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闫烈女闫智女也,壬午城破,扶母而逃,不能脱,有欲犯之者,女矢死拒之,犯者临以刃,遂奋起大骂,至饱刃犹喷血作骂声死,郡人刻石纪事于墓。"

文见清乾隆22年刘藻编写的《曹州府志》人物志烈女篇(1988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曹州府志》484页)

"阎烈女,郡民阎问知女,崇祯壬午(1642年)城破,扶母而逃,不能脱。时有欲犯之者,女矢死拒之,犯者临以刃,遂奋起大骂,至饱刃犹喷血作骂声以死,阖郡公举,缘国变未及旌,郡人刻石纪事于墓,墓在州东十里官道。"

文见清光绪六年编写的《新修菏泽县志》人物志烈女篇(2013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的《新修菏泽县志》367页)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一个15岁女孩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遭遇不测却敢于面对残暴慷慨而死,非授于中华传统教化、熏陶和影响而不为。如此刚正有节操的女子,值得明清曹州府几代社会名流为其树碑立传。岳程常屯人段云襄虽不见正史记载,但文采在曹州名噪一时,并欣然为阎烈女作古风一首立于墓前。

2019年3月14日,到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街道阎屯村采风,亲眼目睹了存放在阎屯宗祠的光绪29年《重修的烈女墓碑》,碑文字迹脱落,但尚可清晰。烈女墓原址在城北十里铺,光绪年间重修,后阎姓族人迁墓到本村家庙后林地,文革年间被破坏,碑记存放在家庙。段云襄为阎烈女作的古风也无从查询。然重修的烈女墓碑确因拆迁被人为弄成两段,实在可惜!

阎姓家庙位于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街道桑屯社区阎屯自然村(人民南路东)。据阎姓居民阎德银、阎乃增、阎兆斌等介绍,原家庙修建于明末清初,经战乱多次翻建和修缮,最后一次大的修缮是民国初年,历经小修一直保存到现在。

阎氏宗祠是一座三开间的仿古建筑,主建筑一一祀厅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方式,青砖小瓦、砖混结构,滚龙脊、重梁起架,高脊飞檐、五脊六兽,前出厦。面阔三丈三(10米),进深两丈一(7米),厅高一丈二(4米),脊高一丈八(6米),墙厚一尺八(0.6米),

祀厅建筑用材主要是蓝砖灰瓦,硬山式屋顶,墙壁采用"里生外熟"方式,即外面蓝砖,里面土坯。主要装饰集中在内檐和屋顶。两大明柱,内檐装饰为木雕,雕刻内容多是采用传统借代、谐音等手法表达吉样寓意,如用"牡丹花瓶"传达富贵平安之意。屋顶的大脊采用滚龙脊,在鲁西南滚龙脊是不能随便用。如果家中没有考取功名的人,住宅建筑是绝对不可以用滚龙脊的,只能用莲花脊装饰。

五脊六兽是中国宫殿式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大脊正中是"狮子驮宝瓶",大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是镇脊之神兽:祁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古代中国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收装饰美,又收护脊之实效。五个蹲兽分别是:、、、、。

据民国三年(1914年)《增补阎氏族谱序》记载:阎姓七十八代贵于洪武三年(1370年)奉诏徙民,偕从侄顺健、国宝携家谱率本家族一行东迁,至山东曹州(今菏泽)界遇寇相散,独居曹州城东南八里雝河北岸阎大槐树村(现在的菏泽开发区阎屯);顺健卜居濮州阎什口尧王坡西岸;国宝卜居宁阳寺头村。这就是阎姓家族东迁的全部过程。

始祖贵,山西平阳府洪洞人也。洪武三年(1370年)奉诏东迁至曹州正东八里雝河北岸,有古槐一株,大三十余围,名曰:阎大槐树,是旧村焉。当明末大乱,予(注78)族逃难于他乡者极多,其后渐次逃尽,遂成废墟。至于逃之何方某村,族谱之中皆有详焉。昔有公会轴谱,三月佳节、十月朔期(注79),通族供献以祀。

