死。為什麼只能找祖母而沒有找父親,因為離異父母得外出工作,沒有一直陪伴在身邊。

後來過了十幾年,有能力保護自己了,我姐和我說,小時候很多同學名字都忘了,唯獨那些欺負我的,每一個人我都記得很清楚。我也是。

因此如果父母要考慮離婚的話,首先得考慮下孩子的因素,若非要離婚不可,則得以恰當、疏導的方式進行,同時要考慮到孩子的成長環境,以及受到的關愛程度。

從自身角度,幸福感指數是否降低

拋開其他,從自身的角度看待問題。首先問題關注的是一個年齡,35-40歲,這個階段離婚考慮的應該是以後的問題,以後是否還能遇到合適的人,是不是要孤獨到老等類似的問題。

而我的觀點則是,當你的幸福感指數開始降低了,那說明目前這個階段不適合你。有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幸福感指數開始降低,會加速人的衰老。我認為,只要感到不幸福,不快樂了,是在任一年齡階段都可以選擇離婚的。如果在一起時不幸福,看到對方時心理也不舒服,那麼何必和自己較勁,而不選擇放過對方放過自己呢?

追求幸福也不是隻有年輕人可以做到,在未來的很多年裡,即使你變老了,只要你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對愛情有期許,還是能夠遇見合適的人的。

如果害怕孤單而勉強自己,這是十分不必要的。人不是除了伴侶就沒有其他的了,有時候一個人可能會生活得更好更快樂,自由自在的其實也挺好。

因此,如果你感覺到自身的幸福感指數明星降低了,那麼可以考慮下是否離婚,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你已經是個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人了。

我是徐大人,歡迎有不同觀點的人和我交流,謝謝!


徐大人情感說


對想離的,幾歲離都好!對不想離的。幾歲離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