始祖累世皆然(注80),其谱修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复修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即至前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 )亦屡次续修。今又百有余年未曾增修,予恐世代茫然。幸有族孙朝柱、富盛倡为义举,族众乐从。嘗(注81)思自东迁以来五百余年,二十余世,观其谱序,山西上有七十代,共三千余年,百有余世,东西相继,若合符节(注82)。以此观之,族谱之序焉可忽也。今或有因祖父迁居愿续分枝轴谱者,切勿按口气书写,必上书某世祖,或长、或次,旁书:某年某月至某村迁于某村,下书奉祀伯仲叔季(注83),以次相传,枝派不紊。况后之人望今,亦犹今之望昔,及至代远年煙,使后之人望之曰:吾始祖某处也,先人坟墓在焉,始祖行(huang)几(注84),与某祖同枝。缘枝寻根,百无一失。我故曰:既云其枝,须详其根,此亦报本追远之意,庶使后之人或有相继予志者易于补续焉耳。

由东迁始祖第十九代起行辈分别是:"崇儒子传世、昭德乃锡恩、修家思立志、为国敬尔身。"

阎姓自明初东迁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又分迁居山东、河南、江苏等各地。出了几个大员:道光壬午举人、丙戍进士、户部浙江司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诰授奉政大夫、例封中宪大夫的阎维城,道光乙酉科拔贡、庚子顺天举人、镶白旗教习、即用知县、例封文林郎阎维桢,光绪丁酉拔贡、国史馆誊录、河南道候补、直隶州州判阎文蔚等。

后人迁居分布主要有:定陶区半截楼乡闫楼,苗堤圈北阎庄、定陶区阎庙后庄、定陶区半截楼乡闫楼西庄、定陶区司集阎庄、鄄城县引马镇引马集、成武县九女镇阎庄、定陶区招远寺闫楼、商丘阎庄、成武县城北阎庄、阎堂、党集吴庄、东明县王进士屯、成武县北鲁集王庄、单县阎平楼阎庄、曹县魏湾镇闫楼、王双楼、闫庄、姚堂、牡丹区胡集、阎寨、定陶区张湾、陈集、李苗寨、阎集、梁堤头、大王庄、阎店、胡店、丹阳大屯、闫楼、黄河滩闫楼等46个村居。

重修烈女墓碑志

阎氏有烈女,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扶母逃难被害于城东十里官道北,里人郭君振畿备木,大司农点千郭公施地,石宏先生、继父振畿志立墓碑。清朝始登即入祀,典官往致祭,以广风化。奈本族无人奉祀祭,久渐废墓,亦渐犁为田,逐被他姓所侵,幸有淄川高在午夫子,以癸酉选拨,由夏津教谕司铎吾曹,道由墓前,见其残碣断碑,下车细视曰:"嘻!此非石宏先生所志墓碑耶?"

烈媛授命之实录,先朝诸公之义举,俱载于斯。顾听其残毁剥落沉没于荒烟蔓草,俾樵夫、牧竖践踏而污蔑之,亦吾辈咎也。遂与菏泽司训李滋田夫子各自捐金,使里人监生郭兆鲸,乙酉拔贡王嵩峰,生员何景錞等执事清理地界,树以松柏,倡率邻里立碑建楼,重修烈女墓,复兴祭祀,又有才子段素奄(即岳程常屯人段云襄)为烈女作古风一首,立碑建楼以赞美之。

及道光二十九年,邑候张公欲询烈女后世人,我父负谱相照,为烈女九世族族孙,张公大喜,爰出俸金,周以缭垣,建墓门,悬匾额,复置膏田十亩,以修祀事,又为之详请旌表。上钦赠明阎烈女墓,世袭奉祀,生六结在烈女墓前,春秋仲丁陪祭,子孙承袭,世世皆然,永垂不朽云。

注:烈女阎氏为阎问知女,墓碑在今菏泽市丹阳街道办事处阎屯村阎姓家庙内,碑已断成两段。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曹州阎氏宗祠与阎烈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